玉娇梨

玉娇梨

清初传为荑秋散人创作长篇小说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早的一部,风格最为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当时法文译本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该书同《平山冷燕》(译本《两个有才学的年青姑娘》)一起,名声在外,远过于其在中国的地位。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它的影响。本书同《平山冷燕》,主旨均为“显扬女子,颂其异能”。[1]《玉娇梨》有法、英、德、拉丁、俄等外文全译本或片段译文或节译文本。
    中文名: 别名: 作者:不详 类型: 连载平台: 最新章节: 是否出版: 书名:玉娇梨 类别:小说 页数:175 定价:19.5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0年7月 装帧:平装 ISBN:9787513600736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开本:32 语种:简体中文

作品简介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

情节中夹着奸臣杨廷昭为子求婚不遂而生的陷害,苏友白的误会,小人张硅如的插足等等,最后终于“功名遇合”,才子佳人如愿。书中的才子苏友白曾宣称:“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为了寻找那才、色、情兼具的佳人,他斗争过,作出过被革了前程的牺牲。

书中女主人公之一的卢梦梨也曾说过:“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表现了对理学在婚姻问题上干预青年的不满和忧虑,她以嫁妹妹的名义而自托终身,也是一种对幸福爱情的勇敢的追求。他们有一种追求个性解放,不受礼法拘束的新观念。

版本历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玉娇梨》成书于明朝,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称“有法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中国小说史略》说“无撰人名氏”,北京图书馆所藏诸本,或署荻岸散人,或署荑荻散人编次。

本书初刻年代不详。北京图书馆原存清乾隆年间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四卷二十回,有图,系青云楼藏板,惜乎今已无存。点校以清聚盛堂本为底本,参校清聚锦堂本。

创作背景

关于《玉娇梨》、《平山冷燕》创作出版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明末清初,但尚未有足够材料加以证明。

现今所见《平山冷燕》单行本及《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大多有一篇内容相同的序,在“合刻本”中题为“合刻天花藏才子书序”(以下简称“合刻序”),而大连图书馆所藏《平山冷燕》刊本则署为“平山冷燕序”,在《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四才子书藏本》中又题为“四才子书序”。弄清这篇序言的最初归属,是搞清楚《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情况及出版时间的关键。

这篇序言中有一句话颇为费解:“岂必俟诸后世?将见一出而天下皆子云矣。天下皆子云,则着书不愧子云可知已”。这句话是根据《玉娇梨》小说正文的篇头诗而说的。诗云:“更有子云千载后,生生死死谢知音”。

“子云”是西汉扬雄的字,“子云千载”是个典故,作“后世知音”解。如果根据这句篇头诗以及“子云千载”这个典故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难道小说一定要等后世知音们来阅读吗?(我们)将看到此书一出版,天下人都是它的知音。如果天下人都是小说的知音,就可以知道写小说的人不愧是扬子云一样的才子了。

既然这篇多种版本都出现的序言必须根据《玉娇梨》小说正文的篇头诗的意思才能读懂,那么,这篇序言最多只能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序言,甚至更可能是《玉娇梨》的序,而“平山冷燕序”则可能是搬用了“合刻序”。

事实上,《平山冷燕》的确是搬用了“合刻序”。这点可以从《平山冷燕》小说的署名情况看出破绽。现今所能见到的《平山冷燕》的最早刊本,是大连图书馆所藏刊本(以下称“大连本”)。这个刊本没有署名。一般小说都会署名,即便是作者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会注明自己的笔名。

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小说才不题撰人:第一,刊本是古本,不能查知作者的名字。第二,精刊且有自序的刊本,由于序言中已署名,故而正文就不再署名。第三,粗制滥造的版本一般不署名。而我们所看到的“大连本”,从版式上看是精刊本,并且不题是古本,却不题撰人,因此它的不题撰人的情况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

于是,我们推测它很可能是从《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离出来单刻的,因为合刻本《平山冷燕》没有署名,所以,单刻本也就不能署名了。还有一条内证,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一书指出,雍正庚戌(1730年)间的《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玉娇梨卷题有“荑荻散人编次”字样,而平山冷燕则没有刻撰人或编次人的姓名。该版本是现今所见《玉娇梨》、《平山冷燕》的最早合刻本。所以,《平山冷燕》在其初刻单行本时,并没有署名。

