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

经济术语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它们都属于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
    中文名:海洋经济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主要表现: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增加 2006年总产值:18408亿元 旅客吞吐量:7290万人次

发展潜力

开发利用

新的可开发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10年,海洋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巨量财富源泉,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新的曙光。

一是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巨大。

二是海洋新药物资源家族庞大。

三是提取和开发利用深海基因资源前景广阔。据估计,深海基因资源的市场潜力可达30亿美元/年。四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前景乐观。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大幅下降,世界海水淡化市场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总之,20世纪最后10年,多学科联动的海洋科学发展,使新的海洋资源不断被发现,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为基本特征的“海洋世纪”的到来。

快速增长

海洋经济产出快速增长。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年均15.7%。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年均增长18%;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年均增长达到32.3%,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物运输量持续稳定增加,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位居第二,为18%。另外,海洋旅游业因统计口径问题,仅是国际旅游收入项,已经超过600多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统计在内的国内滨海旅游收入至少还有约1000亿元。

因此,滨海旅游业实际上已经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后劲。预计,滨海旅游业将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首。

产业结构变化

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经过有意识的计划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从“八五”末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48∶14∶38到“九五”末的50∶17∶33。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二产业得到发展,第三产业升中有降,但整体经济实力未减。海洋劳动就业队伍扩大。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海洋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

劳动就业增加

“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全职劳动就业增加了近40万人。在海洋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也与产业结构相一致,海洋第一产业吸纳了将近70%的就业人口,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海洋第二产业,劳动就业率较低,但劳动生产率最高。尽管海洋直接劳动就业统计数字只有400多万人,但海洋产业还提供了约1000万人的季节性或非全职工作机会。

而且,目前我国的统计口径只统计直接的行业劳动就业,而国际组织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评价海洋就业贡献的统计范围非常宽泛,美国把临海、与海洋开发利用相关联的生存人口都计入海洋提供的生存机会之中,这样,海洋对其国家的劳动就业就显得极为重要。

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高新技术培育新兴海洋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海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步发展起来的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科技含量的海洋高技术产业,海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带动了海洋产业群的扩展壮大。1996年海洋高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到1998年,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实现500多亿元。我国的海洋高技术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其产业、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水养殖业、海洋监测技术及海洋仪器制造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信息技术等。

推动行业发展

海洋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90年代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从2000年情况看,海洋产业增加值3000多亿元,占沿海省区市GDP总量5.5万亿元的6.88%。海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列依次为广东、山东、福建、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海南、广西、河北。最高的广东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750亿元。

海洋经济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但还远不是海洋经济强国。我国海岸线总长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0.96;海岸系数(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国海洋资源绝对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资源绝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位较前,是优势资源,但是,海洋资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项目规划

海洋经济发展是苏浙两省十二五发展的重点和亮点。记者从两省发改委了解到,苏浙近日已经或即将出台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2.6万亿元。

记者昨天从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了解到,该省即将出台《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重大项目490个,总投资12631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完成投资8020亿元。490个重大项目主要涉及六大领域。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共136个项目,总投资2008亿元,其中重点是海岛道路建设。二是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共105个项目,投资3962亿元,其中港口码头建设项目34个,分布在嘉兴、宁波、舟山、台州和温州等沿海城市。三是海洋清洁能源,项目40个,投资2572亿元。四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68个,投资2630亿元,其中海洋石化项目是大头,8个项目,投资高达2041亿元。五是现代海洋服务业,项目97个,投资1153亿元。六是海洋科教创新和生态保护,44个项目,投资306亿元。

江苏省2011年7月11日出台的《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项目,项目总计180个,投资达13447亿元。180个项目涉及四大领域。

一是基础设施,项目有70个,如连云港港一、二期工程、南京下游长江水深超过12.5米的深水航道整治、连云港及盐城新机场建设等,总投资4342亿元。

二是海洋新型产业,60个项目,投资6261亿元。先进制造业方面,将重点推进连云港大型炼化一体化、东风悦达起亚乘用车、南通同方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等项目,形成汽车、船舶、风电装备、光电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将推进连云港大陆桥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南通沪通科技城、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

