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蛇

无毒蛇

爬行纲有鳞目动物
无毒蛇,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毒的蛇。它们体内没有毒腺,大多也不产生任何毒素。据《国家地理》杂志的统计,人类已知的蛇共2500余种,其中无毒蛇为1500余种,无毒蛇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蛇类群体,大多数无毒蛇的长度在50-200厘米之间。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这些蛇在形状,颜色和班纹上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无毒蛇有坚固的牙齿,头部多为椭圆形,尾部逐渐变细。他们杀死猎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缠绕猎物的方法,使其窒息死亡;另一种是将猎物制服后吞下。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椎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 目:有鳞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无毒蛇

基本状况及形态特征

基本状况

注意,有些蛇虽无毒腺(如颈槽蛇属),但口腔分泌物或具有达氏腺体液或口腔内部有微生物对人体有害。属于毒蛇或无毒蛇仍有小争议。

形状特征

无毒蛇并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例如剧毒的黑曼巴、珊瑚蛇等。而无毒蛇中的颈楞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十分接近蝮蛇。经常被人误认为有毒。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玉米蛇、帕布拉奶蛇等并非是毒蛇,而一些蝮蛇、蝰蛇的色泽近似泥土,很不引人注目,却具有毒性。

常见种类

翠青蛇

翠青蛇(拉丁名:EuryPholis major) 。翠青蛇是一种脾气非常温顺的无毒蛇,性格“内向”胆小,不攻击人。野生个体以蚯蚓、蛙类及小昆虫为食。卵生,每产5—12枚。盛夏季节,由于地面高温灼热或者天气闷热,翠青蛇经常攀登上树,静伏纳凉,直到夜间才下地搜捕食物。

王锦蛇

王锦蛇(拉丁名:Elaphe carinata)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鳞缘为黑色,中央呈黄色,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黄色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王锦蛇体大凶猛,有攻击性,但无毒性。

玉斑锦蛇

玉斑锦蛇(拉丁名:Elaphe mandarinus)别名美女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

双斑锦蛇

双斑锦蛇(拉丁名:Elaphe bimaculata)。全长约70公分。躯体以黄褐或淡褐为底色,背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镶有黑边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纹。躯体两侧亦有一列相同颜色的小斑纹。此外另有与这些斑纹想连接的4条淡色直纹。头部背面则有与躯体斑纹颜色相同的矛尖状斑纹。

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黄颌蛇﹑枸皮蛇﹑黄喉蛇﹑慈鳗﹑黄长虫﹑广蛇等。黑眉锦蛇喜食鼠类,常因追逐老鼠出现在农户的居室内、屋檐及屋顶上,在南方素有“家蛇”之称,被人们誉为“捕鼠大王”,但是黑眉锦蛇是制备药蛇酒和五蛇胆的原料之一常被人类捕杀,数量不断锐减。

紫沙蛇

紫沙蛇是一种很细的蛇,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光滑的鳞片和大大的眼睛。这种蛇有好几种颜色,但大多数为浅棕色或橄榄绿色,在腹侧有深色或浅色的花纹。嘶声沙蛇主要栖息在草原或干燥多石的地方。他们非常警觉,并且爬行速度极快,夜间活动比较频繁。

加利福尼亚王蛇

加利福尼亚王蛇(5张)加利福尼亚王蛇是一种圆滚滚的蛇,有一个狭窄的脑袋,通身有黑色和乳白色相间的环状花纹,且较窄的浅色条纹和较宽的深色条纹交替出现,并且沿腹侧各有一条线纹。

长鼻树蛇

长鼻树蛇是一种特别纤细的蛇,不仅头部修长,而且还有一个长长的鼻子。这种蛇的眼睛中长着横向的瞳孔,这使它们能够准确地判断远处的情况。长鼻树蛇的颜色是绿的,再加上藤蔓植物一样的形体这使它们有了很好的伪装本领。长鼻树蛇主要栖息在热带森林中的树林和灌木丛中,主要以蜥蜴为食,也吃青蛙和哺乳动物。

美洲黑蛇

美洲黑蛇是一种纤细的流线型蛇。体表有光滑的鳞片。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其体色可能有蓝色、绿色、灰色、橄榄色等不同颜色的变化。但所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美洲黑蛇大体上都有同样的颜色。美洲黑蛇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和中部,栖息在开阔的地方,比如田地、湖边和大草原。食物为爬行动物,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猩红蛇

猩红蛇是一种小洞穴蛇,长着一个圆筒形的身体,窄窄的突出的头和光滑的鳞片。它们的背上有红色、白色和黑色的条纹,色彩看起来十分艳丽,而腹下侧是平淡的白色或乳白色。猩红蛇长约40厘米,常见于松散的沙土地中,也生活在腐朽的圆木或树皮下

外观特征

蛇胆的品种性状

蛇胆治病最灵效的是:清热解毒,祛风祛湿,明目清心;特别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皮肤热毒等患者,疗效极为显着;用蛇胆治外痔,以麻油调涂至患处,二三日即可见效;对于未溃的疼痛、腮腺炎、淋巴结肿大等,涂用蛇胆后,即可消炎止痛;疥疮,顽皮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类疾病,经常涂抹蛇胆,也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在中国,以蛇胆为主配制成的中成药有十多种,如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散、蛇胆半夏散、蛇胆陈皮散等很受群众欢迎。

医学研究表明:蛇胆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铁、钙、镁、维生素C、E等,它们在维护人体内激素和延缓肌体衰老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服用蛇胆,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肌体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外病内治的目的效果极为好。

形态特征区别

蛇胆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囊体较直。胆管形状:蛇胆管细长质地软而有韧性,附连在囊体上。

食疗价值

指多种无毒性的蛇。除乌梢蛇外,有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赤链蛇、枕纹锦蛇、乌游蛇等等,用其肉。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或全国多数地区。除去内脏(或去皮),洗净鲜用或晒干用。食 用则须除去头、皮和内脏,洗净。在食用野生蛇时,应该特别注意要将蛇肉严格灭菌,因为野生蛇体内容易滋生一种寄生虫裂头蚴,这种寄生虫若感染人体,则会在皮肤下游走,甚至侵袭大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所以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食用野生蛇类。

味甘、咸。性平。主要有祛风湿、通经络、解毒的作用。用于风湿痹证,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挛,以及疥癣等。可用蛇肉煮食、炒食。治风湿痹证,多浸酒服。

如何区别

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链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 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

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

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

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