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

淮阳区

河南省周口市辖区
淮阳区,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位于豫东南,行政区划面积1334.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9.5万人,辖7个镇(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白楼镇)、11个乡(豆门乡、朱集乡、刘振屯乡、冯塘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2个场(农场、原种场),1个办事处,共467个行政村,现有耕地93763.47公顷,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也是黄花菜、花生、大蒜的主要出口基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阳区常住人口1022322人。[1]2020年,淮阳区生产总值完成282.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居全市第三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2]
    中文名:淮阳区 外文名:Huaiyang District 别名:宛丘、陈州、陈 行政区划代码:41160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河南省周口市 地理位置:周口市中部 面积: 下辖地区:1街道、7镇、11乡 政府驻地:城关回族镇 电话区号:0394 邮政区码:4667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太昊陵、龙湖、平粮台古城遗址等 机场:淮阳南站 火车站: 车牌代码:豫P 地区生产总值: 面积:1334.56km² 人口:102232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282.4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历史沿革

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

相传东夷族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农氏继都之,则曰"陈","陈"名自此始。

夏属豫州之域。

西周初,封陈国,辖13邑。春秋末(前479年),楚灭陈,夷为县,始称县名。

秦置陈县,始有县域之基本,初属豫州颍川郡,后属陈郡。二世元年(前209年)陈涉率农民起义军都于陈,号"张楚"。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置淮阳郡。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陈县属之,隶兖州。

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

东汉明帝改新平为陈国,章帝改为郡,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三国时为魏地,陈县属陈郡。明帝封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后复作郡,隶豫州。

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属之,隶豫州。

南朝宋移陈郡治项城,以陈令属南梁太守,隶南豫州。南朝齐置南陈县,属陈郡,隶豫州。北魏合陈县人项县(在今槐店),属陈郡,隶北扬州。北齐移项县于故陈城,属信州,隶北扬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陈州名自此始),项县属之,隶北扬州。

隋析项县置宛丘县,并置临蔡县,属陈州淮阳郡,隶豫州。

唐宛丘县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隶河南道。

五代宛丘县属陈州。梁隶忠武军节度使。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宋宛丘县属陈州淮阳郡,后升淮宁府,隶京西北路。

金宛丘县属陈州,隶南京路。

元宛丘县属陈州,隶陈梁路。

明,以陈州治,县为附郭,宛丘县名泯没。时县境面积2500平方千米。

清初仍明制,隶河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道、卫归陈州。雍正二年(1724年),改陈州为直隶州,县为附郭,仍统4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属豫东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中共水东特委,隶中共河南省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中共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区属周口地区。

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周口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2019〕14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周口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淮阳县,设立周口市淮阳区。

区划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之后,县境有4次小区域调整,共划出村136个,划入村26个、街道10条。

新中国成立后,县区域经过三次调整,管辖范围变化较大,共划出村庄1753个,总面积1467.86平方千米,分别占原村总数的41.85%,占原县总面积的1.28%。同时,农村乡级行政区划多次变化:建国初,划为12个区。

1957年改为24个乡。

1958年建12个人民公社。

1965年析置4个公社。

1975年再析置3个公社。

1984年改公社称乡。

1987年全县有20个乡、镇;504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6个办事处;233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4665个,25个居委会。

2004年搬口乡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淮阳区下辖1街道、7镇、11乡:柳湖街道、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四通镇、安岭镇、白楼镇、豆门乡、朱集乡、冯塘乡、刘振屯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阳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中部,介于北纬33°20'~34°00,东径114°38'~115°04'之间,南北长56千米,东西宽40.6千米,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千米,总面积1334.56平方千米。淮阳区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城关距鹿邑县城66千米、郸城县城28千米、沈丘县城槐店镇57千米、西与周口市、西华县接壤,城关距周口市30千米、西华县城39千米;南隔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相望,城关距项城县水寨镇38千米、商水县城36千米;北与太康县、柘城县交界,城关距太康县城33千米、柘城县城毗里。县城(城关回族镇)距省会郑州市214千米。

