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池州

安徽省辖地级市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心城市。截至2020年11月,全市辖1个区、3个县,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133.1万人,城镇化率60.1%。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2亿元。池州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之间,北与安庆隔江相望,南接黄山,西南与江西九江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铜陵和宣城接壤,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九华山的所在地,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曾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中文名:池州
  • 外文名:Chizhou
  • 别名:秋浦、江州、九华府
  • 行政区划代码:341700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
  • 地理位置:华东地区、皖南,长江下游南岸
  • 面积:8399
  • 下辖地区: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
  • 政府驻地: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
  • 电话区号:0566
  • 邮政区码:247000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九华山、杏花村、升金湖、平天湖、怪潭、蓬莱仙洞、南溪古寨、秀山门博物馆、九子岩、东至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牯牛降风景区、醉山野(等)
  • 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
  • 火车站:池州站、东至站(等)
  • 车牌代码:皖R
  • 地区生产总值:1004.2亿元(2021年)
  • 人口数量:133.1万(截至2021年)
  • 人均生产总值:75191元(2021年)

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市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池州市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

西汉时,市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章郡鄱阳县地。

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

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章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豫章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梁,属扬州宣城郡地。陈,属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池州为康化军。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年)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国时期,民国3年(1914年),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17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年)至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贵池区)、3个县(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区划

面积(km²)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街道

居委会

村委会

贵池区

2534.23

池阳街道

247100

11

9

0

53

159

东至县

3256.90

尧渡镇

247200

-

12

3

17

234

石台县

1406.92

仁里镇

245100

-

6

2

5

79

青阳县

1203.69

蓉城镇

242800

-

9

4

12

116

行政区划

区划

下辖地区

1

贵池区

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里山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梅龙街道、秋江街道、杏花村街道、清风街道、清溪街道、牛头山镇、梅街镇、殷汇镇、涓桥镇、乌沙镇、唐田镇、梅村镇、牌楼镇、棠溪镇

2

东至县

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乡、木塔乡、青山乡

3

石台县

仁里镇、七都镇、仙寓镇、丁香镇、小河镇、横渡镇、大演乡、矶滩乡

4

青阳县

蓉城镇、杨田镇、庙前镇、朱备镇、木镇镇、新河镇、陵阳镇、丁桥镇、杜村乡、乔木乡、酉华乡

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

池州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池州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

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km,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公里,河长149km。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池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3.05亿立方米,占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7506.60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

矿产资源

至2008年,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已发现矿种有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有300多处。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生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池州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

截止到2005年,池州市有林地面积达681.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2163万立方米,竹林42万亩,蓄积量10942万株,森林覆盖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万亩,经济林9.3万亩,薪炭林1.7万亩,防护林193.3万亩,特种用途林31.5万亩。杉类面积143万亩,蓄积704万立方米;松类面积143万亩,蓄积591万立方米;阔叶类面积343万亩,蓄积830万立方米。池州市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160万亩,并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牯牛降、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贵池老山和十八索),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11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8%,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至天台山省级森林公园2处,面积5万亩。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安徽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安徽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安徽省的77%。

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729148.00公顷,建设用地53378.00公顷,未利用地56647.00公顷。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池州市常住人口为1342764人。

政治

官员

职务

姓名

1

市委书记

方正

2

市长

朱浩东

3

市委副书记

朱浩东、田昕

4

常务副市长

张杰华

5

市委常委

史孺牛、张勇、张杰华、方能斌、廖强、马胜利、

宋怀金

6

副市长

张杰华、方能斌、马家利、李军、何刚、

曹霞(女)、胡军保

7

市政府秘书长

盛国星

8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庆丰

9

市人大副主任

朱鸿、程国清、李用林、王家莹(女)、纪良才

10

市人大秘书长

王枞红

11

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张夏林

12

市政协副主席

贾瑄、张士平、刘会秋、丁志友、赵恩来、吴明楣、

程平

13

市政协秘书长

王春生

池州市主要领导(截至2021年4月)

经济

综述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1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8亿元,增长9.9%。

2020年,池州市全年生产总值8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82.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97.8亿元,增长2.0%。

2019年,池州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67.3亿元,增长9.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03.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9.9:44.2:45.9调整为10.1:44.2:45.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5%。人均GDP为56217元(折合8150美元),比上年增加4631元。

2019年,池州市财政收入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下降1.4%。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91.0亿元,增长11.6%。其中,增值税48.9亿元,增长12.9%;企业所得税15.1亿元,增长23.6%;个人所得税2.4亿元,下降14.7%;消费税3.1亿元,增长36.6%。财政支出164.5亿元,增长6.5%。从重点支出项目看,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7.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0.2%,教育支出增长7.5%。全年33项民生工程资金到位41.9亿元。

