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龙节

炮龙节

南宁市宾阳县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南宁市宾阳县举行炮龙节的日子,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人参与,被游客称为“东方狂欢节”。据了解,宾阳舞炮龙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炮龙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炮龙节于2008年6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中文名:炮龙节 外文名: 别名: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十一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节日起源: 节日活动:彩架游行 节日饮食:吃灯酒 节日意义:联络感情、邻里沟通往来 设定地点: 设立机构: 设定时间: 英文名:The cannon Dragon Festival

节日简介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宾阳县从挖掘、保护、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角度出发,首次通过县人大决议,将宾阳炮龙节定为一个传统节日来举办,也使炮龙节于2008年6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n

宾阳炮龙节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但最具有喜庆色彩的说法是起源于宋朝狄青与侬智高昆仑关大战。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宋朝名将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时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办酒席宴客三天,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宾州城内一派欢腾景象。当夜二鼓,狄青率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宾州城居民从此认为舞炮龙吉祥,每年此时必舞炮龙以求喜庆,狂欢不断,流传至今。n

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活动。舞炮龙由总指挥(亦称会首)发号施令,舞龙者均赤膊上阵,头戴如清朝官兵之帽(均为竹编并涂抹黑色)。炮龙以龙珠、龙牌、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抛向炮龙。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炮龙定于当晚七时正在庙宇或社稷之处开光,由会首(或师人)咬破公鸡之冠,以鸡冠之血点亮开光龙眼后,方可万炮齐鸣,龙亦方可腾跃而起。

彩架当步

时间:上午11时18分

宾阳的游彩架据说源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宾州城外东门街武举人李若珠,从广东佛山引进宾阳。古时候叫做“彩飘”,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才改称游彩架。以前,彩架是用人来扛着出游的,现在的彩架台换成了有4个轮子的推台,省去不少人力物力,也更加安全。

一般游彩架活动为每年的春节期间举办,近年来游彩架都在农历正月十一炮龙节当天举行,每次出游有四至八台彩架。游彩架活动属于人体造型艺术和行为表演艺术,主要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为表演题材。如:《穆桂英挂帅》、《杨家将》、《西游记》等等。每台彩架上的人物由3至4个聪明、俊俏、大胆的4至8岁的孩童来扮演。

游彩架所用的木台长一米、宽一米,台的中间用钢条做成一个坐椅,让小孩坐着,下面做一双假脚“踩”在伞、扇子、长矛、大刀、弓、箭等物具上,各支撑片条巧妙地隐藏在服装及各种道具之内。从外表看,一个孩童很自然地站在另一个孩童手中的物具上,惊险而神奇莫测。装配巧妙,五彩缤纷,每次出游异常轰动。

踩高跷也是宾阳民俗活动的一大特色。看,一个个化了装的人,足踩三、四尺的木跷,手执扇子,舞来舞去,有集体对舞,也有三人起舞,引得人们翘首仰望,欢声雷动。

据说,高跷属《插秧歌》的一种。唱者踩高跷是避免秧田泥水溅身,手执扇子是要重心平衡,劳动气息十分浓厚。清代恩竹樵写过一首《咏秧歌》: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在宾阳,高跷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赋予新的内容,或扮演成活话剧,或扮演成戏中角色,深为人们所欢迎

开光仪式

时间:傍晚7时

当天傍晚6时40分,从四面八方奔涌到佛光寺开光点的市民与游客,一睹炮龙舞风采,几十平方米的瓦房内真是人山人海。只见一条白须巨龙被盖住双眼,几十位警察维护秩序。在佛光寺的窗口,一位阿婆拿着一只鸡,等待开光;旁边的角落香火袅袅,不时有群众去烧香;许多台摄像机、照相机早巳等候。

时间到晚上7时。“开光!”开光师傅大声说。人群像炸开了锅,纷纷涌向开光点,使开光处的人群混乱,几乎失控。两名男青年舞着子珠和财珠,带领龙头靠近窗口开光。拿鸡的阿婆用嘴咬破鸡的羽冠后,用鸡血对准龙嘴内含的龙珠涂血,佛光寺另一位主持撕开遮盖鸡眼睛的布。当龙头向上仰,阿婆拿鸡准备涂龙眼时,站在窗口下面的人群冲到龙头下面,伸手去抓龙须。白须巨龙的双眼涂鸡血后,高仰着头转身离开。“啪啪啪”,鞭炮声在四面八方响起,巨龙王狂舞,鞭炮声响彻云霄。

开光仪式结束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大小锣鼓、钹、木鱼)等乐器开路,火篮高举,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好的线路,在宾阳县城所在地芦圩镇的永武、同仁,枫江、太平、仁爱等11条街道循序渐进。

炸炮龙

时间:晚上,时40分至9时30分轰隆的炮声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火把此刻挥动着,佛光寺前临浦街已是一片火的欢腾,此时人群在这里欢呼着,不知疲倦的游客伸长脖子望着,生怕错过每个精彩的镜头。

