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炎

淋巴炎

医学专有名词
淋巴结炎是细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致。但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引发本病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即是患了淋巴结炎。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1]
    中文名:淋巴结炎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lymphadenitis 病原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 传染病:否 发病部位:淋巴结所属引流区

病因

免疫力低下(35%)

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

细菌感染(45%)

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当人体受到意外伤害或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时,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可引起急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结充血、水肿渗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细菌。

继发性感染(15%)

淋巴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起病急,常伴发热,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定程度即停止。通过及时抗感染治疗后红肿可消退。病情加重时也可发展成脓肿,伴有全身感染症状。

慢性淋巴结炎病程长,症状轻,淋巴结较硬,可活动,压痛不明显,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

检查

血常规;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淋巴结病理活检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通常可明确诊断,尤其是存在原发感染病灶时。注意除外其他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必要时可行淋巴结病理活检检查帮助确诊。

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包括:1.特异性淋巴结炎如淋巴结结核等。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3.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等;螺旋体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原虫与寄生虫感染如黑热病、丝虫病等。4.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5.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

治疗

急性淋巴结炎: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灶的及时处理;抗生素的应用;注意休息;局部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

慢性淋巴结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对存在原发感染性病灶者,如皮肤黏膜伤口、扁桃体炎、龋齿、足癣感染等,应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