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美国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
《泰坦尼克号》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该片是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2年4月10日以3D版在中国内地重映。[1]
    主标题:杰克 副标题1: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副标题2: 副标题3:他因为在小酒吧赌博赢得泰坦尼克号的船票,然后又救了露丝一命,与之相识又相爱,只可惜沉船使他们天人永隔,最终杰克落海冻死于大西洋。 主标题:露丝(青年) 副标题1: 演员 凯特·温斯莱特 副标题2: 副标题3:她是当时身处在一个虚有其表社会下的名媛,准备要与和自己兴趣完全不符的卡尔结婚,以解决家族衰败的现况,后碰到与自己心意相合的杰克,原准备下船后与他一同生活,却不幸遇到沉船。 主标题:卡尔 副标题1:演员 比利·赞恩 副标题2: 副标题3:泰坦尼克号船身主要部分是他父亲经营的钢铁厂制造,在1929年因股灾中遭受重创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而举枪自尽,年47岁。是杰克与露丝之间最大的阻碍者,使他俩的爱情路更加曲折。 主标题:露丝(老年) 副标题1: 演员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副标题2: 副标题3:她于1996年造访泰坦尼克号宝物探测队的船,时年101岁。在电视中看到泰坦尼克号探测队发现的那幅当初杰克为露丝素描的图画,而引出当时那已无人知晓的故事。 中文名:泰坦尼克号 外文名:Titanic 其他译名: 类型:剧情、爱情、灾难 出品公司: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制片地区:美国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乔恩·兰道、格兰特·希尔、Sharon Mann等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比利·赞恩,格劳瑞亚·斯图尔特,凯西·贝茨,弗兰西丝·费舍,比尔·帕克斯顿,维克多·加博,丹尼·努齐,艾恩·格拉法德 片长:194分钟 票房: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tt0120338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其它译名:铁达尼号(台译) 出品时间:1997年

剧情简介

1912年4月10日,号称“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饰)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主创团队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配音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杰克

曲敬国、姜广涛、赵岭

凯特·温斯莱特

露丝

徐晓青、马海燕、季冠霖

比利·赞恩

卡尔

芒莱、刘清玮、周野芒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老年露丝

刘之玲、潘淑兰、徐燕

凯茜·贝茨

莫莉·布朗

方子春、廖菁

弗兰西丝·费舍

Ruth Dewitt Bukater

朱玉荣、杨晨

比尔·帕克斯顿

Brock Lovett

陆揆

伯纳德·希尔

Captain Edward James Smith

党同义、周志强

大卫·沃纳

Spicer Lovejoy

白涛

维克托·加柏

Thomas Andrews

李智伟

乔纳森·菲利普斯

Bruce Ismay

-

苏茜·爱米斯

Lizzy Calvert

任怡洁

Lewis Abernathy

Lewis Bodine

-

Nicholas Cascone

Bobby Buell

-

丹尼·努齐

Fabrizio

赵毅

杰森·贝瑞

Tommy Ryan

-

伊万·斯图尔特

1st Officer Murdoch

王明军

艾恩·格拉法德

Fifth Officer Lowe

-

乔纳森·菲利普斯

2nd Officer Lightoller

-

马克·林德塞·查普曼

Chief Officer Wilde

-

理查德·格拉翰

Quartermaster Rowe

-

Paul Brightwell

Quartermaster Hichens

-

Ron Donachie

Master at Arms

-

艾瑞克·布里登

John Jacob Astor

-

Charlotte Chatton

Madeleine Astor

-

Bernard Fox

Col. Archibald Gracie

赵晓明

Michael Ensign

Benjamin Guggenheim

-

Fannie Brett

Madame Aubert

-

詹妮特·戈德斯坦恩

Irish Mommy

-

Camilla Overbye Roos

Helga Dahl

-

Linda Kerns

3rd Class Woman

-

Amy Gaipa

Trudy Bolt

-

Martin Jarvis

Sir Duff Gordon

-

Rosalind Ayres

Lady Duff Gordon

-

Rochelle Rose

Countess of Rothes

-

Jonathan Evans-Jones

Wallace Hartley

-

Brian Walsh

Irish Man

-

Rocky Taylor

Bert Cartmell

-

Alexandrea Owens

Cora Cartmell

-

西蒙·克莱恩

4th Officer Boxhall

-

Edward Fletcher

6th Officer Moody

-

Scott G. Anderson

Frederick Fleet

-

Martin East

Lookout Lee

-

柯瑞克·科莱

Harold Bride

-

演员表

职员表

制作人

詹姆斯·卡梅隆、格兰特·希尔、Pamela Easley、Al Giddings、乔恩·兰道、Sharon Mann、蕾·桑切尼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副导演(助理)

