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
牛带绦虫又名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成虫乳白色,长4~8m,最长可达25m。虫体前端较细逐渐向后变宽变扁头节略成方形,直径1.5~2.0mm无顶突及小钩,顶端略凹入常因含色素而呈灰色。有四个杯形的吸盘,直径0.7~0.8mm,位于头节的四角。颈部细长约为头节长度数倍。链体由1000余个节片组成,每一节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牛带绦虫以人为其惟一终宿主;中间宿主则有牛科动物野山羊野猪、驯鹿美洲驼、角马、狐、绵羊等。
    中文名:牛带绦虫 拉丁学名: 别名: 界: 门: 亚门: 纲: 亚纲: 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外文名:Taenia saginataGoeze 长度:长4~8m.最长可达25m 直径:前端1.5~2.0mm,吸盘0.7~0.8mm 颜色:成虫乳白色 国内分布:青海、西藏、广西、贵州 虫节片数:1000-2000个节片 吸盘数:4 常见寄生:人的小肠,幼虫于黄牛水牛羊鹿等

简介

英文名称:Taenia saginataGoeze

俗名牛带虫,扁形动物门,绦虫纲。

国内分布于青海、西藏、广西、贵州;国外分布在世界各地区。

个体大,体长1000-1200毫米,最大宽度7毫米,共有1000-2000个节片。生殖孔位于节片的边缘中部。头节近方型,具4个吸盘。睾丸数约300个。卵巢由左右两瓣组成。子宫具15-30个两侧分支。卵与六钩蚴均呈球形。体呈淡黄色。

为世界性分布,其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羊、鹿等动物的肌肉内。当牛食草时吞食虫卵后,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钧蚴虫,该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管,带至肌肉,两个月后发育为牛囊尾蚴。人吃未煮熟含有的牛肉而被感染。在人体内三个月左右即可变为成虫。

如何防治

防治牛带绦虫病应采取以下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改良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

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2)加强肉类的检验及加工工作。如果食用的肉中没有活的囊尾蚴,人类便不可能感染牛带绦虫。因此,应加强肉类检验及加工工作。 3)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 肉。 (4)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5)及时治疗病人。常用的中药有槟榔、南瓜子、龙芽草,西药有氨硝柳胺(灭绦灵)、毗喹酮等。具体用法如下: 1)槟榔、南瓜子:晨间空腹服60~80克南瓜子(先碾 碎),2小时后再服60~80克;槟榔煎剂200毫升(槟榔要先 浸泡后煎);半小时后服硫酸镁,全药服完后约3~4小时排 出虫体,本药治愈率达90%以上,且副作用小。(以上为成人 用量,小儿酌减) 2)龙芽草:叶芽全粉0.7~0.8克/千克体重

或叶芽浸膏 4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一次顿服,1.5小时后再服硫酸镁, 48小时内可排出虫体。(3)氯硝柳胺:成人药量为2~3克,分2次服用,间隔l小时,小儿药量酌减。 4)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0.5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 l~2小时后服泻药,服药当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虫体与节片,服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麻疹等,个别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所以服药时应遵医嘱或住院治疗。

症状体征

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个月。症状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成为患者就诊时主诉。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此症状。

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15.7%~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都较常见。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症状以及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也在少数病人中出现

病理生理

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内,可自空肠下至回肠,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很少产生病理变化。但当寄生虫数较多时,绦虫头节吸盘可压迫并损伤肠黏膜,局部有轻度亚急性炎症反应。当脱落的节片沿着肠壁活动,遇回盲瓣阻挡时,活动增强,引起痉挛而产生腹痛等症状。也可因虫体结团造成部分性肠梗阻。

动物实验证明,牛带绦虫的浸出液可使宿主肠道活动和分泌功能失调,胃液分泌减少,酸度降低。动物可出现腹泻、脓血便、痉挛及呼吸循环障碍。大量注射浸出液可使动物死亡。因此,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牛带绦虫无消化器官,但其体节皮层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具有吸收宿主营养成分的功能。当虫体大量吸取宿主肠道内营养成分,可造成患者饥饿感、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由于虫体代谢物作用,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荨麻疹、瘙痒和哮喘等变态反应表现。

牛带绦虫感染后,患者血清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动物实验表明,牛带绦虫抗原免疫的小牛可产生对攻击感染的免疫力;抗原免疫母牛产生的初乳也可使哺乳小牛对牛带绦虫具有高度抵抗力。

寄生部位

牛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检查项目

血象

血象变化甚少,一般无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多,且多出现于病程早期。

虫卵检查

大多数患者粪便中可找到虫卵,但由于牛带绦虫无子宫孔,虫卵不能直接排入肠道,仅在妊娠节片伸缩蠕动或破裂而将虫卵播散到粪便中,故并非每一例患者均可查获虫卵,虫卵检查可采用直接涂片或厚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浓集法等,其中Hein厚涂片法3次检出率可达97%,用棉花拭子法作肛门涂片检查,可检获虫卵,方法简便,阳性率与沉淀法大致相等,可用于普查,粪便或拭子涂片检查发现的绦虫卵,不能鉴别其虫种,因为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卵极相似,两者难以区别。

妊娠节片检查

牛带绦虫妊娠节片常从链体脱落,随呕吐物或粪便排出体外,故详细询问是否有呕吐或粪便中带节片常是简单而准确的诊断方法,观察妊娠节片子宫分支数目与形状可用于鉴定肠绦虫种类,将混在粪便中的节片挑出并用清水洗净,夹于两载玻片之间,对着光线肉眼即可分辨子宫分支数目与形状,牛带绦虫妊娠节片子宫分支数为15~30个,呈对分支状,猪带绦虫妊娠节片子宫分支为7~13个,呈树枝状。

