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生物学著作
《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系统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生物学著作。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OntheOriginofSpeciesbyMeansofNaturalSelection,orthePreservationofFavouredRacesintheStruggleforLife)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
  • 作品名称:物种起源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
  • 作者:英查尔斯·达尔文
  • 创作年代:
  • 作品出处:
  • 文学体裁:
  • 首版时间:1859年11月24日
  • 类别:生物学著作

内容简介

《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译林版《物种起源》是国内唯一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二版”中译本。这一版本不仅最忠实于达尔文原本的立场,并且修正了第一版的错误,深受当今生物学家及达尔文研究者推崇,被收录进“牛津世界经典丛书”。

译者苗德岁是唯一获得“北美古脊椎动物协会罗美奖”的中国人。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自然选择是演化的机制,并通过《物种起源》这本书证明进化论的真实性。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了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

1842年,达尔文完成了《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作品目录

译者序

版本说明

绪论

第一章 家养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生存斗争

第四章自然选择

第五章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理论的诸项难点

第七章本能

第八章杂交现象

第九章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

第十章论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

第十一章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地理分布(续)

第十三章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发育不全的器官

第十四章复述与结论

译后记

附录:译名刍议

作品影响

1859年10月24日,《物种起源》正式发行,第一批印刷出来的1250册在当天就销售一空。《物种起源》一书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然而,达尔文的这一理念仍然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也是现代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基础。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全文几乎都是使人振聋发聩的警句,充满科学的哲理和革命的激情。不要说在100多年以前,即使在现在,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创立以后,在英国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论战。这场论战说到底,是科学与神的较量。达尔文虽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指责和咒骂,却成了一个腼腆的姑娘;与此相反,赫胥黎却成了捍卫“物种起源说”的勇士。这篇演讲就是在一片反对声中为进化论辩护而作的。

与一般的辩护所不同的是,这篇演讲并没有从正面来论证进化论的正确,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用激烈的语言猛烈抨击宗教旧势力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新生事物的仇视与扼杀。他指出:“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力。在每次战役中,上述的反对态度都被击溃、受到重创,但却似乎永远不会被消灭。”在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之前,许多科学的预见和诠释都被当作对神的叛逆,许多科学家(像哥白尼、伽利略等)都受到守旧势力的迫害甚至残杀。回顾这些,赫胥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声讨的火舌猛烈地扫向科学的敌人。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世界工场”的地位已经确立,科学的进步愈来愈显示出她无与伦比的光辉。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宗教势力仍显得那么顽固,那么,在尚未摆脱中世纪状态的欧洲其他国家,科学的每一项进步又显得多么艰难!赫胥黎是一个坚强的斗士,不屈不挠地反对科学的死敌——宗教和愚昧。他把企图阻止科学发展的丑角比作“现代的克纽斯式小人物”。讽刺他们企图“命令这股巨大的海潮停止前进”。但当海潮涨上来了,现代的克纽斯们只好逃跑。遭受失败以后,这些丑角是不是就此罢休了呢?不,“他们只是把宝座挪到似乎是安全的远处,便又重复地干着同样的蠢事”。真是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勾画出了宗教保守势力的死硬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