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店镇

烟店镇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是临清市两大中心镇之一,位于临清市西南部,地处冀鲁交界处,东靠京九铁路,西临京广干线,南近济聊馆高速公路,北依国道308线,省道008线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临清市的西大门,同时也是山东省首批改革发展试点镇之一。镇辖区总面积52平方千米,全镇下辖4个办事处,3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7万人。湖北省安陆市烟店镇位于安陆市城郊西北12千米处,东临府河涢水,南接府城,西与雷公镇相邻,北与孛畈接壤。[1]
    中文名:烟店镇 外文名: 别名: 所属地区:中国 面积:110.35平方公里 人口:43947人(2005年) GDP:50400元(2003年) 地理位置:位于安陆市城郊西北十二公里处 地方特产:石灰、莲藕、红辣椒、白花菜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烟店镇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馆陶县辖领,弘治二年隶属临清州馆陶县以下建制,清朝属东昌府馆陶县牛张寨里。

民国元年烟店镇属山东济西道馆陶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为东临道馆陶县二区以下建制;民国十七年废道,各县直隶于山东省政府。民国十八年县分八区,烟店镇之域属二区牛张寨乡。

民国二十六年馆陶县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烟店镇隶属河北邯郸专区馆陶县潘庄区,1952年12月后归山东聊城。1964年十二月脱离馆陶划入临清县。1971年撤区并社成立烟店公社,社址由刘烟店西迁至牛张寨。1984年公社改乡。1994年乡改镇。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至今。

地理位置

烟店镇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地,西部和北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的馆陶县、临西县相望,南部与冠县的北陶镇相邻,东面与临清的唐园乡、潘庄镇接壤,整个版图呈东北、西南狭长状,南北直距15公里,东西直距3公里,总面积4900公顷,镇驻地距临清市区27公里,临馆公路(省道S315线)穿境而过。

地理资源

环境

烟店镇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微呈南北高、中间低特征。南、北海拔36~36.5米之间,中部海拔35~35.5米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5℃~14.1℃之间。春夏多南风,秋冬多北风,呈现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旱凉爽、冬干寒冷、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征。

资源

烟店镇土质肥沃,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麦、玉米、大豆等。现有速生杨育苗基地一万亩,是鲁西最大的速生杨育苗基地;优质抗虫棉种基地一万多亩,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的典型经济协会模式。2006年,烟店镇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

全镇规模

烟店镇辖34个行政村,人口3.7万人,总耕地面积2600公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等。烟店镇植被面积1866.7公顷。烟店镇居民汉族占总人口的99.8%,其它少数民族有回、满、壮、白等,占全镇总人口的0.2%。漳卫河傍依西部流经该镇,境内流长17公里,灌溉面积4000公顷。烟店镇有张、刘、王、汪、牛、李、冯、杨、孟等56个姓氏,其中张、刘、李、王姓最多。

经济状况

50年代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0余万元,1978年为600万元,2000年为768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18∶52∶30。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8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烟店镇以轴承生产、加工著名。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6年以来,烟店镇先后兴建投产企业216家。年创利税4500万元。其中哈鲁轴承有限公司、华通轴承有限公司、同力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上述中小企业促进了烟店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

获得荣誉

强镇由来 2000年,烟店镇工农业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一名。烟店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村镇建设示范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聊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聊城市经济强镇、聊城市民营企业明星乡镇、临清市文明单位等。2000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全国百强乡镇。

大事记

1942年7月,水波村建立中共党支部,支部书记汪有为,共有党员12人。

1958年7月,成立中共烟店乡委员会,同时建烟店乡人民政府。

1964年,烟店乡脱离河北省,划归山东省。

1971年1月,成立烟店公社,并建公社革委会。

1984年8月,烟店公社改为烟店乡,建立中共烟店乡委员会。

1994年,烟店镇撤乡建镇,成立中共烟店镇委员会和烟店镇人民政府。

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

2001年5月18日,投资1.2亿元的烟店轴承批发市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产业发展

第一产业

50年代初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20公斤,总产24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000公斤,总产达到1万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烟店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广良种繁育,科学治虫,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连年丰收的好成绩。1996年被授予“临清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2000年粮食亩产960公斤,总产已达1960万公斤。

1990年以来,全力发展高效田,实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模式由单一的“粮粮”型、“粮棉”型,调整为“粮菜”型、“棉菜”型、“菜菜”型、“果菜”型。烟店镇建冬暖式大棚36个,中小拱棚48个,主要种植双孢菇、小油菜、韭菜、黄瓜等10余种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场供应2万吨蔬菜,亩产值1万余元。