地形地貌

淮阳区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是黄淮海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海拔高度50米,东南海拔高度40米,地面自然坡降1/5000至1/6000,区境内地势基本平坦,但由于受黄河南泛多次沉积的影响,地面呈"大平小不平"状态,造成了许多面积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洼坡地。

土壤

淮阳区土壤主要有两合土、砂土、淤土三大类。

气候

淮阳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时数较多。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兼有南北之长:春季回暖早解冻快;夏季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慢;冬季无严寒,少雨雪。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常年降水量平均在740毫米上下,气温平均在14℃左右。

水文

淮阳区河流均属淮河水系。西部有新运河流域,北部与东北部有黑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骨干河道14条;30至100平方千米的干沟13条,10至30平方千米的支沟25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淮阳区总土地面积1467.8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182.13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80.53%。

水资源

淮阳区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2.8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5.1%;地表水1.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4.9%。可利用水面3万余亩。

淮阳区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地表水主要赖于自然降雨,由于降雨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少洪涝灾害,对地表水多以排为主,利用较少。地下水一般埋深3米左右,可供开采利用的约2.2亿立方米,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占总面积的84.5%,且水质好,矿化度小,开发利用对工农业生产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物资源

淮阳区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绿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烟叶、芝麻、油菜、黄花菜、芦笋为主;瓜菜主要有西瓜、甜瓜、菜瓜、黄瓜、丝瓜、南瓜、莴笋、白菜、茄子、大蒜等;水生植物有莲、菱、蒲、苇等。香料植物有小茴香、薄荷、艾等;林木树种主要有桐、柳、杨、槐、椿、桑、榆、松、柏、柿、苹果、梨、枣、杏、李、樱桃、海棠、无花果等。动物资源有牛、驴、骡、马、猪、羊、兔、鸡、鸭、鹅、鸽、鹌鹑;另有喜鹊、布谷鸟、百灵鸟、杜鹃、斑鸠、燕子等侯鸟;饲养的昆虫有蜜蜂、桑蚕、蝎子、土元等;鱼类主要有鲤、草、鲢、鲫、鳝、武昌鱼、团鱼等。

人口民族

人口状况

截至2014年末,淮阳区总人数130.35万人,常住人口99.39万人,人口出生率11.16‰,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4.77‰;城镇化率33.5%。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阳区常住人口1022322人。

民族构成

截至2014年末,淮阳区共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7万人。全区信教群众10多万人。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55处。其中佛教寺院7处,信教群众8000多人;道观1处,信教群众5000多人;清真寺24坊,穆斯林群众3.7万人;基督教场所123处,信教群众5.68万人。县级爱国宗教团体县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3个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790人。

经济

综述

2016年,淮阳区生产总值完成210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与周口市生产总值增速持平,居周口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0.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7.8亿元,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4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周口市3.5个百分点、居周口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0.8亿元,增长17.6%,增速高于周口市8.1个百分点、居周口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7亿元,增长21.9%,增速高于周口市6.3个百分点、居周口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3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5元,增长10%,增速居周口市前3位。

2020年,淮阳区生产总值完成282.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居全市第三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56.6亿元,同比下降0.4%,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4亿元,同比增长2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5.5亿元,较年初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126.5亿元,较年初增长34.8%,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9元,同比增长4.4%。“三高三优”目标基本完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淮阳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产业

2014年,淮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78亿元,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8.82亿元,同比增长4.3%。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52.6平方千米,较上年增加121.8平方千米,增长14.2%,夏粮生产实现连续十二年增长。生猪存栏59.4万头,出栏83.02万头;牛存栏8.48万头,出栏7.82万头;羊存栏49万只,出栏52.15万只;禽存栏1110万只,出栏1786万只。肉类产量10.61万吨,蛋类产量2.75万吨,奶类产量0.54万吨,畜牧业产值26.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5.4%。全年完成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建设19平方千米,其中低压灌溉面积10.78平方千米,半固定试喷灌8.25平方千米。

