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

沙芥

十字花科沙芥属植物
沙芥(学名: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是十字花科、沙芥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根肉质,茎直立,多分枝。瓣黄色,宽匙形,种子长圆形,黄棕色。6月开花,8-9月结果。沙芥的根及茎叶的营养成分全面,氨基酸成分丰富,含量也较高,为医食同用的天然保健食品。
  • 中文名:沙芥
  • 拉丁学名:Pugionium cornutum(Linnaeus)Gaertn.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超目:
  • 目:罂粟目
  • 亚目:白花菜亚目
  • 科:十字花科
  • 亚科:
  • 族:独行菜族
  • 亚族:
  • 属:沙芥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沙芥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L.)Gaertn.,1791
  •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肉质,手指粗;茎直立,多分枝。

叶肉质,下部叶有柄,羽状分裂,长10-20厘米,宽3-4.5厘米,裂片3-4对,顶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长7-8厘米,全缘或有1-2齿,或顶端2-3裂,侧裂片长圆形,基部稍抱茎,边缘有2-3齿,茎上部叶披针状线形,长3-5厘米,宽2-5毫米,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成圆锥花序;萼片长圆形,长6-7毫米;花瓣黄色,宽匙形,长约1.5厘米,顶端细尖。

短角果革质,横卵形,长约1.5厘米,宽7-8毫米,侧扁,两侧各有1披针形翅,长2-5厘米,宽3-5毫米,上举成钝角,具突起网纹,有4个或更多角状刺;果梗粗,长2-2.5厘米。种子长圆形,长约1厘米,黄棕色。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常见于流动沙丘间的低地、落沙坡脚及平坦沙地和田边、渠旁。沙芥适应性强、生长旺盛、耐干旱、耐贫瘠。沙芥喜生于向阳背风坡,坡度越大越好,并要求比较细的疏松的沙子,大于0.05毫米的粗沙则生长不良。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陕西(榆林)、宁夏(灵武、陶乐)、甘肃及东北地区。

生长习性

沙芥地上茎分枝极多,可耐沙埋,主根发达,深可达160厘米,为茎高的3倍多,可由沙地深层吸收水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少有病虫害,但它对土壤的要求却比较严格,且要求一定的地貌条件。

繁殖方法

沙芥种子萌发要求湿沙层厚度达50-60厘米。沙芥一般选沙丘凹处向阳背风的沙坡中下部。4-5月趁雨后带状穴播。播前浸种,播深4-6厘米,行距50-60厘米,穴距35-40厘米。

当第3至第4片真叶展开时,每穴留苗2株。株高约16厘米间拔幼苗供食,每穴定苗一株。株高、株幅达30厘米时开始采收嫩叶,7-9月为盛采期。农区内选沙土地栽培,播前施足基肥,深耕整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穴播,行株距各30-35厘米,可单作或套种。

栽培技术

出苗至生长前期浇水1-2次,一般不追肥。10月上旬刈割地上部分,留根越冬。翌年3-4月份重新萌发,5月摘食顶梢,促进分枝。

沙芥地上部分分蘖能力极强,留心摘外圈叶可大大增加其产量,生长期间,待植株长成6片叶时,既可采摘食用或加工,采时及时去除黄叶,霜冻前将最后的地上部分全部摘掉,地下部分除来年采种之外,全部挖出,可单独加工食用。

主要价值

食用:沙芥的根及茎叶的营养成分全面,为医食同用的天然保健食品。

饲用:嫩叶作饲料。

药用:全草供药用,有止痛、消食、解毒作用。

药理作用:促进胃肠蠕动、行气等。

病虫防治

引入农田栽植时要特别注意防虫,以大青虫和蚜虫为多,蚜虫一般在6-7月份发生,大青虫一般发生在7-9月份。若发现有以上虫害可喷施低残留、无公害、微毒、渗透性强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发病初期3-4天防治1次,一般防治2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