烟店镇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2000年,新增植树10万株,发展完善农田林网1333公顷,占地53公顷的新疆速生杨林业育苗基地1处。实行林粮间作500公顷,营造改善果园400公顷,绿化了环境,取得了效益。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39万元,其中种植业1900万元,林业300万元,畜牧业39万元。

第二产业

50年代初,仅有2个砖瓦窑,从业人员80人。1958年,在发展社队工业期间,先后建起农具厂、炼铁厂、砖厂等小型企业,从业人员达500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烟店镇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鼓励私营等形式,实现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办了一批镇村企业。200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亿元。汽动元件、再生玻璃、得强轴承、软岩钻杆等产品已销往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利税350万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2000年,镇村企业有216家。

第三产业

1949年前,境内有冯圈、汪庄、烟店等几个集市,加上漳卫河烟店码头,均处交通要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店号比较多,各类店铺达40余家。50年代初,区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烟店供销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日趋繁荣。90年代末,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服务网点全部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年来,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先后改造、扩建和新建刘烟店、汪庄、冯圈、烟店4个农贸市场和1个轴承专业市场,镇驻地建商业街3条,蔬菜与干鲜果品批发市场1处,同时还建了1个占地66.7公顷的工业园区,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3800余户,私营企业216家,个体运输户588家,其中客运户200户。被聊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个体私营经济十强乡镇”。

特色产业

轴承加工购销业成为烟店镇的支柱产业,构成了该镇的经济特色。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始建于1984年。1994年进行轴承市场改造、小城镇建设以来,轴承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8年全镇从事轴承业的劳力达到了1.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50%,加工机床达到450余部,购销队伍达到8500余人,形成了集体、个体一起上,组装、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销售体系,建立了当地市场销售与全国大中小城市设点销售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市场”的发展格局,给全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亿元,其中轴承业产值3.8亿元,销售额达到4.5亿元,实现税收600万元。轴承专业批发市场拥有66个大棚,3300个摊位。成为全国四大轴承市场之一。市场经营型号达5000余种,上市业户3万人,年交易额5亿元。市场轴承购销范围已涉及俄罗斯、韩国、缅甸等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事业

文教科技

1900年,烟店镇有私塾17处,学生180余人。1903年开始举办学堂,建小学2处。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1932年,兴办初级中学刘烟店民众学校,招生40余人。至1949年,境内有小学12处,在校生2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刘烟店村创办农民业校20余年,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90年代初,全镇有镇中学1处,辖2个分校。东校占地5.3公顷,教学楼1座,2538平方米,有14个教学班,49名教职工,在校生868人。教学器材2463件;西校占地2.3公顷,有教室43间,10个教学班,37名教职工,在校生550人,教学器材1596套(件)。全镇有中心小学1处,联办小学5处,村级小学21处,民办小学8处,其中完全小学16处。有142个教学班,303名教职工,5130名在校生。2000年全镇学龄前儿童入班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和初中毕业率分别达到75%、98.5%、97%。2000年输送高中生100名,中专生(含委培生)70名。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

2000年,全镇村村有科技副主任,有各业农民技术员312名。有科技推广服务机构7个,镇村科技推广体系已基本构成。2000年推广科技成果12项,科技增收贡献比例提高到48%,良种复盖率达97%以上,被评为“聊城市科普文明先进乡镇”。

烟店镇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烂灿的文化。诸如舞蹈、曲艺、书法、绘画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全镇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1960年建文化站,1961年建广播站,1971年建电影队。1982年,大村、机关、学校建图书阅览室、档案室。2000年底,全镇有民间体育表演队4个,民间乐器演奏队4个,电影放映队2个,各种文体活动场所21处,有调频无线广播台1座,有线电视卫星接收站3处,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1949年前,境内医疗条件很差,只有3名中医,几个大村有中药铺。50年代初,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大联营诊所,医生增加到10余名。60年代初,设立卫生院,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2000年,镇医院占地1.1公顷,新建门诊楼、病房楼各1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病房26间,床位43张,有医务技术人员38名,其中医生16名,门诊量年达到5万人次,住院治疗3000多人次。营业额达到168万元。医院能做胃大部切除,小肠切除,腹部肿瘤、子宫切除、骨折钢板内固定,植骨植皮等手术。此外有村级医务室78处,乡村医生97名,床位40余张,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四种疫苗接种率达97%以上。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均粮食75公斤,经济收入不足36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0年代,人均粮食300公斤,经济收入50元。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食,80年代吃细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衣着方面,60~70年代穿青、蓝、白单调衣服,如今穿着颜色多彩,样式新颖,快速向高档发展。95%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冯圈村为临清市最大的标准新村,达700余户。牛张寨村建起居民楼,有30户农民住进二层高档小康楼。全镇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7800余部,移动电话4000余部,被聊城市授予“鲁西电话第一镇”。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70年代普及自行车,80年代摩托车,90年代各种微型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1990年全镇已实现“四通”(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沥清路)。70%的农民加入社会养老保险。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的实现,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男子作为剩余劳力全部投入工业和第三产业。1987年建敬老院1处,房屋34间,1988年开始接收“五保”老人,至2000年共接收“五保”老人65名。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