第二产业

2014年,淮阳区工业企业数44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8.19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县工业税收累计完成12836万元,同比增长2.8%;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3918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2亿元,同比增长75.6%;高新技术增加值2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9%,位居全市第2位。

第三产业

2016年,淮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亿元,增长12.1%,增速与周口市平均增速持平,居周口市第5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4亿元,较年初增加21.1亿元、增长10.2%;各项贷款余额54.2亿元,较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4.5%,增速居周口市第4位。

2018年,淮阳区各景区(点)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38.8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综合收入56.96亿元,同比增长8.9%。

交通运输

淮阳区陆路有106、311两条国道,周商公路(S206)、漯双公路(S329)两条省道,南洛、大广、周商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并开口(2处),铁路有许郸、淮周两条地方铁路在县城交汇。

淮阳区水路有沙颍河航运(郑埠口港)直达淮河、长江。

淮阳区18个乡镇都有公路相通,行政村村村通油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7月,淮阳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72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初中55所、职业中专2所、普通小学507所、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28.8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两基”巩固率达99%,拥有省级规范化管理学校1所,省级文明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文明学校14所,市级规范化管理学校16所;现有特级教师1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7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1人,县级骨干教师975人;全县教师队伍中拥有高中级职称的达3256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4年末,淮阳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39个。其中县级8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新农合管理办公室、120急救指挥中心、淮阳县卫生学校),乡镇卫生院18个,民营医院23个,社会办医、个体诊所和农村卫生所1390个。在职职工3600人,实际开放床位2850张。

科学技术

2014年,淮阳区4家企业申报的科技资金项目均获批。争取资金150万元。

截至2014年末,淮阳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创新试点企业1个。

2014年,淮阳区申请专利52件,专利授权33件,有效发明15项,总评居全市前列。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其中农业技术培训6期,培训人员7500人次,工业企业技术培训5期,培训人员4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多份。

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

周口市淮阳区古称陈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有“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之说。

淮阳泥泥狗

“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泥玩具的总称,又叫“陵狗”,传说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它承载着远古崇拜,被专家称为中国原始社会的“活化石”。泥泥狗的制作工序主要有选泥、捶泥、捏制、晾晒、扎孔、上底色、点化、上光等。“泥泥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泥狗属于泥玩具,但不同于一般的泥玩具。它是被当作祭祀人祖伏羲用的一种“圣物”、“吉祥物”。在豫东一带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就是沿路的孩子可以拦路索要泥泥狗,并唱起歌谣:“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不论走到那里,碰到向你要泥泥狗的孩子,你都要赶快把它撒在地上,让孩子们拾,你趁机跑掉。因为把“泥泥狗”送给儿童或亲友,可以使人消灾祛病,吉祥平安。

太昊陵庙会

太昊陵庙会于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举行。太昊陵庙会自远古就有。伏羲制嫁娶,人类从群婚过渡到对偶婚。初始的庙会是青年男女聚会媒合的地方。《札记·月令篇》记载说“仲春之月……以太牢祭于高媒。”后来逐步发展成朝祖进香的性质。人们每年到太昊陵来求神拜祖,祈求伏羲神灵的庇护保佑,祈福儿女子孙兴旺。

太昊陵庙会规模宏大,历代帝王每年都要派人来朝拜。其中朱元璋因据说得伏羲庇护而得天下,也亲自来朝拜过。历史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赴庙会的人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如今每年庙会每天有数十万人,最多达40多万。朝圣者遍布全国各地,更有许多海外学者文人来探古寻缘。

