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人民医院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创建于1906年,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国家标准爱婴医院,全国卒中联盟协作医院,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共建的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国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河源市 主管部门:河源市卫生局 开放时间: 院长: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院训: 医保定点: 经济类型: 经营性质: 医院名称:河源市人民医院

医院历史

1906年,医院前身-仁济医院创建。

1951年,医院更名为河源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1953年,医院更名为河源县人民医院。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河源撤县设市,医院随之更名为河源市人民医院。

2009年4月,医院完成整体搬迁。

2015年10月,医院增挂暨南大学附属河源医院名牌。

2016年12月,医院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年9月,医院牵头成立河源市医联体。

医疗技术

目前,医院在职职工8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12人,包括高级职称160人,中级职称241人,研究生学历37人。2009年,门诊病人约36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9万多人次。

年手术台次约8000台次。长期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成功诊断、治疗和抢救了许多危重、疑难和罕见病例,如: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急诊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术,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断指、断肢再植术,颈2椎体前路探查内固定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肝癌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脑肿瘤切除术,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胸腔镜下微创手术等,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为河源市医疗界填补了多项空白。

设备先进

医院拥有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1.5T核磁共振、CT3台、大孔径多层螺旋定位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2台、DR2台、床边DR2台、移动式C臂机2台、X线双能骨密度仪、数字化乳腺钼靶机、数字化胃肠机、彩色B超17台、ECMO2台、腹腔镜5套、宫腔镜,关节镜、泌尿外科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电子胃肠镜及临床检验等医疗设备。

文化理念

院训:厚德、精医、博爱、至善

服务宗旨:用技术守护生命、用真情关爱健康

办院理念:社会满意、员工幸福

医院精神:团结、互助、实干、创新

医院愿景:打造粤东北地区的医疗中心

科室设置

临床专科

心血管内科(3个病区)、神经内科(3个病区)、呼吸内科(2个病区)、消化内科、全科医学科(2个病区)、感染科、肾内和风湿免疫科(含血液净化中心)、内分泌科、血液内科、肿瘤科、儿科、普通外科(分胃肠外科、肝胆甲状腺2病区)、骨科(分脊柱外科、关节与运动、创伤和手足显微3个病区)、神经外科(2个病区)、泌尿外科、胸外科和乳腺外科、介入血管心脏外科、烧伤整形科、肛肠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皮肤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高压氧科、体检科。

医技科室

检验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心功能科、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消毒供应室。

救治中心

牵头成立和建设市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救治中心,确保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患者在市域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连续的诊疗服务,构建市域内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胸痛中心:2018年4月成立,2020年6月,广东省级标准PCI版胸痛中心,2021年1月,完成了国家级胸痛中心现场评估。

卒中中心:2018年6月成立,2020年10月,获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12月获评“中国卒中学会2020年度国家质量奖—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优质中心”。

创伤救治中心:2018年11月成立,下属联盟单位共31家,辐射河源地区所有急救网点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2020年5月成立,与域内19家医联体单位组建以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专科联盟。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20年12月成立,联盟单位涵盖河源地区县级、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民营医院共25家医疗机构。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殷汉华

院长、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李志忠

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建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周志达

党委委员、副院长、超声医学主任医师:谢景来

党委委员、副院长、大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何锦照

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谢贤生

总会计师:廖葵英n

医院地址

河源市源城区文祥路733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