舞龙者头戴藤帽,身系腰带,吆喝着赤膊上阵,任由鞭炮在身边爆炸。炮助龙兴,龙凭炮威,18条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火焰;时而摇摆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大金珠相互辉映。

一串串的电光爆竹,惊天动地脆响,为巨龙助威助兴。钻龙肚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有的家庭一买就是几十万头的鞭炮,从自家4楼悬挂而下,要燃放完这些鞭炮,起码需要20分钟。炮龙在铺天盖地的爆竹中左右翻腾起舞,给每一户人家叩头送福。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时,炮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往往是一个通宵,炮龙才舞过一条小街。

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机“钻龙肚”,即从龙的肚皮下穿行。传说钻了龙肚能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业有成,家寇美满;若是年轻的情侣携手钻龙,今生定能喜结良缘,白头偕老。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动的龙身,片刻不熄的爆竹声,大人、青年、孩子纷纷穿梭在龙身的左右,乐悠悠的,全然忽略爆竹在身边炸响。

抢龙珠

龙身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吉祥如意:捋下几丝龙须,系在家畜栏上,能求得家畜无病无瘟;扯一小块龙皮,可保你今年五谷丰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龙含于口中的财珠,商人获得此珠就能生意兴旺、财源广进。所以,引来人们不遗余力地“抢龙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头。据当地人介绍,随后当炮龙行至街尾时,整条龙仅剩下骨架和筋。

这时由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八音,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这叫做“送龙归天”、至此,舞龙就算结束了。人们就着那堆熊熊烈火,架起一口大锅下了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一大锅“龙粥”以慰劳舞龙的勇士,各家各户的人们也纷纷来分享“龙粥”。据说喝了“龙粥”能消痛去病。这时天也大亮了。

节日历史

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装裱简单,短有7节,长有11节不等;龙长有30-40米,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举舞之前,一般由组织单位发动捐献,筹备,张贴龙路(即向全城各单位各户发出邀请喜贴),敬请当日炮竹增光。是日,黄昏时分,无论是舞龙人,还是鸣炮者,无论是父老乡亲还是贵客嘉宾,他们从四面八方奔踊到各个开光点,兴奋地等待着开光一刻。举舞时,组织单位首先举行开光(开光可分多个点)仪式。

开光时,"啪啪啪",总指挥准时发出三发信号弹,震撼人心的开光时刻突现,多处开光点的几十条龙同时向天地拜几拜,迅速间万炮齐鸣,光焰冲天,巨龙狂舞,欢声雷动。整个县城倾刻变成了炮龙之城,辉煌之城。开光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等管弦乐器以大小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开路,高举火蓝、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的龙路循序渐进。舞龙者可分多套人马,轮流举舞,他们头戴滕帽,身系腰带,个个赤膞上阵任由多少鞭炮爆灼。

请看吧,炮助龙兴,龙凭炮威,那一条条穿着金色龙袍的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吉祥的火焰,时而摇着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太金珠相戏相乐,一串串的电光炮竹,惊天动地煨响着,为巨龙助威助兴。炮龙每到各家各户各单位,都事先备足炮竹夹道而迎。凡炮龙到之处,鞭炮齐鸣,焰火缤纷,万头攒动,鼓乐助兴,热闹非凡。

炮龙每到一家都必须待鞭炮响停后方可向前舞去,放炮竹数量有的户放几千头,有的放数十万头。舞龙一定要沿原来邀请的大街小巷举龙舞去,直到舞完所有的街道为止。炮龙举舞一般连续昼夜,炮竹长鸣,也可直至两昼夜。舞龙者(人马)不怕疲劳,昼夜不睡,坚持到底。如有炮龙被炮毁,不管多少条龙全在所不顾。炮龙节,人们看到的是全城街巷人群万头赞动,鞭炮轰鸣,雾气冲天,竹光映红满城,街道全是铺满炮竹纸屑和火药的尘砂。

宾阳炮龙之所以能够久盛不衰,全在于当地人民认为舞炮龙能招吉祥兴旺。当晚舞炮龙时,有不少人抱子抱孙去钻"龙肚",以求吉祥;敬请炮龙进自家屋宅举舞,更为吉利。有些群众求子心切,早与龙队私下定取"龙珠",以求添丁发财。

20世纪80年代后

宾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龙节规模更为盛大。1993年炮龙节,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召开炮龙节招待会,邀请广西区、地、邻县各厅、部、委、办、局、银行、公司、军分区等有关领导及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在华的专家、教授等200多人参加。这年炮龙节,为历史上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共有炮龙28条,游遍全城12条街道,热闹通屑达旦。2007年,为了展示宾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丰富的民俗风情,打响炮龙文化特色品牌,宾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外地游客约十五万,自驾车3万多。

2008年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20万,自驾车猛增到7万多

2009年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28万,自驾车近8万

2010年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30万,自驾车8万多

2011炮龙节南宁市委书记亲自上阵“全副武装”参与了舞炮龙活动。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40万,自驾车猛增到10万多

2012年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56万人

2013年参加炮龙节的各地游客约为60万人

(自驾车数量由各大进城口收费站汇总为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