头节检查

驱虫治疗后24h,留取全部粪便检查头节可帮助考核疗效和鉴别虫种,可将粪便置一大容器中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粪液澄清,将沉渣转到玻璃容器中衬以黑色背景,仔细查找头节,如遇虫体纠结应小心解开并顺链体向细端寻找,牛带绦虫的头节呈近四方形,较大而无顶突与小钩,猪带绦虫头节呈圆形,较小且具顶突,其上有两排小钩,头节被驱出表明治疗彻底,如有多虫感染可能时应注意链体条数与头节数是否一致。

免疫学检查

用虫体匀浆或虫体蛋白质作抗原进行皮内试验,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体内抗体,阳性符合率为73.7%~99.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检测宿主粪便中特异性抗原,灵敏性可达100%,且具有高度特异性,与蛔虫,微小膜壳绦虫,钩虫和鞭虫无交叉反应。

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DNA斑点印渍法可用于检测牛带绦虫卵,有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粪便中虫卵或虫体脱落的外被体表物质的微量种特异性DNA序列,以检测人体内牛带绦虫或猪带绦虫成虫,特异性与灵敏性均很高。

感染案例

武汉“80后”小伙吃西餐时喜欢三分熟的牛排,日前因腹泻、腹痛来医院就诊,被查出体内有牛带绦虫。专家提醒,吃牛排还是吃八九分熟为好。检验科人员检测其粪便涂片时发现了白色绦虫卵,确诊他患上牛带绦虫病。消化内科医生给他服用了特效药后,排出一条1米多长的牛带绦虫。

牛肉购买专家建议

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注意事项

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惟一终宿主。不少人应酬时为了显示自己“洋派”,牛排要五六成熟,或干脆点价格昂贵能生吃的牛肉,万一感染了牛带绦虫真是得不偿失。

特别是从菜场、超市买回的牛肉,自己做牛排时一定不要贪图尝鲜,完全做熟了再吃。高键吃牛排的经验是,至少要九成熟,单纯就口感来说,此时牛肉的醇香完全散发出来,又不会老得咬不动。

专家提醒,到西藏等牧区旅游的人最好不要吃小贩制售的风干牛肉干,以防感染。感染了牛带绦虫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是这么长的虫子在肚子里,有时也会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类似蛔虫感染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因发现大便或内裤中有白色扁片虫而就诊。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寄生的虫数少,多无自觉症状;寄生的虫数多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并发阑尾炎和肠梗阻。

一、牛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孕节常逐节自链体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通常每天排6~12节,最多可排40节。脱落的孕节有明显的活动力,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当孕节蠕动时虫卵可从子宫前端排出或由于孕节破裂虫卵散出。中间宿主牛吞食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其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牛之外,美洲驼、骆驼、狍、羊、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

人食入含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囊尾蚴在小肠消化液的作用下,翻出头节并吸附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二、流行慨况

(一)分布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有散在病例,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感染率高的可达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传染源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1.人粪污染牧场、水源  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

2.人畜共居  广西和贵州的侗族,人住楼上,牛圈在楼下,人粪直接从楼上排入牛圈内,使牛受染。当地牛的囊尾蚴感染率高达40%。

3.生食或半生食牛肉  流行区少数民族有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牛肉的习惯。如苗族、侗族喜吃“红肉”、“腌肉”,傣族喜吃“剁生”等,都是将生牛肉切碎加佐料后食用。藏族喜食稍风干后的生牛肉或在篝火上烤食未烤熟的大块牛肉。这些饮食习惯均易造成人群的感染。在无吃生牛肉习惯的地区,可因牛肉未煮熟或使用切过生牛肉的刀、砧板切生食菜时污染了牛囊尾蚴而引起感染。

调查发现37%的牛带绦虫病患者指甲缝中带有绦虫卵,误食虫卵的机会当不少;虽有在人体发现牛囊尾蚴的报道,但认为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体,至今全世界较可靠的人体感染记录仅有几例,显示人对牛带绦虫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一条,亦可多达8条,最多的一例达31条。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由于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孕节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多数患者能发现自己排出的节片,或有肛门瘙痒的症状。脱落的孕节在肠内移动受到回盲瓣阻挡时,因加强活动可引起回盲部剧痛。偶然可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发症,此外有孕节在子宫腔、耳咽管等部位异位寄生的报告。

四、诊断

询问排节片史很重要,因为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强,常自动逸出肛门,因此病人常自带孕节前来就诊。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数目可区别两者。若节片已干硬,可用生理盐水浸软后再观察。也可作粪便检查查找虫卵,但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

台湾流行的亚洲带绦虫,其成虫很像牛带绦虫,而幼虫却类似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应注意鉴别。

五、治疗

驱虫治疗同猪带绦虫。

六、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普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2.加强粪便管理  ,注意牧场清洁,勿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吃肉习惯和生活方式。

4.加强肉类检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

病例

新华网武汉4月21日专电(记者黎昌政)武汉“80后”小伙吃西餐时喜欢三分熟的牛排,日前因腹泻、腹痛来医院就诊,被查出体内有牛带绦虫。专家提醒,吃牛排还是吃八九分熟为好。小李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吃西餐,几乎每次都吃三分熟的牛排,近两周来出现腹泻、腹痛症状,吃治胃疼的药无济于事。检验科人员检测其粪便涂片时发现了白色绦虫卵,确诊他患上牛带绦虫病。

消化内科医生给他服用了特效药后,排出一条1米多长的牛带绦虫。检验科主任卢忠心介绍,牛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写、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卢忠心提醒,市民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