镇村建设

1990年聊城市规划设计院为烟店镇制订了镇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全镇34个行政村到下个世纪中叶将合并为13个中心村,每村人口1500人以上。中心村在道路、绿化、电力、通讯、供排水方面统一配置,实行功能区域界定。如今烟店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416公顷,分城市建设用地、商贸市场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又分为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水资源保护区、生活区。城镇的发展方向是:近期从发展集市贸易为主,远期以发展小、精、尖产品工业为主。

至2000年,对全镇主要公共建筑、道路、防灾、减灾设施已进行了合理安排。城镇各类建筑,按照节省用地的原则也进行了合理规划。道路建设成了四纵四横交通网络。1998年以后,长4公里的内环镇路修建完毕已通车;两条南北干道、交通桥也进行了扩建;投资800万元改造了原轴承市场;投资4200万元开发了1.2公里商贸中心街和两条商贸街,达到了一楼一风格,一段一街景的规划要求。工业区建成了变电容量4000千伏安的变电站;全镇两纵一横交通干道得到了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柏油公路。全镇下水道已铺设1万多米。建起了一处自来水服务站,有7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被山东省评为“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和“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38年,水波村汪显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全镇第一个入党的人。1942年7月,汪有为、汪显祥等在水波村成立了全镇第一个党支部,汪有为任支部书记。至1948年11月,全镇共有党员68人。2000年,全镇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123人。1996年,烟店镇党委被山东省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政权建设

1942年7月在水波村成立农民抗日救国会。1958年7月,成立烟店镇人民政府。1971年1月25日,成立烟店公社并建立公社革委会。1984年8月8日,烟店公社改为烟店乡。1994年撤乡设镇。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烟店中心镇至今。

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土地革命时期成立了烟店农民协会。60年代初,成立烟店贫下中农协会、烟店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烟店委员会。2000年,烟店镇有中国共青团烟店镇委员会,烟店镇妇女联合会,烟店镇残疾人联合会,烟店镇工人联合会,烟店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烟店镇个体劳动者协会,烟店镇计划生育协会。

科技产业

企业园

烟店镇是全国著名的轴承加工基地、轴承交易中心。全镇现有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轴承加工企业300多家,工商业户3800余户,轴承专用加工设备8000余台,有加工生产万余种型号轴承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均达国内先进水平,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并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18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烟店轴承经销门店达1480余家,全镇工作年销售收入21亿元。2006年以来,烟店镇立足资源、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轴承工作,实施"质量生命"工程,打造名牌产品,形成了哈鲁、鲁杭、同力、瓦临、易鑫等知名企业,其中哈鲁、同力、瓦临、易鑫等十余家企业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同力、瓦临、易鑫等十余家企业的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同时促使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设备,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使烟店轴承实现了质的飞跃。

烟店轴承工业园占地3000亩,总投资800余万元,完善了排供水、电力、道路、通迅、消防、绿化、服务等设施,园区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现入园企业137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85家,完成固定资产总投入达6.3亿元,能生产、加工6000余种型号的轴承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和十几个国家。企业设备先进,技术雄厚,涉及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组装等门类,形成了"骨干带群体,群体促骨干"的良性发展局面。二00二年月被省命名为"民营经济示范园区"。近年来,烟店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6年签定招商引资合同5.8亿元,完成招商项目73个。

上市

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建于80年代初,位于临清市烟店镇,省道008线两侧,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有楼房经营门店3100套,经营型号10000余种,市场年交易额达27亿元。全国各大轴承厂家均在此设有直销处或分公司。上市产品销往全国及亚欧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烟店轴承市场全部为棚架式,规模小,档次比较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快速膨胀发展。为提升市场的档次水平,2001年8月开始由浙江萧山建安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分一、二两期工程对原轴承市场进行开发建设,并于2002年10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2004至2006年7月烟店镇政府投资8000万元进行轴承市场第三期工程开发建设,现已竣工。新开发建设的"中国轴承城"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档次最高、上市人员最多、秩序最好、管理最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被列为全国20家专业批发市场之一。目前,镇政府对市场实施了改造工程,实现了市场楼房化、硬化、亮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档次水平,增强了市场对轴承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在镇区启动"实施治安保险,建设平安市场"工程,为客商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经营、生活环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