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汉语成语
狐假虎威,汉语成语,拼音为hú jiǎ hǔ wēi,狐,指狐狸;虎,老虎;威,威风;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1]
    中文名: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à hǔ wēi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用法:谓语 外文名称:Borrowing power to do evil

释义

狐,指狐狸;虎,老虎;威,威风;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故事

提示,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寓意,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导读,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逞雄"一时,而本质却是最虚弱的.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典故说明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于《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

《战国策》所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昭奚恤是楚国有名的大将,威震四方。楚宣王便问群臣:「我听说北方国家都很怕昭奚恤,是这样吗?」群臣都无言以对,只有江一打了个比方说:「老虎专门捕猎各种动物为食,有一天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敢吃我吗?天帝已命我为百兽之王,你若吃我就是违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后面,看看其它动物见到我有什么反应。』于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后面,所有动物看到都吓得逃走。老虎以为牠们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实野兽们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领地,有超过百万的大军,但统御军队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诸国其实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军队啊!犹如野兽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样。

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例句

他平日依仗着出身官家,狐假虎威,欺负他人。

头儿出来我都不怕,我还怕那些狐假虎威的小土匪?

今日给你点名分,你可别就狐假虎威,到处招摇惹事。

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