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苏

水苏

唇形科植物
水苏(Stachys japonica)全草入药,民间用治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症。多年生草本,高15-60(80)厘米。根状茎长,横走。生于湿地。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区,俄罗斯、日本也有分布。水苏(植物名实图考)鸡苏(植物名实图考),望江青、还精草、玉莶草、银脚鹭鸶、血见愁(本草拾遗),望江青、天芝麻(百草镜),白马蓝(浙江温州、青田),泥灯心、方草鸟草儿、野地蚕(浙江丽水),望江青、银脚鹭鸶、天芝麻(浙江杭州),白根草(浙江嘉兴),元宝草(江苏南京),芝麻草(江苏阜宁),水鸡苏(江西),宽叶水苏(东北植物检索表)。
    中文名:水苏 拉丁学名:Stachys japonica 别名:鸡苏、望江青、天芝麻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超目: 目:管状花目 Tubiflorae 亚目: 科:唇形科 Labiatae 亚科:野芝麻亚科 Lamioideae 族:野芝麻族 Lamieae 亚族: 属:水苏属 Stachys 亚属: 组:水苏组 Sect. Stachys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产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系:沼生水苏系Ser.Palustres Knorr.

简介

水苏Stachys japonica

属种:Stachys japonica

属名:水苏属 Stachys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属种名定名:Stachys japonica Miq.

异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物志》),水鸡苏(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全草。

采集:7~8月采收,晒干。

气味(茎、叶)辛、微温、无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再新》:"入肺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0.5~1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捣敷。

宜忌:《本草从新》:"走散真气,虚者宜慎。"

别名

水苏(植物名实图考)鸡苏(植物名实图考),望江青、还精草、玉莶草、银脚鹭鸶、血见愁(本草拾遗),望江青、天芝麻(百草镜),白马蓝(浙江温州、青田),泥灯心、方草鸟草儿、野地蚕(浙江丽水),望江青、银脚鹭鸶、天芝麻(浙江杭州),白根草(浙江嘉兴),元宝草(江苏南京),芝麻草(江苏阜宁),水鸡苏(江西),宽叶水苏(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80)厘米。根状茎长,横走。茎直立,棱上疏生倒生刺毛或近无毛,节部毛较多。叶有柄,长1-2.5厘米;叶片卵状长圆形,长4.5-12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截形,圆形或微心形,有时稍斜截形,先端钝尖至渐尖,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近无毛,苞叶与叶同型,向上渐小。轮伞花序多轮,每轮6花,于茎顶或分枝顶端集成穗状花序,苞片线形,长3毫米,边缘有纤毛;花萼钟形,长约7毫米,外被腺毛,萼齿5,具刺尖,花冠紫红色,长1-1.2厘米,花冠筒稍超出花萼,里面有毛环,上唇较短,直伸,外面密生腺毛,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花丝中部有毛,药室平叉开,花柱先端2裂,裂片相等,钻形。小坚果卵形,无毛。

生于湿地。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区,俄罗斯、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生于水沟、河岸等湿地上,海拔在230米以下。

主要分类

绵毛水苏

多支水苏

直花水苏

林地水苏

功用

疏风理气,止血消炎。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

②《别录》:"主下气,杀谷,除饮食。主吐血、衄血、血崩。"

③孟诜:"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以清酒煮汁一升服,产后中风服之弥佳;煮汁洗头,白屑不生。"

④《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

⑤《本草图经》:"主诸气疾及脚肿。"

选方

①治感冒:水苏四钱,野薄荷、生姜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痧症:水苏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荆芥汤下。(《圣惠方》)

④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梅师集验方》)

⑤治鼻衄血不止:生鸡苏五合,香豉二合,合杵研,搓如枣核大,纳鼻中。(《梅师集验方》)

⑥治血淋不绝:鸡苏一握,竹叶一握,石膏八?碎),生地黄一升(切),蜀葵子四分(末、汤成下)。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和葵子末,分温二服,如人行四、五里久,进一服。(《广济方》)

