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香肠

灌香肠

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名吃之一
灌香肠是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名吃之一,是北京人喜爱的一种大众街头小吃。[1]灌香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灌香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中文名:灌香肠 外文名: 分类: 口味: 类型:美食 起源:明朝地区 适合人群:广大群众 成分:猪肉、香肠料 释义:一种香肠的特殊做法

生产制作

先将猪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继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的猪肠之中,待其血桨、面汁之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内用小火温煮,并要不断用针剌肠,使之冒出气泡,以免肠衣崩破。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食用,如再进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烧灌香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称之为煎灌香肠。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灌香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食用指南

这种灌香肠儿其实和“肠”没太大关系。它是用淀粉在笼屉上蒸成大坨儿,晾凉了后用刀旋成不规则的片儿,在大铁铛里用油炸了,浇上蒜汁儿吃的。请注意这个“旋”字,很多号称北京风味的餐厅里所卖的灌香肠儿之所以不是那么回事儿,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不是“旋”出来的,而是切出来的。炸灌香肠儿的技术之一,就是要炸到薄的地方焦脆,厚的地方嫩软,只有旋成有薄有厚、不规则的菱形片才能出这个效果。吃灌香肠儿讲究是拿牙签扎着吃,因为若是炸老了,扎不动;炸嫩了、散了,扎不起来。这吃法儿本身也是检验灌香肠儿质量的手段。

吃灌香肠儿必须要浇蒜汁儿。灌香肠儿能吃出肉味的奥秘也就在这蒜汁儿上。蒜汁儿做起来也有技巧。把大蒜瓣儿放在一碗里,撒上一点点盐后,用木制的蒜槌捣烂了,然后再用凉开水一激。注意,蒜必须是捣烂的,而不能用刀切或拍。必须用凉开水,因为水一热了,就出蒜臭。另外,捣蒜之前放了盐,蒜才不会乱蹦。

营养成分

灌香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分。

质量标准

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表面干燥,无发白现象。具有特殊的香味,表面不应有较大横花纹,收缩皱纹较整齐。每条香肠长短相似,粗细均匀,肥瘦肉比例适宜。

选购香肠时可采用一看、二闻、三捏的鉴别方法。

一看是观察颜色。优质香肠的肉色鲜明,已变质或快要变质的香肠肉呈黄色,肥肉呈淡黄色。当然,香肠的颜色并非越红越好,颜色太红说明加入亚硝酸钠过多。

二闻是检查香肠的味道。香肠通常味香可口,变质香肠则会发臭有酸味。

三捏是检查香肠的干湿程度。香肠晒干回收率约为65%,干香肠的瘦肉捏起来硬,肠衣上面会收缩起皱纹。凡未收缩、无皱纹、捏起来软绵绵的香肠质量差。香肠不宜贮存过久,否则易发霉。霉变的香肠则容易被毒力较强的肉毒杆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原料

猪肉、香肠料、白酒、白糖、酱油、盐

做法

1、晚上将肉放冰箱冷冻,早上切会好切些,也可以让卖肉的帮你绞好。切肉的时候肥肉切成丁,瘦肉切成条。

2、香肠料两小包(很多地方有卖吧),白酒100克,白糖100克,酱油500克,盐100克.倒入肉中,将肉拌匀。没必要用我的方法哈,因为香肠调料包不同。

3、拌好的肉要腌一到两小时

4、肠衣洗净,里面最好也冲一下将肠衣的一头系好找一个大的漏斗,漏斗杂货店就有卖,2块钱一个将肠衣套在漏斗上。

5、找一个盆,将漏斗放在盆里,然后将肉放在漏斗里

6、带上一次性手套,直接用手往下推就可以。灌一会,用手往下捏一捏,使肉变的更紧实,但不要太用力,容易挤破肠衣。

7、有空气的地方可以用牙签扎一下。

8、每隔十厘米左右扭一下,以后吃的时候从此处切断即可。最后将头上打结。

9、在每根肠上都扎上几个小孔,就可以放阴凉处晾了,最好选择温度比较低的地方。

10、2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蒸熟就可以,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继续晾在温度比较低的屋里或者放冷冻,吃的时候直接切片就可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