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

水产品

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动植物及其加工产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1]鲜活水产品,分为鱼、虾、蟹、贝四大类,鱼类有鲈、鲑、甲鱼、鳗、石斑、黄鲳、左口、真鲷、三纹鱼等;虾类有澳洲、新西兰大龙虾、台湾草虾、竹节虾、沼虾、河虾;蟹类有中华绒鳌蟹、美国珍宝蟹、皇帝蟹、膏蟹、清蟹等;贝类有加拿大象鼻蚌、蛏、蚝、蛤等。
    中文名:水产品 外文名: 分类: 口味: 英文名:Aquatic products 拼音:shui chan pin 范围:市场 类别:鱼、虾、蟹、贝 消费比例:稳定

基本信息

全面分析和准确评估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建立健全我国的水产品市场体系,促进我国的水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会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渔民增收。

加工保藏

水产品捕捞后,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鲜措施,很容易腐败变质,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水产食品加工和保藏方法,供大家参考:

冷却、微冻、冻结和冷藏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和酶的活动都与温度有关,降低温度,微生物就会停止繁殖,甚至死亡,酶就会减弱或失去分解能力。因此,当水产品置于低温环境时,就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延长水产品的保藏期限。

低温保鲜根据保藏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冷却、微冻和冷冻保鲜。冷却保鲜,温度在0℃~4℃左右,主要有撒冰法和水冰法两种。撒冰法是将碎冰直接撒到鱼体表面的保鲜方法,融冰水又可清洗鱼体表面,除去细菌和粘液,且失重小;水冰法是先用冰将清水降低至0℃,清海水为-1℃,然后把鱼类浸泡在水冰中,待鱼体冷却到0℃时即取出,改用撒冰保藏,此法一般应用于死后僵硬快或捕获量大的鱼,优点为冷却速度快。微冻保鲜主要有冰盐混合微冻法和低温盐水微冻法,应用于生产的尚不多。

水产品要长期贮藏,就必须经过冻结处理。冻结方法很多,主要有空气冻结、盐水浸冻结和平板冻结等。在我国,绝大多数采用空气冻结法。平板冻结法发展较快,冻结间的温度在-25℃以下,鱼体中心温度降至-15℃后,移入库温为-18℃以下的冷藏间冷藏,保藏时间为6个~9个月。水产品在冷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与冷却保藏时基本相同,主要是鱼体的颜色、组织结构和重量发生变化等,但在冷藏过程中的一切变化都极其缓慢。

干制保藏法 产品的干制加工就是在天然条件

和人为控制条件下,尽可能地除去水产品原料中的水分,或除去一定的水分再加以添加物,以防止细菌性的腐败,增强保藏性能的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它既包括日干、风干等天然干制法,也包括焙干、烘干、真空、冷却升华干燥等人工干燥方法。

腌制保藏 水产品的腐败主要是由于细菌和酶的作用,而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一般来说,细菌的发育所需水分在50%以上,水分含量的减少也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加食盐腌制过程中,由于食盐溶液的渗透脱水作用,使鱼体的含水量降低,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发育和酶的活性,从而延缓了鱼的腐败,达到了加工保藏的目的。

腌制方法主要有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渍法。干腌法又称盐渍法、撒盐法,它是利用固体食盐依靠鱼体中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盐渍鱼的方法。干腌时,由于食盐溶解吸热,使鱼体受到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但由于卤水不能立即形成,使盐渍时间延长。湿腌法又称盐水渍地,它是将鱼体放入容器中,注入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进行腌制的方法。该法广泛应用于生产淡水鱼,作为供应干制或熏制的原料,既方便又迅速,但不宜生产各种咸鱼。

混合腌渍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生产中,一种是预先将食盐擦于鱼体,装入容器后再注入饱和食盐水,鱼体表面的食盐随鱼体内水分的析出不断溶解,使盐水不被冲淡,既克服了湿腌法的缺点,又使盐渍过程迅速开始,避免了干腌法的缺点。另一种是先用盐水渍后再用干盐渍,或先用干盐渍后再用盐水渍。

