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顾彬

沃尔夫冈·顾彬

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1945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是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汉学家。[1]
  • 中文名:沃尔夫冈·顾彬
  • 外文名:
  • 别名:顾彬
  • 民族:德意志
  • 出生地: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
  • 毕业院校:波恩大学,明斯特大学,维也纳大学
  • 职业:汉学家,翻译家,作家
  • 代表作品:《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史》等
  • 主要成就:
  • 出生年月:1945年12月17日
  • 性别:男
  • 英文名:Wolfgang Kubin
  • 信仰:基督教

人物简介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Kubin),中文名顾彬,于1945年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1989年起主编介绍亚洲文化的杂志 《东方向》及介绍中国人文科学的杂志《袖珍汉学》。

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2013年3月德意志语言和文学科学院将2013年的约翰·海因里希·沃斯奖,授予了“在翻译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波恩大学教授、汉学家、诗人、翻译家顾彬。该奖项是在德国最高荣誉的翻译大奖,奖金为15000欧元。授奖仪式于2013年5月18日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

生平经历

1966年,顾彬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神学,1968转入维也纳大学改学中文及日本学,1969年至1973年在波恩大学专攻汉学,兼修哲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及日本学,并于1973年获波恩大学汉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论杜牧的抒情诗》。

1974年至1975年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进修汉语。1977年至1985年间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学系讲师,教授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及艺术。1981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汉学教授资格,其教授资格论文题目为《空山——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其间升为该学院主任教授;1995年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

主要作品

顾彬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如《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史》等。合编、主编或翻译的著作和文学作品有:茅盾的《子夜》、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百花齐放》、巴金的《家》和《寒夜》,以及《现代中国小说(1949—1979)》、《中国现代文学汉文艺批评文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的妇女与文学》、《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

人物轶事

2006年11月,顾彬在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对中国当代文学谈了他的一些看法。2006年12月11日,<<重庆晨报>>发表了题为<<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文章,引起了各界读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争议。事后,顾彬对这一事件作了回应,称<<重庆晨报>>的报道与他的谈话内容有不符合之处。

如果我放弃,德国就没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了。

“四十年来,我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中国文学。”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序言中动情地说。这个曾经仅仅在圈内享有盛誉的德国汉学家,因为被媒体放大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一说,而为公众所知,甚至一度成为一个文化娱乐的标签。但这个严谨的德国人自1967年首次接触李白诗歌以来便迷上了中国文学,而“中国诗歌一直为我所爱”。

所以无论在公开言论还是学术专著中,都对中国诗歌褒扬有加,“我钟爱它(中国诗歌)不仅是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之中,而且也远远超越了中国文化的界限。在第一位德国诗人出现之前,中国的诗人们已经进行了2000多年的诗歌创作,只在若干世纪之后,一位德国诗人才终于能够与一位中国诗人相提并论。”顾彬在序言中说。

1974年顾彬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学,“连鲁迅是谁都不知道,直到我学习中文后,才开始对中国文学有所了解。如果我放弃了,在德国也就没有第二个人研究中国文学了”。顾彬自豪地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