Brian Backman、T.C. Badalato、Kathleen'Bo' Bobak、Craig Cameron、Giselle Gurza、A. Hugo Gutierrez Cuellar、Jacinta Hayne、Mandy Ketcheson、Josh McLaglen、Toby Pease、史蒂文·奎里、Kristie Sills、Joaquin Silva、塞巴斯蒂安·西尔瓦、Jonathan Southard、Derek J. Filiatrault

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摄影

拉塞尔·卡朋特

配乐

詹姆斯·霍纳

剪辑

康拉德·巴夫、詹姆斯·卡梅隆、Richard A. Harris

选角导演

Mali Finn

配音导演

朱玉荣(98年公映)、廖菁、张伟(12年重映)

艺术指导

彼得·拉蒙特

美术设计

马丁·莱英、Charles Dwight Lee

造型设计

Isabel Amezcua、Deborah Ball、Laura Borselli、Anita Brabec、Greg Cannom、Raul Covarrubias、Georgia Dunn、Polly Earnshaw、Tina Earnshaw、Humberto Escamilla、Kay Georgiou、Mel Gibson、Betty Glasow、Jon Henry Gordon、Debbie Gower、希安·格里格、Michael Gutierrez、Esperanza Gómez、Luis Horcacitas、Carlos Horcasitas

服装设计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

视觉特效

Craig Barron、Mat Beck、Dave Carson、Richard E. Hollander、Kenneth Jones、罗伯特·莱加托、Van Ling、Jerry Pooler、罗伯特·斯科塔克、Bill Kent

布景师

Michael Ford

职员表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专辑信息

专辑类型:原声带、影视音乐

艺人:詹姆斯·霍纳

唱片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

发行日期:2012年3月26日

曲目

1.Never an Absolution

2.Distant Memories

3.Southampton

4.Rose

5.Leaving Port

6.Take Her to Sea,

7.Hard to Starboard

8.Unable to Stay

9.The Sinking

10.Death of Titanic

11.A Promise Kept

12.A Life So Changed

13.An Ocean of Memories

14.My Heart Will Go On

15.Hymn to the Sea

曲目

16.Valse Septembre

17.Marguerite Waltz

18.Wedding Dance

19.Poet and Peasant

20.Blue Danube

21.Song Without Words

22.Estudiantina

23.Vision of Salome

24.Titsy Bitsy Girl

25.Alexander's Ragtime Band

26.Sphinx

27.Barcarole

28.Orpheus

29.Song of Autumn

30.Nearer My God to Thee

获奖记录

届数

奖项

获奖者

1998年3月23日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

最佳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摄影

拉塞尔·卡朋特

最佳艺术指导

彼得·拉蒙特

迈克尔·福特

最佳原创歌曲

詹姆斯·霍纳

最佳配乐

詹姆斯·霍纳

最佳服装设计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

最佳音响

嘉里·瑞德斯托姆

Tom Johnson

Gary Summers

马克·优兰诺

最佳电影剪辑

康拉德·巴夫

詹姆斯·卡梅隆

理查德·A·哈里斯

最佳音效剪辑

Tom Bellfort

Christopher Boyes

最佳视觉效果

罗伯特·莱加托

Mark A. Lasoff

Thomas L. Fisher

Michael Kanfer

最佳女主角

凯特·温丝莱特(提名)

最佳女配角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提名)

最佳化妆

Tina Earnshaw

Greg Cannom

Simon Thompson(提名)

1998年1月18日第55届金球奖

最佳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原创歌曲

詹姆斯·霍纳

最佳电影配乐

詹姆斯·霍纳

剧情类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

最佳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

凯特·温丝莱特

最佳女配角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1998年12月4日第11届欧洲电影奖

最佳女演员

凯特·温丝莱特

世界电影杰出成就奖

凯特·温丝莱特(提名)

1998年4月19日第5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最佳艺术指导

彼得·拉蒙特

最佳化妆、发型

Tina Earnshaw

Kay Georgiou

Simon Thompson(提名)

大卫·林恩导演奖

詹姆斯·卡梅隆(提名)

