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爪豆

狗爪豆

豆科黧豆属植物
狗爪豆一般指黧豆,是豆科黧豆属植物。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浙江等地有栽培。一年生缠绕藤本。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6-15厘米或过之,宽4.5-10厘米。总状花序下垂,长12-30厘米,有花10-20多朵。荚果长8-12厘米,宽18-20毫米;种子6-8颗,浅黄白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和台湾(逸生)等省区。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生长于亚热带石山区,属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短日照植物。该种的嫩荚和种子有毒,但经水煮或水中浸泡一昼夜后,可供蔬食或作饲料;也可作绿肥作物。又是提取左旋多巴的重要原料之一。
    中文名:狗爪豆 拉丁学名: 别名:黧豆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被子植物门 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菜豆族 亚族:刺桐亚族 属:黧豆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刺毛黧豆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一年生缠绕藤本。

枝略被开展的疏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长6-15厘米或过之,宽4.5-10厘米,长度少有超过宽度的一半,顶生小叶明显地比侧生小叶小,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基部菱形,先端具细尖头,侧生小叶极偏斜,斜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具细尖头,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形,两面均薄被白色疏毛;侧脉通常每边5,近对生,凸起;小托叶线状,长4-5毫米;小叶柄长4-9毫米,密被长硬毛。

总状花序下垂,长12-30厘米,有花10-20多朵;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萼阔钟状,密被灰白色小柔毛和疏刺毛,上部裂片极阔,下部中间1枚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花冠深紫色或带白色,常较短,旗瓣长1.6-1.8厘米,翼瓣长2-3.5厘米,龙骨瓣长2.8-3.5(-4)厘米。

荚果长8-12厘米,宽18-20毫米,嫩果膨胀,绿色,密被灰色或浅褐色短毛,成熟时稍扁,黑色,有隆起纵棱1-2条;种子6-8颗,长圆状,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厚5-6毫米,灰白色,淡黄褐色,浅橙色或黑色,有时带条纹或斑点,种脐长约7毫米,浅黄白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地理分布

产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北和台湾(逸生)等省区。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长于亚热带石山区,属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短日照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多生长在裸露石山、石缝以及石山坡底的砾石层中,有极强的耐旱、耐瘠薄性。

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性温,味甘微苦,有小毒。"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温中益气。治腰脊酸痛。狗爪豆二至三两,炖猪腰子服。"

《广西药植名录》:"嫩叶(擦遍全身),清热,凉血。"

黧豆(狗爪豆)是提取左旋多巴的重要原料之一。

2、饲用价值

黧豆全身都是宝,豆壳、豆叶、豆藤蔓和豆籽都含有丰富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是上乘的家畜粗饲料。其次,黧豆富含淀粉、各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又是食品工业的优良添加剂。

栽培要点

先深耕碎土整地,开好排水沟。播种期在江西为4月,广东为3月。穴播,每穴先施混有磷肥的有机肥0.5–1kg作基肥,然后下种。种子千粒重约950–1500g,每亩播种量5kg左右。

行、穴距60x60cm,每穴播2–3粒,盖土4—5cm,播后5–7天出苗,半月后间苗1次,每穴留1–2株,在苗高15cm左右时松土除草,并追施氮肥,合每亩含氮1kg。封行前如杂草多须再中耕1次。

狗爪豆有豆芫菁,豆尺蠖食害叶片,结荚时有豆荚螟蛀食,须注意喷药防治。采朴用的狗爪豆,最好设立支架,也可和玉米间作,采用隔行或隔株播种,插种期应和玉米同时或稍后,玉米收获后的残茬正好成为狗爪豆的支柱,种于产量每亩为50–100kg,当布支架作物时,每株可收1.5–7.5kg。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