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雷

江雷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雷,1965年3月生吉林长春,无机化学家、纳米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1987年江雷从吉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毕业后留在本校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就读硕士;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校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颁发的青年特别奖励基金,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04年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2008年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2015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201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江雷长期在交叉科学领域从事仿生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的研究,在功能界面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光电转换材料、SPM技术等方面都取得过重要成就,在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
  • 中文名:江雷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吉林长春
  •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 学位/学历: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 专业方向:
  • 职务:
  • 学术代表作:《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专著
  •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籍贯:江苏省镇江市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7年,江雷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之后留在本校就读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读了半年硕士课程就提前一年进了实验室,硕士期间江雷共发表了10余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得吉林大学“青春杯”科技论文大奖赛特别奖。

1990年,获得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铁津教授。

1992年,获得吉林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名额,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公派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光化学家、有着“光触媒之父”之称的藤岛昭教授。

1994年,回国后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6年,被导师藤岛昭推荐到日本科技厅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先是担任高年薪的专任研究员,后来则是主管“光电界面相变控制”的课题组组长(至1999年)。

1998年5月,获了日本文部省颁发的青年特别奖励基金。12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百人计划”答辩,化学所为他配置了专门的助手,负责二元纳米界面材料实验室的筹备事宜,在筹建实验室时,藤岛昭教授和桥本教授一起提供并赠送了价值上千万日元的仪器。

1999年4月,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年底由江雷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商世纪公司首次推出超双亲性二元协同界面材料技术(既亲水又亲油)和超双疏性界面材料(既疏水又疏油)。

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4年,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2006年)。

2007年,被聘为“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仿生智能纳米复合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8年,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化学部。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5年9月,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ChinaNano Award),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2016年2月8日,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研究方向

江雷长期在交叉科学领域从事仿生界面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的研究,在功能界面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光电转换材料、SPM技术等方面都取得过重要成就,在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成果。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江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通过向自然学习,研究多种生物体表面特殊浸润性,揭示了生物体表面超疏水性的形成机理,为相关仿生界面及智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依据。

(2)仿生制备超疏水界面材料,并实现多功能化组合的超疏水表面,又同时将不同种类的特殊浸润性如:超疏油/超疏水(超双疏)、超亲油/超亲水(超双亲)、超疏油/超亲水、超疏水/超亲油组合,建立仿生超疏水界面材料体系。

(3)通过系统研究界面材料结构和特性规律,提出了“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创造性地将仿生微纳米复合结构与外场响应性分子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在单一或多重外场控制下材料表面浸润性的可逆变化。

(4)通过将单一物性(浸润)的二元(亲/疏)设计理念推广到其它物性体系,提出了仿生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的设计方案,为仿生界面材料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纳米界面材料研究

江雷和他的同事在实验中观察到,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二氧化钛表面表现出亲水的效果,即水滴在这个表面上很自然的铺展开,不会产生雾滴。实验结果证实,该表面具有“双亲性”。在1998年春季的日本化学学会上首次提出“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理论,2000年正式发表在《纯粹与应用化学》上。

1999年底,江雷和他所带领的课题组隆重推出超双亲性(既亲水又亲油)二元协同界面材料技术和超双疏性(既疏水又疏油)二元协同界面纳米材料,并使该技术走向实用化。

2001年,江雷和他的小组成功研制出超双疏阵列碳纳米管膜,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详尽报道。接着,他们又分别利用普通疏水高分子、甚至双亲高分子实现了超疏水特性,被国际权威杂志《先进材料》主编特邀撰写了系统综述性文章。

2003年2月,德国《应用化学》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江雷小组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分子,研制成功超疏水性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

江雷小组曾先后首次报道过经氟化处理的碳纳米管膜具有超双疏性和以普通高分子聚丙烯腈为原料制备出了无氟超疏水性纳米纤维,证明纳米结构对超疏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雷小组的研究首次证明,以双亲性高分子为原料构建具有纳米尺寸凸凹几何形状,也可得到超疏水性表面。据相关专家称,这一研究结果打破了几十年来“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获得超疏水性表面”论断的局限性,大大扩大了超疏水性材料的制备范围。

江雷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设计思想和制备方法。

科研项目

截至2016年,江雷承担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基金委重点(负责)及院创新、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项目。

著作专利

截至2016年,江雷共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2篇,Nat.Nanotechnol.1篇,Nat.Mater.1篇,Nat.Comm.2篇,Chem.Soc.Rev.5篇,Acc.Chem.Res.3篇,J.Am.Chem.Soc.21篇,Angew.Chem.22篇,Adv.Mater.55篇,被SCI引用20000余次,H因子为68。研究成果15次被Science、Nature及其系列杂志进行亮点报道。并30余次作为Nature、Angew.Chem.、Adv.Mater.等国际知名杂志的封面。2014年年获得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奖以及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已授权专利50余项。

学术著作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2007.05

《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

江雷,冯琳著

2010.01

《Bioinspired Intelligent Nanostructured Interfacial Materials》

Lei Jiang, Lin Feng

人才培养

江雷认为学生读书时“永远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截止到2016年,江雷已经培养出博士生100多名、硕士生20多名,所培养的博士生冯琳的毕业论文《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被评为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生王树涛的毕业论文《特殊浸润性的仿生智能纳米界面的构筑及研究》提名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其中4名博士生获中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2名博士生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名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名博士后在德国获2006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励研究基金(100万欧元),两名毕业生已经晋升为副教授,两名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其中一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获奖情况

人才培养奖励

2003年、2004年、2005年江雷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奖。2011年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5年

具有特殊浸润性(超疏水/超亲水)的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材料的构筑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8年5月

日本文部省颁发的青年特别奖励基金

2000年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0年

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

2002年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优秀奖

2003年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

2003年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3年

第八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2006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终评优秀奖

200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

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

2012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

美国材料学会奖励“MRS Mid-Career Researcher Award ”

2015年9月

第三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奖(ChinaNano Award)

2016年2月8日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6年5月29日

第21届“日经亚洲奖”科技奖

2017年5月

全国创新争先奖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2018年9月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社会任职

担任职务

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吉林大学客座教授

《Small》国际顾问编委会主席

《Solid State Sciences》亚洲区编辑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编委

《Langmiur》编委

《Soft Matter》编委

《Biomicrofluidics》编委

《Nano Reserch》编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

《无机化学学报》编委

《高分子学报》编委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纳米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人物评价

江雷在超疏水性和亲水性涂层方面具有重要贡献。(美国国家工程院评)

江雷一直从事仿生纳米功能界面材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的新思想,揭示了生物体表面超疏水性的机理,指导相关仿生材料的可控制备,在超双亲/超双疏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研究体系集中在无机微纳米结构制备及其表面功能性修饰,相关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带动了该方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评)

江雷建立了对生物系统界面特性的基本理解,并将这种理论转化为具有比自然系统更好的性能的商业化生物材料。(美国材料学会Mid-Career Researcher Award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