最佳电影音乐

詹姆斯·霍纳(提名)

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提名)

最佳摄影

拉塞尔·卡朋特(提名)

最佳服装设计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提名)

最佳音效

嘉里·瑞德斯托姆

Tom Johnson

Gary Summers

马克·优兰诺(提名)

最佳剪辑

詹姆斯·卡梅隆

康拉德·巴夫

理查德·A·哈里斯(提名)

最佳特效

Thomas L. Fisher

Michael Kanfer

Mark A. Lasoff

罗伯特·莱加托(提名)

1998年3月6日第2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泰坦尼克号》

1999年3月6日第24届凯撒奖

最佳外国电影

《泰坦尼克号》(提名)

1998年5月30日第7届MTV电影奖

最佳男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最佳影片

《泰坦尼克号》

最佳反派

比利·赞恩

最佳银幕搭档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提名)

最佳电影歌曲

席琳·狄翁(提名)

最佳吻戏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提名)

最佳女演员

凯特·温丝莱特(提名)

1999年1月10日第25届人民选择奖

最受欢迎电影

《泰坦尼克号》

最受欢迎剧情片

《泰坦尼克号》

1998年6月10日第24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

最佳女配角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最佳动作、惊悚电影

《泰坦尼克号》

幕后花絮

制片方想让马修·麦康纳演男主角,但是卡梅隆坚持启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此片成功离不开历史学家们的指导。同时,关于搭建的泰坦尼克号中细节的录象也曾让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会员们目瞪口呆,连声叫好。珍藏版DVD中收录了由泰坦尼克历史研究专家Ken Marschall绘制的各种泰坦尼克的图画,一共82张。此君曾参加过多次的泰坦尼克的探险活动,是导演卡梅隆的好朋友。

卡梅隆戏言自己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因为能去探寻残骸。整个探险队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12次潜入深海,卡梅隆对DIY制作的器具赞不绝口。正是深海探险让卡梅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才促使了他以后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说:我欠泰坦尼克号的。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Jack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时的抽烟镜头遭到了非议,认为会误导小孩子们,但卡梅隆解释说在当时吸烟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加入抽烟的镜头反而会让影片显得不真实。

凯特·温斯莱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卡梅隆寄上自荐书,信中还夹有玫瑰花,附上"我就是你要找的Rose"这样的话,而最终获得了这部世纪之作中罗丝这一角色。她在拍摄过程中还患上过肺炎。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造价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

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片中Rose叫了80次"Jack",还不算叫他"Mr. Dawson"的次数,而Jack叫了"Rose"50次。

Jack的台词"I'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100年来100句最经典的电影台词之一。Jack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呼随后镜头缓缓后拉俯瞰整个泰坦尼克号,这短短的10余秒运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花了大概100万美元才得以完成,当然放到现在只要10万美元就可大功告成。

片中Rose的画像是卡梅隆画的,由于他是左撇子,拍摄时特意用镜面转换镜头,使其看起来是Jack用右手画的。肖像画实际上是根据凯特·温丝莱特所拍的照片临摹而成的,当然温丝莱特在拍摄照片时是穿着比基尼的,没有展示出来的部分由导演想象完成。至于说画上Jack的签名当然也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手包办,据说影片中Jack的所有素描作品都是出自卡梅隆的手笔。

拍摄过程中莱昂纳多的宠物蜥蜴被卡车撞伤,但是在莱昂纳多的精心照料下它又恢复了健康。

Jack this is where we first met."(Jack,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这句台词是凯特·温斯莱特灵感迸发,临时想出来的。Rose朝Cal脸上吐唾沫的动作也是她建议的,剧本中设计的是Rose用发夹戳他。

片中Jack给Rose画像时让她"Lie on that bed, uh I mean couch."(躺在床上,呃,我是说沙发上。)而剧本上原文是"Lie on that couch"(躺在沙发上),是莱昂纳多说错了(他很诚实)。但是卡梅隆非常喜欢这个错误,并把它保留了下来了。

当片中船长说"全速前进"时,有人也跟着喊"全速前进!"。这喊声来自导演卡梅隆。

影片中Jack和Rose比赛吐口水的场景遭到了从监制到演员,从电影公司老板到剧组成员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卡梅隆认为自己的电影不能循规蹈矩而要有所创新,实际上这一段也成为影片中让观众记忆犹新的场景之一,对展现人物之间的性格和背景大有裨益。

