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推进榴弹

火箭推进榴弹

武器装备
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 grenade),简称RPG,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火箭推进弹(RPGs),已被用于战争中,当时美国使用的是火箭炮,德国使用的是反坦克火箭筒。所有的火箭推进榴弹均具有一个共同的原理:锥形装药弹头用于穿透装甲车。[1]这款武器的特点是轻便、造价低廉、操作简单而火力强大,人称其为“步兵大炮”或“迷你大炮”。在越南发动的一次袭击中,火箭推进榴弹导致的伤亡占总伤亡人数的12%。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火箭推进榴弹导致的伤亡为战场总伤亡人数的14.5%。火箭推进榴弹已被用于击落直升机和密集射击(使人回想起美国内战)以袭击装甲车。
  • 中文名:火箭推进榴弹
  • 外文名:Rocket-propelled grenade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前苏联
  • 别 名:“步兵大炮”或“迷你大炮”

命名由来

英语解释:RPG是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 Grenade)的简称。

俄语解释:RPG是俄语词汇“便携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Ручной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Гранатомёт,俄语简称“РПГ”,翻译到英文为“Portable Anti-tank Grenade Launcher”)的英文音译简称(其英文音译为“ruchnoy protivotankoviy granatomyot”):因为RPG-7式40mm火箭筒既能发射火箭助推的ПГ-7ВР等反坦克火箭弹和ТБГ-7В温压火箭弹,也能发射没有火箭推进器的ОГ-7В杀伤榴弹。

历史 

RPG 的"前身"——德军"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火箭推进榴弹(RPG)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中德军采用的铁拳(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

身管由便宜的低等钢材制造,长约一米,内径根据版本在40至60毫米不等。身管后部装有简单的后准星和发射装置。由于没有前准星,射手通常利用弹头的轮廓来瞄准。身管内预装有少量的黑火药作为推进药。战斗部重约三公斤,装置在身管前部并有装置在木质尾上的金属整流药罩战斗部的装药量约为800克的TNT/RDX混合炸药。装甲拳在身管的尾部上方标注有红色的警告字样「注意!火焰喷射!」(德语:「Achtung! Feuerstrahl!」)以防止射手被尾焰烧伤。身管在发射后即被抛弃,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单次使用的反装甲武器。装甲拳通常抵住肩窝发射,它的锥形装药可以击穿倾斜30度200毫米的RHA,能从正面击毁大部分的盟军坦克。装甲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近距离巷战中。由于制造工艺极其简单,以至于在柏林被围之时仍然有大量的装甲拳出厂并能及时地补充给城防部队和平民志愿者。在柏林被攻陷前,装甲拳击毁了数百辆苏军装甲车辆。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虽然同样都是手持无后坐力炮,但是RPG并不是所谓的“仿制版铁拳”。当时主要生产“铁拳”的工厂是位于莱比锡的Schonefeld,于1945年被盟军解放,苏联人根本不可能从盟军手上拿到“铁拳”的设计图来进行仿制。而且从结构上来看RPG跟“铁拳”的差异也很大。

应用最广泛的RPG——RPG-7

RPG-7(俄语:РПГ-7)由苏联GSKB-47设计局设计,设计代号为RPS-250,1961年开始在红军服役。自此以后,世界上超过40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装备RPG-7,甚至包括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中国、爱沙尼亚、马尔他、伊朗、伊拉克、缅甸、罗马尼亚、斯里兰卡及巴基斯坦都有进行仿制。

由Bazalt公司生产。其GRAU代号是6G3。RPG-7坚固耐用、使用简单、价格便宜和有效,使它成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之一。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有使用RPG-7,并由9个国家授权生产。它同时受到非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欢迎。RPG-7至推出之后差不多都参与过所有自1960年代起的冲突。从阿富汗到索马里,由车臣到安哥拉,RPG-7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部队、步兵及游击队使用。由于使用的主要是破甲弹,对装甲目标的穿深并不受距离影响,在有效射程内仍然能保证穿深,其使用的PG-7VR串联破甲弹穿深达到600毫米(有反应装甲)与750毫米(无反应装甲)。发射筒采用了合金钢,减轻了重量。后期弹种增加了火箭增程发动机,而它的前一代RPG-2没有火箭增程发动机,完全靠推进剂在发射筒内燃烧获得的初速。

作为超口径的单兵发射器,RPG-7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用途的弹头,从最早的破甲弹,到可以对反应装甲有一定威胁的串联破甲弹,专门杀伤步兵的破片弹,凝固汽油弹,乃至于云爆弹,都能找到适用于RPG-7的型号,这就是为什么这款老式武器到了现在仍然能在战场占有一席之地了。

RPG-7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是无后坐力武器,在发射药不变的情况下对射程的影响就是弹头重量,越来越重的弹头使得其射程也越来越短,使用PG-7VR时也就只有15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真正的火箭筒来说就是“小短手”。

