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

汉语汉字
涓(拼音:juā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涓”是形声字,从水,肙(yuān)声。本义是细小的流水。引申为水流细缓貌。又,水名。[1]
  • 中文名:涓
  • 拼音:juān
  • 部首:氵
  • 五笔:IKEG
  • 仓颉:ERB
  • 郑码:VJQ
  • 笔顺: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一
  • 字级:一级
  • 平水韵:上平声一先
  • 笔画:10

文字源流

“涓”战国文字写作字形1,或省作字形2,隶变后楷书写作“涓”。“涓”是形声字,从水,肙(yuān)声,肙也兼表小之意。“涓”的本义是细小的流水。如《后汉书·酷吏传·周纭》:“夫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引申为细水缓流的样子。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扫除前要洒点水,故又引申为洒扫、清除。如《汉书·陈胜传》:“胜故涓人将军昌臣为苍头军。”又引申指选择。左思《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又用作水名。一,源出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北注入潍水;二,湘江支流。

详细解释

读音

词性

释义

juān

名词

细小的流水。

水流细缓貌。

水名。

从大河分流出的小河。

(Juān)姓氏用字。

动词

洒扫;清除。

选择。

形容词

比喻很小、微小或细小。

yuàn

名词

水流貌。

xuàn

名词

通“泫”。流涕貌。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涓【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懸切《集韻》《韻會》圭懸切《正韻》圭淵切,音蠲。《說文》小流也。爾雅曰汝爲涓。《家語金人銘》涓涓不壅,終爲江河。

又水名。《水經注》涓水。出陸渾西山。

又《水經注》濰水逕諸縣故城,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馬耳山。

又擇也。《左思·魏都賦》涓吉日,陟中壇。

又除也。《前漢·郊祀歌》涓選休成。《註》除惡選取美成者也。

又潔也。《吳語》乃見其涓人。《註》涓人,今之中涓,居中而涓潔者也。

又姓。《列仙傳》有齊人涓子常。

又《集韻》縈絹切,音䬼。涓澴,流貌。

又與泫通。《列子·周王篇》乃涓然而泣。《註》涓,讀爲泫。

说文解字

涓【卷十一】【水部】

小流也。从水肙聲。《爾雅》曰:“汝爲涓。”古玄切

说文解字注

(涓)小流也。凡言涓涓者、皆謂細小之流。从水。肙聲。古懸切。十四部。爾雅曰。汝爲涓。見釋水。亦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也。郭本作濆。葢非。濆、水厓也。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

iwan

王力系统

k

iwan

董同龢系统

k

iuæn

周法高系统

k

ewan

李方桂系统

kw

ian

ian

ia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iwen

拟音/王力系统

k

iwen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iuɛn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iuɛn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iwen

拟音/陈新雄系统

k

iuen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四等

全清

古玄切/于缘切/狂衮切

kiuɛn

集韵

四等

全清

圭玄切

kiuɛn

四等

全清

萦绢切

ʔiuɛn

礼部韵略

圭渊切

增韵

圭渊切

中原音韵

阴平

先天

全清

kiuɛn

中州音韵

平声

先天

俱因切

洪武正韵

全清

圭渊切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十三鸳婉怨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