⑦治暑月目昏多眵泪:生龙脑薄荷叶捣烂,生绢绞汁点之。(《圣济总录》)

⑧治肿毒:鲜水苏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⑨治蛇虺螫伤:水苏叶研末,酒服并涂之。(《易简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水苏

(《本经》中品)【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鸡苏(《吴普》)、香苏(《肘后》)、龙脑薄荷(《日用》)、芥(音祖)、芥苴(并《别录》)。

时珍曰∶此草似苏而好生水旁,故名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煮鸡,故有龙脑、香苏、鸡苏诸名。芥、芥苴当作芥苏,乃是一名而误录尔,亦因味辛如芥,故名。宋《惠民和剂局方》,有龙脑薄荷丸,专治血病。元吴瑞《日用本草》,谓即水苏,必有所据也。周定王《救荒本草》,言薄荷即鸡苏,以生东平龙脑冈者为良,故名;陈嘉谟《本草蒙筌》,以薄荷种于苏州府学地名龙脑者,得名俱不同,何哉?【集解】《别录》曰∶水苏生九真池泽。七月采。

弘景曰∶方药不用,莫能识;九真辽远,亦无能访之。

恭曰∶此苏生下泽水侧,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青、齐、河间人名为水苏,江左名为荠,吴会谓之鸡苏,而陶氏更于菜部出鸡苏,误矣。

保升曰∶叶似白薇,两叶相当,花生节间,紫白色,味辛而香,六月采茎叶,晒干。

颂曰∶水苏处处有之,多生水岸旁。南人多以作菜。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谓鸡苏、水苏是两种。陈藏器谓荠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气香而辛,荠叶上有毛,稍长,气臭也。又茵陈注云∶江南所用茵陈,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名龙脑薄荷。

宗曰∶水苏气味与紫苏不同。辛而不和,然状一如苏,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如雁齿耳。

瑞曰∶水苏即鸡苏,俗呼为龙脑薄荷。

时珍曰∶水苏、荠一类二种尔。水苏气香,荠气臭为异。水苏三月生苗,方茎中虚,叶似苏叶而微长。密齿,面皱色青,对节生,气甚辛烈,六七月开花成穗,如苏穗,水红色。

穗中有细子,状如荆芥子,可种易生,宿根亦自生。沃地者苗高四五尺。

茎叶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本经》)。主吐血衄血血崩(《别录》)。治肺痿血痢,崩中带下(《日华》)。主诸气疾及脚肿(苏颂)。酿酒渍酒及酒煮汁常服,治头昏目眩,及产后中风。恶血不止,服之弥妙(孟诜)。作生菜食,除胃间酸水(藏器)。

【发明】时珍曰∶鸡苏之功,专于理血下气,清肺辟恶消谷,故《太平和剂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咳血、下血血淋、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热诸病,有龙脑薄荷丸方,药多不录。用治血病,果有殊效也。

【附方】旧六,新九。

漏血欲死∶鸡苏煮汁一升,服之。(《梅师方》)吐血下血∶鸡苏茎叶,煎汁饮之。(《梅师方》)吐血咳嗽∶龙脑薄荷焙研末。米饮服一钱,取效。

衄血不止∶《梅师方》∶用鸡苏五合,香豉二合,同捣,搓如枣核大,纳鼻孔中,即止。

《用龙脑薄荷、生地黄等分,为末,冷水服。脑热鼻渊,肺壅多涕。鸡苏叶、麦门冬、川芎、桑白皮(炒)、黄(炙)、甘草(炙)、生地黄(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下。(《圣济总录》)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荆芥汤下。(《圣惠方》)耳猝聋闭∶鸡苏叶生捣,绵裹塞之。(孟诜《食疗》)沐发令香∶鸡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食疗》)头生白屑∶方同上。暑月目昏,多眵泪生。龙脑薄荷叶捣烂,生绢绞汁,点之。(《圣济总录》)中诸鱼毒∶香苏浓煮汁饮之,良。(《肘后方》)蛇虺螫伤∶龙脑薄荷叶研末,酒服,并涂之。(《易简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