2019年,池州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86元,比上年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7元,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0594元,增长10.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0.1%,衣着支出增长4.0%,居住支出增长10.2%,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7.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5.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0%。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9元,增长9.5%。人均消费支出13268元,增长8.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8.5%,衣着支出增长6.1%,居住支出增长8.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5%,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7.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2.5%,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0%。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8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4:46:44.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3%。预计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52379元/人,比上年增加22926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91元(折合11655美元),比上年增加11527元。

第一产业

2019年,池州市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7.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油料种植面积30.6千公顷,增长3.1%;棉花种植面积4.2千公顷,下降30.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6千公顷,增长2.9%。全年粮食产量64.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产量7.5万吨,增长6.1%;棉花产量0.4万吨,下降37.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7万吨,增长4.3%;茶叶产量1.2万吨,增长7.3%。全年肉类总产量8.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蛋产量4.0万吨,增长7.3%;水产品产量13.8万吨,增长3.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用拖拉机3.23万台,比上年减少0.55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万吨,下降4.7%;农村用电量4.0亿千瓦时,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8.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27.6千公顷,下降9.8%;棉花种植面积3.7千公顷,下降11.7%;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2千公顷,增长5.9%。

2020全年粮食产量63.3万吨,比上年下降2.4%;油料产量6.9万吨,下降7.4%;棉花产量0.3万吨,下降23.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3万吨,增长6%;茶叶产量1.3万吨,增长4.3%;肉类总产量8万吨,比上年下降4.8%;禽蛋产量5.2万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13.9万吨,增长0.4%。

2020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农用拖拉机3.1万台,比上年减少0.1万台。

第二产业

2019年末,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8.7%,股份制企业增长11.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4.7%,制造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中,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9%,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2.5%,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0.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铜合金、石灰石、粗钢、水泥、硫酸分别增长47.4%、2.2%、7.7%、6.9%、4.0%,合成氨、铅分别下降3.1%、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9个行业利润总额超亿元,合计利润51.8亿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91.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年末资质内建筑企业198个,比上年末增加34个。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6.9亿元,比上年下降11.2%;主营业务成本77.3亿元,下降9.5%;实现利润3.6亿元,下降34.5%。

第三产业

2019年,池州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7.1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9亿元,增长11.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240亿元,增长10.6%;餐饮收入43亿元,增长11.8%。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0%、14.3%、8.5%,粮油类增长9.3%,肉禽蛋类增长14.2%,服装类增长15.6%,日用品类增长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0%,中西药品类增长13.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1%,汽车类下降1.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全年进出口总额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出口2.1亿美元,下降1.1%;进口6.3亿美元,增长14.5%。从主要商品看,铜精矿进口4.2亿美元,增长27.3%;铅精矿进口0.7亿美元,增长197.5%;化工产品进出口0.5亿美元,下降28.1%;机电产品进出口0.6亿美元,增长0.6%;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0.3亿美元,增长5.5%。全市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0家,实现进出口6.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7.4%。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池州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84个、床位11104张。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床位80张,特困人员供养机构65个、床位8515张,养老公寓等各类养老机构17个、床位2509张。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池州市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430(元/月)。

科技事业

截至2019年末,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13户。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9.6%。全年申请专利2971件,其中发明637件;授权专利1844件,其中发明70件。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26项,增长289.6%。全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3.7亿元,增长199.6%;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6亿元,增长463.4%。新增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0个,文香信息智慧黑板获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池州市共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国有博物馆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3%。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池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43个,其中医院3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村卫生室61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2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73人,注册护士3566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862张,其中医院6550张、卫生院1083张。

体育事业

2019年,池州市成功举办2019池州国际马拉松、国际体育舞蹈邀请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暨庆祝第11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展示活动、2019年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等110项群众赛事活动,参与人数42万余人。

城市建设

2021年2月,入选交通运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名单。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池州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9989人,成人在校学生337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1253人。普通中学98所,在校学生7797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211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7%;初中在校学生数45857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189所,在校学生82233人,小学入学率100%。

池州市境内省级示范中学:池州市第一中学、池州市第六中学、池州市第八中学、东至县第二中学、东至县第三中学、青阳中学、石台中学。

学校名称

主管单位

学校类型

池州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综合性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工科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卫生类

池州高等院校一览

院校名称

建校时间

备注

池州广播电视大学

1997年

成人教育

成人院校

交通运输

总体概况

2019年,池州市全年旅客运输量1236万人,比上年下降14.1%;货物运输量11718万吨,增长9.8%。旅客运输周转量(不包括铁路)94661万人公里,下降17.5%;货物运输周转量(不包括铁路)3349085万吨公里,增长16.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9751万吨,增长4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9.1万吨,增长14.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138标准箱(TEU),增长5.8%。全年九华山机场旅客吞吐量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6.3%;货邮吞吐量934吨,增长11.7%。

公路

国道G318、高速G3、高速G50以及S325、S222、S321、S327、S103、S219、S229、S221等国省干线贯穿境内,

至2013年,池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公路网络。相继建成了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安东高速、济广高速池州段,实现了与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以及武汉都市圈、鄱阳湖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等主要城市高速联网。

