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

汉语汉字
澍,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形声字,该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指及时雨;由本义引申为降雨,亦指滋润万物的时雨;又可引申为雨水滋润,亦比喻恩泽;以上义读shù。“澍”又通“注”,引申为流注,读作zhù。[1]
  • 中文名:澍
  • 拼音:shù;zhù
  • 部首:氵
  • 字码:U 6F8D
  • 五笔:ifkf
  • 仓颉:egti
  • 郑码:VBUD
  • 笔顺:441121251431124
  • 字级:二级字
  • 平水韵:去声 七遇
  • 注音:ㄕㄨˋ;ㄓㄨˋ
  • 总笔画:15
  • 结 构:左中右结构
  • 四角号码:3410₀

字源演变

澍,形声字。从水,尌声。“水”表示水流;“尌”古同“树”,指树立。草木的存活与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水”“尌”为“澍”,指使草木生长需要的雨。“澍”的本义指及时雨。《说文》:“澍,时雨澍生万物。”姚文田、严可均校议以为“澍,时雨”下脱“所以”二字。按:不加“所以”二字,亦通。必欲添字,可于“时雨”下加一“也”字为句。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引《三苍》曰:“澍,时雨也,百卉沾洽也。”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尸子》:“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又,沾、润。《淮南子·泰族》:“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ù

动词

雨水滋润。亦比喻恩泽。

moisten

汉·王充《论衡·雷虚》:“天施气,气渥为雨;故雨润万物,名曰澍。”

《晋书·挚虞传》:“收既往之诏,夺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窃以为不可。”

澍泽;澍濡

降(雨)。

rain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祝曰:昊天生五谷以养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实,敬进清酒、膊脯,再拜请雨,雨幸大澍。”

《后汉书·和帝纪》:“(帝)未及还宫而澍雨。”

宋·王禹偁《对雪示嘉佑》诗:“秋来连澍百日雨,禾黍漂溺多不收。”

《水浒传》第九四回:“乔冽揭榜上坛,甘霖大澍。”

澍雨

形容词

水满溢貌。

唐·宋之问《景龙四年春祠海》诗:“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名词

雨。多指及时雨。

timely rain

《淮南子·泰族训》:“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后汉书·明帝纪》:“诏曰:‘自春已来,时雨不降……长吏各洁斋祷请,冀蒙嘉澍。’”

元·冯子振《鹦鹉曲·买臣负薪手卷》曲:“乱云升急澍飞来,拗青松遮风雨。”

澍雨;澍降;澍霖

zhù

动词

通“注”,灌注、倾泻。

pour into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磕磕而澍渊。”李善注:“澍与注,古字通。”

澍流

通“注”,注意,留意。

be careful

澍意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时雨,澍生万物。从水,尌声。常句切说文解字注

时雨也。所㠯树生萬物者也。

依《魏都赋》注、《后汉·明帝纪》注补五字。树旧譌“澍”,今正。树、澍以曡韵为训。《难蜀父老》曰:“羣生澍濡。”

从水,尌声。

当句切,古音在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朱戍切。?音注。《说文》:时雨澍生万物。

又借作沾濡滋植意。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羣生澍濡。

又与注同。水流射也。王褒《洞箫赋》:声礚礚而澍渊。注:澍与注,古字通。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音树。义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全浊

常句切/音注

ʑjuo

去声

全清

之戍切/殊遇切

tɕjuo

集韵

去声

全清

朱戍切

ʨio

去声

船/常

全浊

殊遇切

ʥio

中原音韵

去声

鱼模

全清

tʂiu

中州音韵

去声

鱼模

张恕切

洪武正韵

去声

全浊

殊遇切

ʒy

去声

全清

陟虑切

tʃy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董同龢系统

ʑ

juɡ

周法高系统

d

jew

李方桂系统

d

jugh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ʑ

ǐu

拟音/董同龢系统

ʑ

j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i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ź

ju

拟音/陈新雄系统

ʑ

ǐu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