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派

湖畔派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诗歌流派
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谄媚英国王室之作。[1]
  • 中文名称:湖畔派
  • 英文名称:Lake Poets
  • 兴起时间:19世纪
  • 流行地域:英国
  • 代表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 基本风格:浪漫主义

基本简介

湖畔派Lake Poets

湖畔派是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居住过多年,都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都有“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思想倾向。在1817年8 月号的《爱丁堡评论》中被共同笔友弗朗西斯·杰弗里戏称为湖畔派或湖畔学派。拜伦贬称他们为“湖畔人”。艺术主张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和第三版附录《诗的措辞》中。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拜伦和雪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由于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以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在一七九八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标志的。华兹华斯于一八OO年在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宣战的一篇艺术纲领。由于他们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的反抗,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故又将湖畔派诗人称为“浪漫派的反抗”。

湖畔派诗人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的深入,由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骚塞和华兹华斯曾先后被敕封为桂冠诗人,其中骚塞甚至公开与青年诗人拜伦、雪莱为敌。

当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日益明显的时候,青年诗人拜伦、雪莱开始登上文坛,向湖畔派诗人展开论争。拜伦在一八O九年完成的讽刺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中,不仅回答了消极浪漫主义者操纵的刊物《爱丁堡评论》对拜伦诗作的攻击,而且还严厉地谴责了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由于他们敢于向湖畔派诗人作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土们斥之为撒旦(恶魔),所以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和济慈为“撒旦派”。

一般说,湖畔派诗人代表消极浪漫主义倾向,撒旦派代表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虽然湖畔派诗人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有过贡献,在诗歌的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但其历史地位远不及撒旦派重要。

诗人

中国的湖畔派诗人

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20世纪20年代,中国爱情诗创作又一次进入了一个繁荣期。“五四”前后,在民主、科学观念的影响下,沉睡的国人开始醒来,追求个体解放、婚姻自由。《伤逝》主人公子君喊出“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吼声。《沉沦》主人公大胆宣称,“知识我不要,名誉我不要,我所要的就是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以周作人《小河》、康白情的《窗外》为肇始,爱情诗的大幕徐徐拉开。1922年4月,湖畔社在杭州成立,他们多写情诗,显示出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和激情。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四诗人,专事爱情诗写作,相继推出诗歌合集《湖畔诗集》、《春的歌集》,掀起了“五四”爱情诗创作的一个新高潮。

英格兰

英格兰湖区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后来因“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在这里散步而一举成名。湖区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涵盖了全英格兰面积最大的湖和最高的山。湖区内的湖景以及大大小小的传统小镇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到此寻幽探访。

搜寻灵感

延绵的山峦、整齐的田庄、蔚蓝的湖水、清澈的小溪,房屋散布其中,炊烟袅袅。如此的平静,湖区还停整在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那个尚未城市化的年代。

华兹华斯,出身在一个律师家庭,与柯尔律治、骚赛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是一个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漫游》、《抒情歌谣集》和《序曲》等。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因为诗人华兹华斯而一举成名,成了英格兰人引以为荣的风景区。华兹华斯一辈子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的湖区,从田园风光中寻得诗名的灵感,不管阴天和晴天,都在湖区内散步。

在那个年代,人们从一个地方步行到另一个地方苦不堪言,华兹华斯是极少数以步行为目的,以步行为享受的人。华兹华斯开启了人们欣赏大自然的眼睛,让人们从大自然的声音中听到了美妙的旋律,看到了动人的画作。

在日益城市化的时代里,湖区成了英国人的绿洲,一个逃出城市生活的地方;城市的工人化和丑陋,更衬托出湖区的美丽与自然。

恬淡的美

对见过苏格兰高原的人来说,湖区像一篇让人轻松的小品文,没有苏格兰高原的壮阔和豪迈,有的是一种恬美。

湖区内的景致说不上让人叹为观止,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幅宁静的画面。正是这般宁静的生活画面,给人一种祥和的美感。你听到远处的山谷传来流水声,远方的树林转述了鸟鸣声而泄漏鸟儿的遗迹,当炊烟夹着木柴味乘着微风飘来时,你寻找美,感受美,感受宁静,享受宁静。华兹华斯便是在如此般宁静的大自然中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从而教会了人们如何用心去感受另一种美;美有能力拯救真正的心灵。

湖区不算是百分百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早已开发为英格兰人的旅游重地以及步行天堂,区内更是开辟了不计其数的步行路线。随着蜿蜓的小径步行,经过了小巧的房屋,屋前花卉绽放。相对于那些大量生产的城市楼房,湖区内的这些平凡无奇的石屋相对变得独特。

手稿

柯尔律治手稿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之一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逝世150余年后,大英图书馆购买了其家族保留的一批诗人生前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此前不为世人所知的诗作手稿、他的私人信件及日记。有专家甚至表示,这些资料可谓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缩影。

为了购买这350份手稿和29纸箱零散的文件,大英图书馆共支付了一笔可观的6位数费用。图书馆历史手稿研究专家弗朗西斯.哈里斯说:“这些文件非常重要,每一份都能引发我们的研究兴趣。”她表示,要理顺这些文件并分类存档,得花费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年的时间。

诗人的后代之所以卖这些宝贵的资料是因为他们要把寄放这些东西的老房子卖掉。柯尔律治家族居住在英国德文郡的奥特里圣玛丽镇,这是德文郡最古老的镇。1796年,塞缪尔的哥哥詹姆斯购买了这处房产。柯尔律治家族在当地地位显赫,曾经三代出过法官,甚至有一位还当上了英国上诉法院大法官。他们被认为是出“指挥型的天才”的家族,和维多利亚女王往来频繁。19世纪的大诗人马修.安诺德、英国学者约翰.纽曼和建筑师奥古斯都.普金也是他们家的座上宾。在大英博物馆收购的档案资料中,就包括柯尔律治家族和这些人往来的信件。

塞缪尔的父亲是一名牧师,1772年出生的柯尔律治从小开始写诗,而后成为大名鼎鼎的湖畔派诗人代表。从塞缪尔的侄子约翰.泰勒.柯尔律治(1790-1876)的信中还能看出塞缪尔和诗人威廉.华兹华斯非同一般的关系。成为大法官的约翰在信中写道,他听说了叔叔到英格兰湖区会见华兹华斯并发表演说的消息。华兹华斯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他和柯尔律治共同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代,在诗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华兹华斯与塞缪尔共同出版的《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除了是一名诗人之外,柯尔律治还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哈里斯说。

晚年的柯尔律治吸食鸦片上瘾后,他的家人认为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古怪。就像他的儿子哈特利说的:“一个了不起的机器的螺丝有点松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