其他型号的RPG

RPG-1:受德军“铁拳”的启发,苏联很快就对单兵无后坐力武器进行研究,于1944年制造出了第一款RPG。发射筒口径30mm,战斗部70mm,无准星无尾翼,导致其性能非常差劲,二战结束时仍然未装备过任何部队。

RPG-2:农业部GSKB-30设计局于1947年设计,40mm发射筒,其80mm的战斗部参考了铁拳150“圆锥加圆柱”的设计,不过尾翼换成了6片,使用6级加速黑火药发射药来抛射战斗部,发射装置使用了单动式转轮手枪的机构,击锤要预先扳下才能使扳机将发射药引燃。我国在50年代也采购了一些RPG-2并进行仿制,正式列装后命名为56式火箭筒,也就是俗称的旧40火。

RPG-4:RPG-2的改型,身管45mm口径,战斗部构型经过修改,最大的改进是自RPG-2的基础上在身管后部增设了拉瓦尔喷管,增加反冲气体的速度,使得战斗部能拥有更大的出膛动能(尾部增设喷管这一设计在RPG-7上仍有延续)。

RPG-7D:为VDV(苏联空降部队)特别改进的RPG-7,筒身可以拆卸成两段,方便空降兵携带。

RPG-16:也是为VDV设计,口径为58.3mm,放弃了传统RPG超口径的设计,战斗部只有65.2mm(口径算的是发射药柱),这种设计换来了更好的弹道和更远的射程,但是缺乏升级潜力,只装备了很短的时间。

RPG是一种无后坐力武器,和其他反坦克火箭筒一样,这代表炮弹向前行的惯性与炮管后方喷出的推进气体的质量达成平衡,因为这种武器几乎完全不会产生后坐力,因此可以使用其他单兵携带武器所不能使用,相对更大规格的炮弹。另外,因为炮管无需承受传统枪炮要承受的强大压力,因此可以设计成很轻。不过从炮尾喷出的火药气体非常危险,所以在密闭空间内使用RPG是存在较大风险的。

由于RPG不仅仅能够对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车等陆地交通工具构成相当威胁,对於造价昂贵的航空器,如直升机、低空飞行的攻击机等也可以带来杀伤(经典的战例如1993年美军在摩加迪沙巷战中因RPG接连损失两架黑鹰直升机,可参见电影《黑鹰坠落》),因此更加为反抗组织或恐怖分子所青睐,视之为回报率极高的武器。

装配穿甲高爆弹头的RPG非常适合摧毁装甲薄弱、防护力低下的交通工具,例如:高机动车(以美军的悍马为典型)、运输车、装甲运兵车、轻型坦克甚至直升机。此外,改装云爆弹头的RPG则适用于消灭躲藏在地面建筑物、碉堡或地下掩体的敌人。

RPG极高的通用性和改装性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款纯粹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还是一门灵巧多变的「步兵支援大炮」。

但也应看到,RPG并不是一本万利的武器。由于其发射的火箭弹结构特殊且「头重脚轻」,非常容易受到风的影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通常需要靠近接敌,大量发射以求命中,而且在未加串联战斗部时无法应对反应装甲;而RPG火箭弹头一但触及到反应装甲,会触发装甲内嵌的火药引爆,利用装甲爆炸的反冲力减少火箭弹头的贯穿力造成直接伤害。早期的引信也不甚可靠,顺化战役中曾有一辆M48被命中120发RPG仍在战斗的事,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有挑战者2式战车在单场遭遇战中被击中70余发RPG仍能安然脱离的纪录。造成如此低下的起爆率的原因是:早期生产的火箭弹装药在长时间放置后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严重腐蚀脆弱的压电引信及其导线,使得火箭弹失效。这个问题在改进装药配方及换用更可靠的引信后得到解决。到了80年代,RPG已经达到了能在水平角20度的平面上引爆的能力,但威力已经不能应付更高的倾角如梅卡瓦的首上板角度。

无论如何,作为一款高度实用且价格低廉的单兵武器,和AK系列自动步枪一样,RPG在其问世以来至今的国际武装冲突和不对称战争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应用 

RPG和AK-47突击步枪同列为20世纪步兵武器之王,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使用灵活方便、黑市价格便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反坦克有一定的实力,甚至被用于攻击低空目标。RPG-7更是在世界的纷争地区频繁使用中。中国的RPG-7仿制品,于1970年定型,它的射程是“老40”(56式火箭筒,即中国生产的RPG-2)的3倍,威力明显提高,采用光学瞄准镜,可以测定目标距离,可以修正目标速度和风对弹道影响。在1970年中期取得设计认证,并开始在解放军中服役。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其效能受到军队的高度赞扬。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