铁路

铁道线路:宁安高铁、铜九铁路

铜九铁路已开通。宁安高铁全长257公里,投资估算257亿元,其线路始于南京南站,向西经板桥、江宁区进入马鞍山市,再经当涂县进入芜湖,由芜湖枢纽引出,沿长江南岸经过铜陵市、池州市,跨长江后止于安庆市。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京南、江宁西、马鞍山东、当涂东、芜湖、弋江、繁昌西、铜陵、池州和安庆,预留钟鸣北、晏塘两个车站。

航空

池州九华山机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距池州市区、铜陵市区、九华山风景区柯村基地均约为20公里,北距长江约3公里。池州九华山机场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9亿元,占地3200亩,飞行区规划等级为4C,现已建成,2013年7月29日已通航,现已开辟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航线,池州周边分别还有合肥、安庆、黄山、南京民航机场。

航运

至2013年,池州市水运主要由长江和“六河一湖”(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秋浦河、白阳河、尧渡河、升金湖)。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岸线长24.5公里,现有3000吨级泊位17个,5000吨级泊位11个。池州港泥洲港区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461万吨。池州港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定点停靠码头。

历史文化

诗词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萨都剌《重过九华山》),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诗作。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就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奉命召集翰林学士,在池编辑并刻版印刷的。

宗教

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九华山佛教文化个性突出,地域性强。作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既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又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

地藏信仰是九华山佛文化形成之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最终形成了理念高尚、个性突出和系统完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

曲艺

池州是中国傩戏之乡,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名列省级文化遗产。池州还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重要流行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俗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形成了池州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罗城民歌、石台唱曲、平安草龙灯、鸡公调、福主庙会、酉华唱经锣鼓列入省级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简况

截至2019年,池州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4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入境游客120.1万人次,增长6.3%。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增长12.2%,其中外汇收入6.7亿美元。年末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39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7个,3A景区18个。九华山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31.2万人次,增长4.5%;旅游总收入137.3亿元,增长5.0%。

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杏花村等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胜地。

主要景点

九华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牯牛降:国家4A级风景区。池州境内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素有“第二黄山”之称。

大王洞:国家4A级风景区。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其洞内常年恒温,适宜夏季避暑。

九华天池:国家4A级风景区。九华天池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景观奇特,被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九子岩:国家4A级风景区。九子岩景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位,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景区。九子岩景区山岳风光优美,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

杏花村:国家4A级风景区。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怪潭:国家4A级风景区。怪潭景区以漂流、古钓台、三埭石、怪潭、水上乐园而得名,周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山水相依。怪潭漂流全程约4公里,有冲浪滑道两处,激流险滩五道,水绕山转,山贯水行。

齐山—平天湖:国家4A级风景区。由齐山风景名胜区、平天湖景区、平天湖南部湿地公园三大景区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以“奇山奇水、奇崖奇石、奇洞奇侠”而著称。

九天仙寓:国家4A级风景区。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376米,坐落在东至县境内。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鱼龙洞:国家4A级风景区。鱼龙洞坐落于石台县东部六都乡鱼龙村境内,洞口如张开的鳄鱼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终年不涸。该洞全长5000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贯穿始终,初极窄,复开阔,气势磅礴,宏伟观。

莲峰云海:国家4A级风景区。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得名。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

南溪古寨: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大山深处生活着800多户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后裔,已有1100多年历史。南溪古寨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

秋浦河: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

蓬莱仙洞: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升金湖: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升金湖中水禽资源尤为突出,有禽鸟103种,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亦有“中国鹤湖”之称。

2017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入围榜“2017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榜。

著名人物

名人

杜荀鹤

金乔觉

周馥

许世英

杜子建

大左

费冠卿

李芃

张乔

姚依林

许历农

黄观

梁红玉

名人

荣誉称号

全国双拥模范城

池州是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池州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市党政军民按照创建双拥模范城(县)要求,紧紧围绕国防和经济建设,建立健全双拥组织机构,强化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丰富双拥工作内涵,创新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双拥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双拥工作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全市呈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池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2003年,池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撤地建市以来我市荣获的第一张国家级名片;2007年,顺利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

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以来,地委、行署根据区情特点,在对国内外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池州地区发展出路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超前定位“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生态经济之路”的发展方针,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战略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来着力实施。1996年12月,池州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池州市情的最大特点是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处处山清水秀。“十一五”以来,我市按照“加快建设以九华山为龙头、主城区为中心、各县区为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旅游开发。2006年10月,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高分通过,2007年初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命名。

2021年10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国家级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提升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的现实要求。为充分彰显池州“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特色风貌,塑造池州“一城山水满城诗”的城市意境,促进池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于2010年2月4日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池州市是安徽省1996年公布的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2019年8月,被评为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19年8月28日,池州市入选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8月,入选“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0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