罐藏法 水产品的罐藏就是将水产品密封在容器中,经温处理,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同时在防止外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借以获得在室温下长期存的保藏方法。它的生产过程是中预处理,包括清洗非食用部分的清除、切割、检剔、修整、预煮调味或直接装罐、加调味液或免加即干装,以及后经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等工序组成。生产上常用的罐藏容器大致可分为金属罐非金属罐两大类,金属罐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镀锡罐和涂料的镀锡铁罐———涂料罐。此外还有铝罐和铬铁罐。非金属罐中使用较多的是玻璃罐,占有很大比重。

行业现状

水产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基本国情出发,确立了“以养为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强资源养

护,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水产业发展道路。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7.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近70%,养殖区域从中东部延伸到西部各个省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是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远洋渔业起步并迈入了世界前列,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水产品出口已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出口额增速高于同期农产品近5个百分点。中国水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年均增长17%。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水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上半年国内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037.91亿元,实现增加值331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7%和11.27%。1~6月,全国水产品产量达到2530.43万吨,同比增长5.33%。其中,水产养殖产量1944.36万吨,同比增长6.65%;捕捞产量586.07万吨,同比增长1.15%。 

上半年,国内水产品平均市场价格为20.77元/公斤,比2012年上半年均价上涨6.07%,但涨幅同比回落3.08个百分点。2季度,海水、淡水产品价格均呈现平稳上涨走势,其中6月海水产品同比涨10%,淡水产品同比涨0.3%。 

市场消费行为

产品在我国动物产品消费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消费份额占比变化不大。消费量方面,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动物产品消费中的地位

水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动物产品消费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消费的主要水产品为鲜活、冷冻水产品,但随着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熟制干制品等产品需求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熟制干制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熟制干制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

运输方法

对虾运输法:将池养对虾放入冷却池中,使池水温度缓慢降至12~14℃,使之只能勉强活动,待体色微红,再把活对虾捞出装箱。采用此法,对虾一般可存话3~5天。

活甲鱼运输法:短途运输可采用蒲包篓装法,用线将1.5尺高的篓中隔成两层,并分层用湿蒲包加盖装运,每层可盛活甲鱼18~15斤。长途运输可用木桶加盖装运。其桶底应铺垫一层含水分的黄沙(禁忌用水浸泡),另夏天须防蚊虫叮咬,冬天须加稻草保暖。

活泥鳅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尼龙纺织袋等较严实的袋子装运、但要湿透水,鱼叠放厚度不宜超过一尺。长途运输如用桶加盖装运,须注入高出鱼体的水,再放入少量姜片和打散的鸡蛋,并适时换水,可保证多天运输。如将其置于5℃的环境中,则更利于远途运输。

活鳝鱼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水充分淋湿鱼体后盛入湿蒲包内并扎口,再放入加盖的鱼篓中,每只可容纳20斤。长途运输如每天换1~2次水,并保持荫凉,再放入少量的泥鳅或生姜,一周仍能保持鲜活。

保鲜

盐藏保鲜

1、盐藏的原理

盐藏是沿海渔民对海水鱼进行保鲜的传统方法。其保鲜原理是:利用食盐溶液的渗透脱水作用,使鱼体水分降低,通过破坏鱼体微生物和酶活力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湿度态参数(一般讲微生物菌体的生长繁殖所需水分为50%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2、盐藏保鲜方法

主要有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法。

· 干腌法是利用固体食盐与鱼体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盐渍保鲜;

· 湿腌法是将鱼体先放入盐仓,再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过饱和食盐溶液进行盐渍保鲜;

· 混合腌法是将干腌法和湿腌法有机结合运用。

冰藏保鲜

1、冰藏保鲜原理

即用天然冰或机制冰把新鲜渔获物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一种保藏海产品的方法,它通常称冰鲜。是继盐藏保鲜之后被渔民普遍采用的保鲜渔获物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冰藏保鲜不仅用来保鲜原料,而且亦直接用来生产冰鲜挑选品。用冰藏保鲜加工而成的冰鲜品有:冰鲜牙鲆、冰鲜河豚、冰鲜对虾等,主要出口日本。

