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

丁俊清编著的书籍
《江南民居》是高级城市规划师丁俊清所编著的图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日岀版。《江南民居》作者本着“田野考察”的精神,遍跑江南众多村落,寻访数以干计的老屋,用文化拾穗的方式论述了江南民居的生成发展条件和文化内涵,它以合院式为基本形制,大屋顶、木构架、榫卯结构、拾梁与穿斗结合。主要有天井式、庭院式、宅园式(园林宅第)三种类型。平面布局为厅堂式,有轴线,建筑外貌和谐朴素,内部木装修细腻纷繁。它和礼制建筑祠堂、宗庙、书院等一道以粉墙黛瓦、玄廊朱柱、天井、院落、大屋顶、小青瓦、瓦当、深擔、吉拙的屋脊、生动的脊饰、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构成庭院深邃,参差顾盼的村落风貌。江南民居不仅仅是住人的容器,而且还有品节制度、礼仪精神。它集住、贮、生产、教育、民艺、祭祖祭天六义为一体,具有中华文化哲理、天人合一内省气质、自律精神等特色和恋土品格、环农业特征。作者还论述了江南传统大屋中人、宅、天地(自然、社会、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处理好住宅和人、自然、社会、国家关系,是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1]
    书名: 别名: 作者:丁俊清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数:244 定价: 开本:16 装帧:平装 ISBN:7313052340,9787313052346 中文名:江南民居 价格:39.00元 语种:简体中文 版次:1 所属丛书:江南建筑文化丛书

简介

《江南民居》以合院式为基本形制,大屋顶、木构架、榫卯结构、拾梁与穿斗结合。主要有天井式、庭院式、宅园式(园林宅第)三种类型。平面布局为厅堂式,有轴线,建筑外貌和谐朴素,内部木装修细腻纷繁。它和礼制建筑祠堂、宗庙、书院等一道以粉墙黛瓦、玄廊朱柱、天井、院落、大屋顶、小青瓦、瓦当、深擔、吉拙的屋脊、生动的脊饰、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构成庭院深邃,参差顾盼的村落风貌。江南民居不仅仅是住人的容器,而且还有品节制度、礼仪精神。它集住、贮、生产、教育、民艺、祭祖祭天六义为一体,具有中华文化哲理、天人合一内省气质、自律精神等特色和恋土品格、环农业特征。作者还论述了江南传统大屋中人、宅、天地(自然、社会、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处理好住宅和人、自然、社会、国家关系,是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作者

丁俊清,高级城市规划师,1943年2月出生于浙江龙游,196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78年始从事城市规划,历任温州市规划设计处主任、温州市规划局副总工兼总师办主任、温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2003年退居二线。曾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居学术委员会理事、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规划协会副秘书长,现为温州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出版著作《中国居住文化》、《温州乡土建筑》(与人合著)、诗集《打火石》等。还参与主编《中国民族建筑·温州篇》一书,发表有关规划、民居的学术论文达20来篇。