既然《平山冷燕》单刻本是从《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离出来单刻的,从资料上来看,并没有比“合刻本”更早的《平山冷燕》单刻本子,所以,可以拟定《平山冷燕》的出现是在“合刻本”出现之际,即1658年前后。也由于《平山冷燕》的单刻本是“合刻本”分离出来的,“合刻序”写于顺治戊戌年(1658),则《平山冷燕》单刻本的初刊时间最早也是在顺治戊戌年(1658)后。

在确定了“合刻序”的归属及《平山冷燕》单刻本的初刊时间后,关于《玉娇梨》的版本的情况就能顺藤摸瓜地搞清楚了。有一条新材料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极有帮助。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玉娇梨》,封面题署“新镌绣像圈点秘本玉娇梨”,这个版本除了有一篇题名为“素政堂主人”所作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合刻序”(“合刻序”尾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玉娇梨叙”之外,还有一篇交代小说来历的“缘起”。

这篇“缘起”交代,《玉娇梨》小说因为完成得晚,所以一直拖延耽搁,世人没有见过这部小说,更不知小说还有所谓“秘本”这个名字。这篇“缘起”还说,因为兵火的缘故,这部小说被迫拿出来刊刻。《玉娇梨》写的是江南生活,学术界已公认其作者为江南人,而江南明清之际发生的兵火,应该是指明末清初之际江南所遭兵燹,而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顺治乙酉(1645年),比“合刻序”撰写时间顺治戊戌(1658年)要早13年。所以,《玉娇梨》小说的创作时间比“合刻序”的完成时间要早。

由此可知,《玉娇梨》小说实际上有两篇序言,比较这两篇序言的内容,日本内阁文库本的“玉娇梨叙”及其“缘起”都明言,小说为王世贞门客所写,并受到了王世贞的赞赏,而“合刻序”则含蓄地表明自己是作者。再对照《玉娇梨》小说正文篇头诗中的诗句:“更有子云千载后,生生死死谢知音”,我们可以推断:《玉娇梨》小说创作出来后,作者并不知道小说的影响会如何,只期望后世的知音来赏鉴。

因为不自信,所以借王世贞作幌子。但从现今所留下来的《玉娇梨》小说的版本众多的情况可以想见,这部小说在出版后相当畅销,作者觉得不需要王世贞作幌子,希望自己拿回小说的着作权,所以就不要了原来的“玉娇梨叙”及其“缘起”。(这个推测也有一条内证:大连图书馆所藏《玉娇梨》小说版本,是现今国内所见《玉娇梨》小说的最早本子,封面题署与日本内阁文库本一样:“新镌绣像圈点秘本玉娇梨”,却没有绣像,也没有叙言及缘起),另外写了一篇“合刻序”以声明小说的作者是自己。

因为目的在于拿回《玉娇梨》小说的着作权,所以,“合刻序”的内容主要针对“玉娇梨”小说而言。据此推断,“合刻本”以及“合刻序”的出现应该距离《玉娇梨》的刊行时间不会太久,否则等人们已经习惯了《玉娇梨》的作者是王世贞的门客这一说法,作者再声明小说是自己做的,人们就很难接受了。这样,再根据“合刻序”的写作时间顺治十五年(1658),《玉娇梨》小说的“缘起”里提到的“近缘兵火”说法,则小说的成书与刊行很可能是在顺治十几年。

综上,《玉娇梨》小说的成书、刊行时间应是在顺治十几年;《平山冷燕》的成书时间比《玉娇梨》晚,但又在顺治十五年前,其单刻本初刊时间至早也是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学术界基本公认《玉娇梨》、《平山冷燕》是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开山之作,既然这两部开山之作都出现在清初,所以,才子佳人小说流派也应该出现在清初,而不是人们常常含混地以为的明末清初。

人物形象

关于才子佳人的形象特征,郭昌鹤在三十年代初发表的《佳人才子小说研究》一文中曾作过比较全面的概括。郭昌鹤认为,在才子佳人小说中,模范的才子需要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文弱美貌;极超等的天资,长于诗文及武艺;好色而风流;多妻;生于江苏或浙江;是达官贵人的独养子。模范的佳人需要具备以下七个特征:貌美;超等的天分,长于诗词,博学,足智多谋;性情幽柔贞顺;不妒;生于浙江及江苏;是达官贵人的独养之女;多半没有母亲。