在颇有争议的角色之一大副默多克的问题上,詹姆斯·卡梅隆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他,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但为了艺术的处理而把发生其他人物的事情集中在默多克一人身上来进行描写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

导演卡梅隆为影片拍摄了另外一个结局,在这个结局中老Rose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海洋之星"丢到海中,而是和船员们有一个精神上的交流。这个原剧本上的结局被导演卡梅隆评价为太高深莫测而被舍弃,但卡梅隆同时也声称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结局。

珍藏版DVD的花絮中可以看到导演卡梅隆亲身站在冰冷的水中手执摄象机的珍贵镜头。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型邮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前往纽约,开始了这艘传奇巨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出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它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步发展,工业迅速强大,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作为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结构产物,泰坦尼克号是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处女航中惨遭厄运。它的沉没让世人永远牢记人类为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

在海难发生之后的数年间,围绕泰坦尼克号的神话开始流传,关于勇敢和懦弱的故事出现在无数历史记载、诗歌、音乐和电影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1985年9月1日,由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领导的探险队终于在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一切与之相关的疑问和争议也随之迎刃而解。

詹姆斯·卡梅隆从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获得灵感,将一段航海传奇演化成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卡梅隆说:“在我们的集体想象当中,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几乎成了神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所蕴涵的人性和活力已经消失殆尽。我希望罗斯与杰克的爱情能成为情感的指明灯,去让观众全身心的投入,目睹历史的重现。”

在影片拍摄中,最具挑战的便是重现沉船的场景。卡梅隆本着一个宗旨,那就是这些场景要如同时光倒流一样,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卡梅隆指导了一系列视觉预览研究,主创人员制作了轮船的研究模型,并用摄影机围绕取景,从而获知了泰坦尼克号的结构布局和最美妙、最壮观的取景角度。随着研究的进展,建造布景也成为当务之急。

卡梅隆说:“你不可能只搭建一个布景,因为影片中的这艘大船总在变化角度,不同的角度需要相应的布景。”

 在严格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措施的保障下,影片大部分在室内和室外的水槽中拍摄完成。其中一等舱餐厅和三层大楼梯都按实物尺寸建造,并搭建在2号摄影棚30英尺深的室内水槽的液压平台上,这个液压平台可以改变角度,剧组从几码远的海边引入500万加仑海水,经过过滤的海水将逐渐淹没液压平台上的景观。

曾凭《异形2》、《海底城》和《屋上的提琴手》三获奥斯卡提名的制作设计师彼得·拉蒙(Peter Lamont)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的设计图副本以及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关于设计特点的笔记本。这是设计资料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被首次应用。

拉蒙在研究中发现,D甲板餐厅和会客室使用的地毯的制造商依然健在,而且这家公司仍然保存着地毯的样式,可以重新制作当时的染料。制片方立即开始定购。

拉蒙回忆说:“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墨西哥城、纽约和洛杉矶制作布景和各种家具、饰品,按照真实数量复制了甲板椅、桌灯、瓷器、皮箱、救生衣和航海零件等等,总计有数千件。建造775英尺长的拍摄外景虽然方式不同,却与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复杂,而且只能用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

另外,由于泰坦尼克号是在处女航时沉没,而当时的内部装修没能全部完成,并且鲜有照片资料。通过充分的研究和顾问的帮助,拉蒙率领制作团队根据仅存的几张泰坦尼克号内景照片及其姊妹船奥林匹克号的照片精确重现了头等舱餐厅、会客室、头等舱吸烟室、步道区、下午茶厅、健身房和多个特等舱。

卡梅隆说:“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感知到泰坦尼克号的真正大小,它有880英尺长,排水吨位有48000吨,实际重量将近6万吨,就像体形巨大的怪物。”

为了造成泰坦尼克号正在海上航行的假相,船体的布景和水槽都是沿着海岸线建造,从而呈现出白天和夜间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地平线。在拍摄夜间场景时,由于船体在水平位置时甲板有45英尺高,而且沉没时船尾高高耸起,所以现场的照明效果需要塔吊帮助完成。

为便于拍摄高大船身上的场景,卡梅隆使用了先进的拍摄器材--遥控升降摇臂(Akela Crane)。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机摇臂,臂展可达80英尺。不过,要将全部场景都纳入镜中,卡梅隆仍要依赖于巨大的塔吊。他说:“我们建造的大型塔吊可以达到200英尺,我们沿着水槽中的船体侧面铺设了导轨,从船头到船尾只需5分钟,这样取景就可以随心所欲。”在进行拍摄时,卡梅隆也会被悬吊在布景上空,同摄影指导拉塞尔·卡朋特(Russell Carpenter)一起使用陀螺稳定摄影机取景。