2、冰鲜品加工方法

(以冰鲜鱼为例)如下:

(1)工艺流程。

①捕捞船操作工艺流程:原料鱼→水洗→放血→去脏→水洗→冷浸→装箱→加盖塑料布→加冰→贮藏。

②加工船或加工基地操作工艺流程:收购渔船交来的鱼货→挑选→过秤→装保温箱→加冰→封盖→刷唛头→贮藏→运输。

(2)工艺要点。

原料:

原料处理务必及时。一般要求拖网时间不超过2小时,从加工到运至飞机场不超过70小时。同时,在对原料处理时还必须做到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严禁摔打鱼体,冲洗要适度,不得损坏鱼体表面的粘膜。

放血去脏:

对冲洗干净的鱼要当即从鱼体腹面尾部向上3厘米左右的脊骨部刺孔放血,孔宽1厘米左右(为使放血干净彻底,必须刺断脊骨);放净血后,接着在其背侧肛孔到鳃部斜开或纵开一个8厘米以内的刀口,然后用手将内脏取出,去脏要彻底干净;最后将鱼体洗净。

冷浸:

去脏洗净后的鱼应立即放入0~5℃的冷海水中浸泡2~3分钟,使鱼体降温后双手托出,置于洗净木箱或塑料箱中。

装箱:

渔船上所用鱼箱不易过大或过小,一般按鱼体长度来定箱的大小,箱内放鱼一般占箱容量的40%~60%。在鱼体上加盖好塑料布后再加冰。加冰量以气温条件而定,气温高时用冰量不得少于鱼重的60%,冰面要低于箱高1厘米,以防码垛时压坏鱼体。装箱后要及时入舱。

扒运加工:

应立即分级挑选,对于在渔船上贮藏超过48小时的要严格检验其质量,过鱼时手工操作,轻拿轻放,严禁摔鱼箱。

水洗挑选:

对质量好的鱼品根据其情况看是否需用水洗,若卫生条件好可不洗,若卫生条件不够理想,则要用7℃以下干净海水清洗,然后按鱼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分选、严防串等串级串品种,选好鱼放入干净带孔的塑料箱内,控水5分钟后称重。

称重:

挑选好鱼进行过秤定量,并于鱼箱上注明。控水后的鱼原则上不让水(但在实际生产中常酌情让水)。每箱装鱼量不超过12千克。

装箱:

首先对泡沫箱进行预冷却,冷却方式有冰预和冰舱内预冷。然后将箱内衬一长方形尼龙袋,再加4~6袋约2~3千克的袋冰,将其摊平衬底,将鱼斜顺摆于冰袋上,头向双端,鱼腹向下摆好,上面再摊加4~6袋碎冰,再折上衬袋口,并立即加盖封箱,且箱底接触部要加免水胶带顺封一周。

封箱刷唛头:

将外包装大纸箱刷好唛头,将箱底封好,然后将已封毕的泡沫箱外套一大尼龙袋,并将袋口折平封好,再将其装入外包装大纸箱中,封口。

贮藏:

包装好的鱼成品要存放在阴凉干净处,有条件的可在不致冻结的低温下冷藏。

化学保鲜

1、概念

化学保鲜就是在水产品加入对人体无害的化学物质,以延长保鲜时间、保持品质的一种保鲜方法。

2、分类

· 防腐剂——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称之为防腐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微生物发育减缓或停止;

· 杀菌剂——就是能够有效地杀灭食品中微 生物的化学物质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

· 抗氧化剂——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有的是作为氢或电子供给体,阻断食品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还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达到抗氧化效果。