苏友白

苏友白是金陵人,御史苏渊的侄子,父母双亡。他生性豪爽,人物秀美风流,且又颖悟过人,诗歌词赋俱通,十七岁上进学作了秀才。小说称赞他“美如冠玉,润比明珠。山川秀气,直萃其躬;锦绣文心,有如其面。宛卫阶之清癯,俨潘安之妙丽。并无纨绔行藏,自是风流人物。”

白红玉

白红玉也是金陵人,父亲是太常寺正卿,母亲已亡过。她姿色非常,眉如春柳,眼湛秋波,“更兼性情聪慧,到八九岁时,便学得女工针黹件件过人”,“果然是山川秀气所钟,天地阴阳不爽,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聪明。到得十四五岁时,便知书能文,竟已成一个女学士”,“于诗词一道,尤其所长。”

卢梦梨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山西卢副使之女。卢梦梨“恐异日失身非偶,故行权改做男装”,与苏友白相见,赠金、许盟,象祝英台一样口称为自己的妹妹“许婚”,实际上是自己私订终身。女扮男装的卢梦梨在苏友白眼中“虑事精详”,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美满婚姻,卢梦梨先是以兄代妹传递意愿,表明愿意“以小星而待君子,亦无不可”,说服苏友白答应“两存”“双栖”,又“借避祸之机,劝家母来此相依”,与表姐“谋之”“许妹共事”一夫,还一起商量如何说服自己的舅舅、表姐的父亲同意她们表姐妹俩“一碗双匙”同嫁一夫。应该说,下了很大的决心,动了不少脑筋,也采取了不少行动,而且在规矩、程序上都是可行的。

点评鉴赏

文学史上对于才子佳人小说这一概念,向来都较含混,其模式也较固定,主人公在经历各种挫折后,总会有个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玉娇梨》也是如此,但在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过程中又对社会现状、风俗人情等有所描写。深入地研究其内在意蕴,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美好的才子佳人形象

1.专情的才子

多数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把才子写得很专情,他们把爱情放在首位,宁要婚姻也不要功名。《玉娇梨》中苏友白就认为“若不娶一个绝色佳人为妇……就做一个才子,也是枉然”他还抱着“若今生不得此女为妇,情愿一世孤单”的决心,叔父给了他一个进京求功名的好机会,他却想的是:“倘或因此访得一个佳人,也可完我心愿。”在投奔叔父的途中,苏友白听说了白小姐的才气便留在锦石村,睹其风采,遂把见叔父的事抛在脑后。

2.知性的佳人

《玉娇梨》女主角白红玉“生的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更兼性情聪慧,有百分姿色,自有百分聪明”。她不但有迷人的外貌,还有过人的智慧。小说中写她“知书能文,竟已成一个女学士”,“白公因有了这等一个女儿,便也不思量生子”。小说第一回《小才女代父题诗》写白红玉替父亲作诗,害怕父亲得罪小人而惹上麻烦,又用“长安险地,幸勿以诗酒贾祸”小帖提醒父亲,从这一情节,便可见其胆识与远见。

诗歌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作用

诗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才子佳人小说中,它是小说的有机成分,对于叙事有着重要意义。诗歌在小说中有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小说内容,使小说富有诗歌意境,使情节富有浪漫性。

《玉娇梨》的第一回红玉为了帮父亲解围,就替父写了一首诗,杨御史“见了白小姐的诗句,便思量着要求儿子为妻”,白太玄喜欢用诗来挑女婿,当他发现杨御史的儿子不会作诗后,便拒绝这门亲事,因此得罪杨,被迫去塞外,诗为白家引出了祸端。作者又在第八回中借苏友白说“做辞赋乃文人的家常便饭”,才子佳人中的诗歌不是为了炫耀文人的才华,也不只是抒情,“每一首诗都是小说情节设置中有意味的形式。”它的出现是为了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它时而加快小说情节的发展,时而舒缓故事情节,使得小说有急有缓,内容更加饱满。

