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尖

犁头尖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犁头尖(拉丁学名:Typonium divaricatum(L.)Decne),别称:茨菇七、百步还原(云南思茅),金半夏(云南保山),野附子(云南楚雄),芋头七、打麻刺、小独脚莲、狗半夏、充半夏(云南),坡芋、小野芋、半夏、土半夏、生半夏、山半夏、野慈菇(广东),三角青(广东龙门),犁头七、田间半夏、芋叶半夏、山茨菇(广西),独角莲(四川、江西),耗子尾巴、鼠尾巴、白附子(四川),地金莲(湖南郴县)。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近球形,叶戟形或深心状戟形,佛焰苞下部绿色,管状,肉穗花序深紫色,有强烈的粪臭味,子房数列,浆果倒卵形,花期夏季。块茎入药。有毒。能解毒消肿、散结、止血,主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一般外用,不作内服。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误食后引起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症状A-8;同时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全草的氯仿提取物1000mg/kg,出现肌张力增加、活动减少、呼吸困难。
    中文名: 拉丁学名:Typhonium divaricatum (L.) Decne.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超目: 目:天南星目 亚目: 科:天南星科 亚科: 族:天南星族 亚族: 属:犁头尖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犁头尖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印度尼西亚、缅甸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犁头尖 别称:茨菇七、百步还原, 二名法:Typhonium divaricatum

正文

犁头尖

(《本草求原》)异名芋头草、小野芋(《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原》),老鼠尾(《广州植物志》),大叶半夏(《广西药植图志》),犁头七(《陆川本草》),土半夏(《闽南民间草药》),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芋头七、百步还原(《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的全草或块茎

形态特征

块茎近球形、头状或椭圆形,直径1-2厘米,褐色,具环节,节间有黄色根迹,颈部生长1-4厘米的黄白色纤维状须根,散生疣凸状芽眼。

幼株叶1-2,叶片深心形、卵状心形至戟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多年生植株有叶4-8枚,叶柄长20-24厘米,基部4厘米鞘状、莺尾式排列,淡绿色,上部圆柱形,绿色;叶片绿色,背淡,戟状三角形,前裂片卵形,长7-10厘米,宽7-9厘米;后裂片长卵形,外展,长6厘米,基部弯缺呈“开”形;中肋2面稍隆起,侧脉3-5对,最下1对基出,伸展为侧裂片的主脉,集合脉2圈。

花序柄单1,从叶腋抽出,长9-11厘米,淡绿色,圆柱形,粗2毫米,直立。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形,长1.6-3厘米,粗0.8-1.5厘米;檐部绿紫色,卷成长角状,长12-18厘米,下部粗6毫米,盛花时展开,后仰,卵状长披针形,宽4-5厘米,中部以上骤狭成带状下垂,先端旋曲,内面深紫色,外面绿紫色。肉穗花序无柄,雌花序圆锥形,长1.5-3毫米,粗3-4毫米;中性花序长1.7-4厘米,下部7-8毫米长具花,连花粗4毫米,无花部分粗约1毫米,淡绿色;雄花序长4-9毫米,粗约4毫米,橙黄色;附属器深紫色,具强烈的粪臭,长10-13厘米,基部斜截形,明显具细柄,粗4毫米,向上渐狭成鼠尾状,近直立,下部1/3具疣皱,向上平滑。雄花近无柄,雄蕊2,药室2,长圆状倒卵形,雌花:子房卵形,黄色,柱头无柄,盘状具乳突,红色。中性花同型,线形,长约4毫米,上升或下弯,两头黄色,腰部红色。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地边、田头、草坡、石隙中。

地理分布

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拔1200米以下,印度、缅甸、越南、泰国至印度尼西亚(爪哇、苏拉威西岛)、帝汶岛,北至日本琉球群岛、九洲南部均有分布。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闽南民间草药》: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大疮,消恶毒,去腐肉生新,又能止血。治鱼口便毒,捶烂醋煮敷之,冷则又换。

②《陆川本草》:止血散毒。治乳痈,金疮出血。

③《实用中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血。治外伤出血,蛇头疔,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磨涂。

注意事项

①《南宁市药物志》:孕妇禁用。

②《闽南民间草药》:内服鲜块茎,须用食物包裹,否则引起口腔粘膜起泡。

本品有毒,一般外用,不作内服。误食会出现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

实用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一鲜犁头草块茎,去外皮,切一片包盐菜叶或桂圆内服下。(《闽南民间草药》)二鲜犁头尖全草适量,加黄酒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瘰疬:犁头草适量,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蛇头疔:犁头尖鲜块茎,调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一犁头草适量,捣烂,敷伤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二芋头七,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⑤治蛇咬伤:鲜犁头草全草,洗净,捣烂敷。(《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面颈生癣:犁头草适量,用醋磨涂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胼胝:鲜犁头草块茎,捣烂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大疮,消恶毒,去腐肉生新,又能止血。治鱼口便毒,捶烂醋煮敷之,冷则又换。

②《陆川本草》:止血散毒。治乳痈,金疮出血。

③《实用中草药》:叼削中解毒,散瘀止血。治外伤出血,蛇头疗,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民族用药

【拉祜药】摆约也:根茎治外伤出血,胃痛,胃溃疡,跌打劳伤,疮疡肿毒《药录》。芋头七:根治外伤出血,胃痛《拉祜药》。

【布朗药】搭要加:根茎治外伤出血,胃痛,胃溃疡,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滇药录》。

【苗药】金鸭子:根茎治腹痛,胃痛,哮喘,气促,疣子《滇药录》。蛇不开口,舍红求:块茎外用治瘰疬,血管瘤,乳腺炎,颈淋巴结核,外伤出血,无名肿毒,蛇伤《湘蓝考》。

【佤药】野半夏:全草或块茎治外伤出血,胃痛,胃溃疡,痈疖肿毒,跌打损伤《中佤药》。

【阿昌药】吞所岩串:块茎治无名肿毒《德宏药录》。万端哈:块茎治无名肿毒《德宏药志》。

【水药】九非报:根茎治面部神经麻痹《水医药》。

【瑶药】犁头尖,土半夏:用于支气管炎,蛇伤,肿毒。

【侗药】马茂扯mal mebl ceic:全草治扭伤,肿痛。

药用相关

采集:秋季采收。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块茎含生物碱(alkaloids)和甾醇(sterol)。

药理作用

毒副反应:小鼠腹腔注射犁头尖全草的氯信提取物1g/kg,出现肌肉张力增加,活支国减少,呼吸困难及神经系统症状。200目细粉20%西南犁头尖(Typhonium omeiense H.Li)块茎粉混悬液滴兔眼0.1ml,保留2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1h后出现红肿、小水泡,表明对眼结膜有刺激性,但在1-2天后能恢复政党人识服后会引起口腔粘膜起泡,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可立即含漱及内服生姜汁和米醋,或服蛋清、面糊和大量糖水或静滴葡萄糖盐水,腹部剧痛可注射吗啡,出现惊劂可注射镇静剂,继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块茎长圆锥形,直径为0.3-1cm,表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剥落,稍有皱纹。芽痕多贪薇一侧,须根痕扁布全体,并有多数外凸的珠芽良。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薄,仅有4-5层细胞,木栓细胞方形、长方形或扁平,排列不整齐。薄壁组织中可见大量分生组织,薄壁细胞均弃满淀粉粒。粘液细胞多分布于近木栓层的数层薄壁细胞间,明显大于薄壁细胞,直径60-180μm.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