经过三周的圣诞假期之后,摄制组利用全部完成的两个甲板平台去拍摄逐渐剧烈的沉船场景。在灾难的最后阶段,船体断为两截,前半部分沉入水下40英尺。在真实事件发生时,船上的救生艇仅能容纳不到一半的乘客,而由于船员未能填满每只救生艇,最终获救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在拍摄中使用的救生艇吊艇架由为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提供相同配件的同一家公司制造,韦兰公司根据过去的图纸生产出的吊艇架与泰坦尼克号上的分毫不差。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制作公司

1、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

2、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3、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发行公司

1、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

2、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

3、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美国)

4、NBC电视台(美国)

5、20世纪福斯公司(日本)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

2012年4月10日3D版重映

中国

1998年4月3日

中国

1997年12月20日

中国

1997年12月18日

美国

1997年12月19日

新加坡

1997年12月18日

日本

1997年11月1日(东京国际电影节)

英国

1997年11月18日(伦敦)(首演)

美国

1997年12月14日(洛杉矶)(第一)

澳大利亚

1997年12月17日(悉尼)(首演)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

1997年12月18日

加拿大、波多黎各

1997年12月19日

南非、日本

1997年12月20日

泰国

1997年12月26日

冰岛、墨西哥、巴拿马

1998年1月1日

印度尼西亚

1998年1月5日

瑞士

1998年1月7日(法语地区)

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法国

1998年1月7日

西班牙、德国

1998年1月8日

以色列、奥地利

1998年1月9日

瑞士

1998年1月9日(意大利语地区)

荷兰

1998年1月15日(阿姆斯特丹)(首演)

芬兰、瑞典、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乌拉圭、巴西

1998年1月16日

玻利维亚

1998年1月20日

匈牙利

1998年1月22日

丹麦、秘鲁、英国、爱尔兰

1998年1月23日

科威特、荷兰

1998年1月29日

智利

1998年2月3日(首映)

菲律宾

1998年2月4日

阿根廷、捷克、智利、斯洛伐克

1998年2月5日

挪威、哥伦比亚、波兰

1998年2月13日

委内瑞拉

1998年2月18日

土耳其、俄罗斯、韩国

1998年2月20日

南斯拉夫

1998年3月5日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1998年3月6日

克罗地亚

1998年3月12日

印度

1998年3月13日

墨西哥

1998年7月17日(重新发布)

巴基斯坦

1998年8月14日

韩国

1999年3月13日(重新发布)

意大利

2012年2月14日(3D版)

柬埔寨

2012年3月12日(3D版)

中国

2012年4月3日(3D版)

日本、加拿大、冰岛、西班牙、中国、法国、比利时、美国、瑞典

2012年4月4日(3D版)

巴林、塞尔维亚共和国、葡萄牙、以色列、阿尔巴尼亚、乌克兰、科威特、克罗地亚、匈牙利、希腊、德国、荷兰、新加坡、俄罗斯、新西兰

2012年4月5日(3D版)

罗马尼亚、亚美尼亚、巴基斯坦、芬兰、印度、意大利、爱沙尼亚、土耳其、英国

2012年4月6日(3D版)

菲律宾

2012年4月7日(3D版)

秘鲁、立陶宛、阿根廷

2012年4月12日(3D版)

巴西、墨西哥、波兰、挪威、哥伦比亚

2012年4月13日(3D版)

巴拉圭

2012年4月20日(3D版)

越南

2012年5月18日(3D版)

影片评价

3D效果获得好评新版《泰坦尼克号》的剧情,长度、画面与原版几乎完全一样。最大的变化就是电影的3D效果。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挂帅,与300位工程师奋战了60多周才将工作完成。其中为了完成最完美的3D效果,卡梅隆不惜花费重金,利用三维特效重新绘制了部分镜头,使得电影的3D效果更加逼真,也避免了模型大船在3D画面里显得过于虚假的问题。卡梅隆承诺,这次精心转制的3D版《泰坦尼克号》会令观众“不仅视觉上更加震撼,情感上也会更加融入”。尤其是影片的水下摄影,以及极具魄力的大场面,都体现了3D转制技术的最高水准。(新浪娱乐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