目录

编纂“江南建筑文化丛书”的缘起

前言

一、国家从屋盖下滋生——江南民居屋面

1.像扁担一样微微起翘的屋脊

2.山的延续,坡的再生——大屋顶

3.鹅兜差参,芙蓉出水——众檐之美

4.方的田地,方的房子——型制

5.简单实用,有美毕臻——瓦、瓦当

6.国家从屋盖下滋生

二、浓妆淡抹,美在相宜——江南民居的墙

1.墙是织出来的

2.外墙、立面

3.高墙窄巷小弄堂

4.隔扇、木建筑的墙、木板墙

5.马头墙

6.观音兜

7.院墙、篱墙

8.城墙、长城及其他

三、通情达理的入口——江南民居的门

1.宅以门户为冠带

2.门的原始意义是防护

3.普通百姓家的门

4.大宅之门

5.门坊、门巷

6.门厅

7.古代民居大门是文化构件

8.其他门及传统文化中门的其他意义

9.门联——江南民居的文化空间

四、家家都藏一方小宇宙——江南民居庭院和天井

1.庭院之制是中国特有的住宅形制

2.天井式住宅

3.庭院式大屋

4.宅园式大屋

5.各式各样的天井

6.祭天配祖——天井作用新说

五、如跛斯翼,其恭翼翼——江南民居品节制度

1.古代住宅有礼仪属性

2.礼仪是什么

3.住宅规模上的等级制度

4.平面布局中的礼仪精神

六、恋土品格和环农业特征——江南民居空间构成和模式

1.生活方式决定居住模式

2.中国居屋的恋士品格

3.农业范式与环农业特征

4.门一院一屋三段式的空间模式

5.院落——农业范式辐射的结果

七、寓教育于居室,蕴文学在宅园——江南民居社会责任感

1.中国居室文化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居室文化

2.成教化、助人伦——江南民居是本教科书

3.汀南同林宅第——居住与文学结合的产物

八、跟山走、跟水走——江南民居的环境意识和宇宙精神 

1.江南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2江南村落选址、建筑布局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美

3.建筑型制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美

4.创作手法上的环境意识和社会精神

5.生存风水学

6.江南水乡民居的亲水性

7.小街、水巷、河埠头

九、点石为玉、夯土成金——江南民居砖石作、木作

1.就地取材——建筑的生命力所在

2.点石为玉——砖雕

3.夯土成金——版筑泥墙

4.水石同踪——石作

5.会讲故事的木头——木雕

6.中国薪传艺术三部曲——大小木作、家具

7.何以将身寄乔木——中国古人的心物观念和生态精神

十、一坞梨花映村白,浓杏拂墙红欲黑——江南民居外装饰

1.粉墙黛瓦——徽派民居无色之美

2.玄栏朱柱——水乡大宅的肃穆、宁静之美

十一、水墨江南泼出粉墙黛瓦——江南民居辉煌发达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索引

参观考察线路图

后记

序言

这是晚唐词人韦庄(836~91 0年)的《菩萨蛮》,词中用优美动人的笔调,描绘出江南美景,充满着人情味。他是西安人,后来由于战乱来到江南,受到这里风土人情的感染,甚至说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语,可见江南一地,真乃人杰地灵了。

刘杰诸君所著的这套江南建筑文化丛书,为我们展现了这种美的场景。这套丛书,好就好在它“不似学术,胜似学术”。它看来写的都是建筑,但更确切地说是建筑文化,无论是林峰君的《江南水乡》,丁俊清君的《江南民居》,王媛君的《江南禅寺》,刘杰君的《江南木构》,盛快君的《江南园林意境》以及张亚祥君的《江南文庙》等,都全面而精彩地表述了江南建筑文化。贵在文化,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这就是这套丛书之至要者。

后记

历时三载,书稿总算完成了,但我的思绪还在行走,就在书稿交付时,我借到苏州开会之机,再一次寻访了一些江南大屋,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还是很多,想再作一次补充修改,奈何出版进度要求,只能停笔。我感觉自己不是用知识在写这本书,而是用生命在写这本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断延伸的,也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感情,因此,文章也就永远写不完。

写这本书既是辛苦的劳动,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要是有人问我对江南大屋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江南民居是江南人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来的最好的居屋形式,它是生命的延伸。人们常用黑白来借代江南民居,这里的黑白不仅是指外部颜色,更主要的内涵是指精神,一座老屋尽管风吹雨打破损残缺,但精神是完整的,其精神如新,感动如新。

现代富人,多争着迁到国外或搬到大城市中去,有多少能把家安到平民百姓中去?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则以家乡为家,与民同住,这是一种大智慧;这些大屋当世为主人所用,后世为大家所享受,这是一笔文化瑰宝,是一本教科书。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所有对之关心和帮助的人。有计划、有系统地参观、采访古民居,先后是由叶敏、余豪章、刘红兵三位同志为我开车的。规划设计研究所沈春园、叶众乐、林思漪、陈树淑、项俊伟等同志帮助我整理材料和照片,插图(钢笔画、素描)是由刘淑婷、赖平平、杨克明、陶琼燕、叶碧洋、周云蕾、王岳富同志协助的。更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最后还要感谢刘杰副教授,没有他的策划和鼓励,也就没有本书的问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