曲折的故事情节

小说要吸引读者,要靠曲折的情节,元以来,戏曲发展迅速,小说作者也常借用戏曲的创作方法,李渔在《闲情偶寄》里总结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人,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玉娇梨》也不例外地借用了戏曲中的情节设计,小说中白红玉衷情于苏友白,苏却把她当作了丑女,拒绝答应,红玉以诗挑夫君时,苏友白来了,碰上两假才子张轨和苏有德,他们从中作梗,使才子佳人错过,正因为有这样的错过,苏友白才会进京赴考,才会遇到卢梦梨,遇到另一段姻缘。小说主人公的爱情才会在层出不穷的曲折中发生,使情节环环相扣,扑朔迷离,更具阅读性。

才子佳人小说表现的进步思想

自由的婚恋观。小说体现了作者婚姻自由观念,卢梦梨女扮男装为自己寻求才子的情节,苏友白一心寻有才色的佳人来看都表现了这样的观念。作者借苏友白说道:“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般脉脉相关之情,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婚姻并没有按照当时社会上“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思想来发展,而是具有近代婚姻自由的思想。

女性的自主意识。小说中的女子们,并不是男子的依附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识,帮助父亲解决烦恼,为自己寻找真爱,而不是等着父母来为自己解决婚姻大事。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挑选丈夫,最典型的就是卢梦梨,她看中苏友白,便女扮男装与其私定终身。事后,白玉红也称她道:“可谓美人中之侠士也。”白太玄也大赞:“不意他小小年纪,到有许多作用……此乃极快之事,有何不可!”

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和对话来看,作者对女子的这种自主选择婚姻,追求幸福的行为,是极为赞赏的。表现了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她们可以像男子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寻找适合自己的婚姻。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在一定程度上的赞同。

林辰先曾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才子佳人小说处于作家自创小说的学步阶段,因而它的艺术质量还比较粗疏稚嫩。”无论从叙事结构和思想性来说,《玉娇梨》都无法与《红楼梦》等相提并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婚姻爱情观,对男女地位的看法,对自身以及女性的要求。从小说史的发展来看,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时也有一定的现实性,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它在片面性上又多了一层诗意色彩。它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成就与影响

小说以显扬女子才能为主题,对后期小说较有影响。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1821年(清道光年元年)这部小说就被译成了法文,紧接着又出现了英文和德文译本。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其影响的深入。

法国第一代汉学家弗莱雷(Nicolas Freret)的第一篇汉学着作就是关于《玉娇梨》的介绍和研究。法国第一位汉学教授阿贝尔雷慕沙(Abel Rémusat,1788-1832)于1826年将黄嘉略(弗莱雷的老师)未完成的《玉娇梨》译完并在巴黎正式出版,为此还写了一个长达数万言的“序言”,对中国小说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根据西方的理解作了分类,这是法国汉学家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第一篇重要论文。

作者简介

这部小说的作者至今是个谜。书上原题“荑荻散人编次”,又作“荑荻山人”“荻岸散人”等。另一部与《玉娇梨》齐名的小说《平山冷燕》的作者也是此公。有人说他是清代秀水人张匀,还有人认为他就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天花藏的主人,但都证据不足,无从确证。

序言

那些人几乎和我们同样地思想、行动和感受,读者不久就觉得自己和他们是类似的人,只不过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来得更加澄明、清纯和文雅罢了。

——[德]歌德

红颜一词,古已有之,除了指代酒后容颜,惯例是指女士;蓝颜一词,是今人的参照派生,一般是说男子。蓝颜的从无到有,说明今人有一定的崇古意识,于古人的约定俗成不乏尊重。那么,“红颜蓝颜”的组合用于出版主题,就有男女两性、古书今读的意思。言情武侠,是阅读内容的现代分类,但是饮食男女,言情是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同样有言情小说,它在文学史上的特称,是才子佳人小说。古往今来,才子佳人小说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人人爱读,在于它的通人性、识大体,启发了我们对于一时一地所谓美与善的思考。

才子佳人小说,它有着欲说还休的名声。这类小说自成一派,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在文学史上,它往往与艳情小说、公案小说及世情小说等题材相提并论。艳情小说是指以写性爱为主的小说,众人熟知的(金瓶梅)是其中典型。出脱前者的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出自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这样定义:“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