三是载体平台,项目有35个,投资2544亿元。如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产业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项目;在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10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解决沿海开发的资金问题,还将建设投融资平台,设立并运营沿海产业投资基金,争取首期募集资金100亿元,到2015年达到200亿元规模,同时计划组建沿海发展银行。四是滩涂围垦,15个项目,投资300亿元。

政策支持

财政部、海洋局2012年6月3日发布通知,决定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

这份名为《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明确:以海产养殖、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突破一批制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重大技术,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企业。

资金扶持三重点

财政部发力,力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其中,对于海洋养殖,未来资金将主要扶持三项重点技术,即工业用藻类和动物新种质高效养殖、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和离岸型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

至于第一项技术,相关文件称将针对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对琼胶、卡拉胶等大宗产品的应用需求,重点支持高含量、高产量的优异藻类和动物原料养殖,以及海马、产毒河豚等海洋药源生物新种质产业化等。

而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方面,未来将围绕精确控制、环境友好、集约式海洋生物工业化养殖,支持年产200吨以上的精准高密度循环水鱼、虾类养殖产业化示范,具备在线实时监控、自动调控与投饵、水循环率达90%和产品优质健康等特点,形成集成生物、信息与工程技术的精准生产体系。

眼下,在日益严重的海水污染环境下,工业化循环水技术的发展为海水养殖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规模化生产途径。

各地动作频频

海南、广东、山东……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各沿海省份动作不断,纷纷出台政策并引导资金培育当地相关项目。

举例来说,离岸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是近年沿海鱼类养殖的推广方向。据介绍,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作为高投入高产出项目,是当今鱼类养殖最高生产力的代表之一。

就在“十二五”期间,海南、广东、山东均计划实现养殖规模翻一倍以上,包括国联水产(6.150,0.00,0.00%)等公司近期也开展深水网箱产业园区计划,大力推动相关技术应用。

对此,上述通知明确:未来将主要针对海水网箱养殖发展中的小型、分散等问题,支持年生产60个以上适合20米至30米水深的离岸型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系统,开展年产300吨鱼类养殖的产业化示范,形成从苗种培育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建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规范体系。

优势产业先行

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以及海洋装备的蓝图已现。

上述通知表示:将支持海洋生物创新医药、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和材料发展,包括海洋创新药物(含二次开发)和中药等。

在海洋生物制品方面,资金支持范围包括年产150吨以上蛋白酶、脂肪酶等海洋新型酶类、年产15吨以上生理活性功能显着的海洋糖类、脂类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

海洋装备的支持范围则涵盖海洋观测与探测装备、海洋生物产业装备和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与设备三类。

下一步,相关部门要求山东、广东、浙江等沿海示范地区在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等三大领域中选择一个最有基础的作为示范重点,尽快取得突破。

未来,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采取目标考核、滚动支持、包干使用的方式,支持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培育。

2020海洋经济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海洋渔业: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特别是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和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冲了疫情对冷链运输的影响。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

海洋油气业:受疫情影响,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海洋油气企业经营效益受到冲击,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海洋油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产量逆势增长,2020年海洋油、气产量分别为5164万吨和18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1%和14.5%,全年实现增加值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7.2%。

海洋矿业:海洋矿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0.9%。

海洋盐业:随着盐业市场的萎缩,海洋盐田面积持续减少,海盐产量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减少7.2%。

海洋化工业:海洋化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烧碱等基础性海洋化工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实现增加值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增势稳健,原料药延续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0%。

海洋电力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实施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全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3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5%。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电力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海水利用业:海水淡化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多项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海水利用业发展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海洋船舶工业:随着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船舶制造能力出清,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比上年增长12.2%,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0.9%。

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一系列海洋工程项目稳步实施,智慧港口、5G海洋牧场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海洋工程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海洋交通运输业:随着国内外航运市场逐步复苏,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呈现先降后升,逐步恢复的态势。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1.5%。海洋货运量比上年下降4.1%,但下半年实现正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

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滨海旅游人数锐减,邮轮旅游全面停滞。全年实现增加值13924亿元,比上年下降24.5%。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