姓氏文化节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而在河南产生姓氏最多的,是古陈淮阳。

相传太昊伏羲氏都陈,在这里始正姓氏,中华姓氏自此肇始。人祖伏羲为万姓之根,古陈淮阳是万姓之源。

许多中华大姓从古陈淮阳起源,然后播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当今中华姓氏中人数最多的李、王、张、刘、陈五姓之中,陈姓直接在陈地得姓,据统计约占全国人口的4.53%,从陈姓分支出的姓氏达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是中华大姓,在中华100大姓中,孙姓列第12位,胡姓列第13位,袁姓列第33位,夏姓列第55位,田姓列第58位,姚姓列第64位,陆姓列第80位。王姓的一支妫姓王也是从陈姓中分化出来的;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为苦县,乃陈国属地,李姓今列中华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4%。

除直接在陈地得姓之外的姓氏,陈地还是一些中华大姓的郡望之地。郡望在陈地的姓氏有:阳夏谢氏、太康袁氏、长平殷氏、宛丘符氏、南顿应氏等。这几个姓氏,除袁氏外,并不直接得姓于陈地,但在世居陈地,在这里成为中华望族。

地方特产

美食

李尔萨烧鸡

李氏烧鸡历史悠久,源于宋代,制作工艺由宫廷传入民间。元朝初年,李氏先祖在汴京谋生,偶遇宋朝宫廷名厨张冠三,义结金兰,得其宋廷烧鸡制作工艺真传,李氏后人后流落陈州以卖烧鸡为业。李氏烧鸡制作工艺秘方,经历代精心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加工程序,世代相传。李氏世孙李尔萨先生继承了先祖的烧鸡秘方和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在选鸡、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创造了一套独门经验。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历史上叫"朱家胡辣汤"。朱麻子炖肉胡辣汤的特点是稀稠均匀,肉烂如泥,酸辣可口,香味四溢。素有"朝饮胡辣汤,暮嗝尚余香"之说。

特产

黄花菜

宋朝时任陈州太守汲黯为了朝贡需求和改善民生,在陈地实行了“黄花税赋”,即每十斤贡菜可免一人税赋,黄花菜因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鼎盛时期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100平方千米,产菜400多万公斤。经过几千年的精心培植,淮阳黄花菜以其特有的双层六瓣、七根花芯独立异形。

河南省政府将黄花菜列入省十大名优特产之一;是受WTO成员国保护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周口市唯一的注册原产地商标产品。

槐山羊

槐山羊板皮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亨有盛名,称为“汉口路槐皮”。淮阳是中心产地之一,境内饲养始于春秋。经历代代人工选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

槐山羊体质壮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面似三角形,分有角无角两种。竖耳,直须,双目有神,颈粗稍短,前躯较宽,背腰平直,肋骨张开。中躯呈圆筒形,后躯发达,尾短而上翘。四肢有力,蹄质坚硬,行动敏捷。毛细而匀,纯白居多。食草广泛,适应性强,易管理,疾病少。其板皮肉面为浅黄色和粽黄色,油润光亮,有核桃花纹,常称豆花板或腊黄板,板质细密,毛孔细小均匀,分层多而不碎,折叠无皱线,拉力强且柔软,韧性大而弹力强,是制革业的上等原料。198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荣誉证书。

风景名胜

平粮台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千米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发掘于1979年。

太昊伏羲陵

太昊伏羲陵庙。太昊陵是为“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而兴建的大型陵庙,位于淮阳县城北龙湖之畔,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占地875亩,号称“天下第一陵”。全庙南北长750米,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依次为渡善桥、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之陵、蓍草园。

东湖自然景区

东湖自然风景区,由于良好的生态保护,仍保持着西周时期原始的自然风貌,在这里可以领略到3000年前生态文化。景区水面7000余亩。湖中有七台之一的“画卦台”,八景之一的“蔡池秋月”。

著名人物

书画名家:叶桐轩、何仰羲、张云生、张万功等。

文学名家:刘伟、徐青锋、董素芝等。

将军:徐起零上将

荣誉称号

2012年,淮阳区入选“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区”。

2019年5月18日,淮阳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区域榜单”。

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3月,入选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10月19日,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拟命名名单。

2021年10月,荣获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