3、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水产品保鲜剂的优劣:

a、看发泡性

好的保鲜剂能显著提高产品在加工、冷冻、烹饪等过程中的重量及其持水性,防止产品在货架、冷冻、烹饪过程中的水份流失。

b、看鱼品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好的保鲜剂通过乳化熬合作用,可使本产品分子与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间形成乳化熬合状态,从而提高产品的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c、看鱼品色泽

好的保鲜剂能在水产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护膜,能有效地保持水产冻品的新鲜性,防止储藏过程中水及营养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食物色泽稳定、外形美观、口感鲜美。

微冻保鲜

1、概念

微冻保鲜是将水产品的温度降低至略低于其细胞汁液的冻结点,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的一种保鲜方法。

2、原理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酶的活性,减缓脂肪氧化,解冻时鱼体液汁流失少、鱼体表面色泽好。

3、缺点

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

低温保藏食品应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区域,否则容易引起冻害。

冷海水保鲜

1、概念:

冷却海水保鲜是将渔获物浸渍在温度为0~-1℃的冷海水中的一种保鲜的方法。

2、优缺点:

优点:冷却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鱼货,操作简单,保鲜效果好,又可用吸鱼泵半年鱼货、减轻了劳动强度

缺点:鱼体吸取水分和盐分,使鱼体膨胀、鱼肉略咸,体表稍有变色,以及由于船身的摇动而使鱼体损伤和存在脱鳞现象。另外,海水产生的泡沫也造成污染,鱼体鲜度下降速度比同温度的冰藏鱼要快,加上冷却海水装置需一次性投资,船舱制作的要求高。由于以上缺点,影响了冷却海水保鲜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栅栏枝术

栅栏技术是将制约食品保藏的各种因素巧妙结合应用的综合方法。日本小野食品兴业株式会社“新含气调理杀菌技术”应用了栅栏技术,利用食品原材料调味烹饪的减菌化处理、多阶段快速升温和两阶段急速因子,低强度协同作用,控制微生物细菌,常温下水产品能保存6个月以上,且较好地保存了水产品能保存6个月以上,且较好地保存了水产品原有的风味和口感。“真空冷却红外线脱水技术”,利用食用酒精减菌、抽真空脱水、气体置换包装、冷藏等因子的协同作用,水产品可冷藏保鲜1个月左右。

活鱼暂养

1、保鲜海产品种类

主要是真鲷、鲈鱼、河魨、牙鲆、对虾、海蟹、海参、文蛤、杂色蛤等。

2、依据使用容器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种是简易的暂养方式,即将鲜活水产品置入水密性较好的敞口容器中保活。此方法设备及操作简单,但需要海水多,存养的鱼、虾少;

(2)另一种是较先进的暂养方式,则要求贮备容器有一定的恒温能力和水质净化功能,它不但能根据不同的鱼类选择较为适宜的最低水温,以保证活鱼虾基本的代谢,而且能控制活鱼、虾排泄氨态氮化合物浓度、水溶性有机物浓度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另外,还能通过增氧设备不断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这种先进的暂养方式有以下优点:

①保活期较长,一般品种保活期为3~10天,个别品种保活期达10天以上,对虾暂养1个月后存活率高达93%;

②贮备容器利用率高,同样容积的贮备容器中贮放鱼、虾密度比传统暂养方式提高10~20倍,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活品死亡率低。

加工与保藏

水产品捕捞后,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鲜措施,很容易腐败变质,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水产食品加工和保藏方法,供大家参考:

冷却、微冻、冻结和冷藏 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和酶的活动都与温度有关,降低温度,微生物就会停止繁殖,甚至死亡,酶就会减弱或失去分解能力。因此,当水产品置于低温环境时,就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延长水产品的保藏期限。

低温保鲜根据保藏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冷却、微冻和冷冻保鲜。冷却保鲜,温度在0℃~4℃左右,主要有撒冰法和水冰法两种。撒冰法是将碎冰直接撒到鱼体表面的保鲜方法,融冰水又可清洗鱼体表面,除去细菌和粘液,且失重小;水冰法是先用冰将清水降低至0℃,清海水为-1℃,然后把鱼类浸泡在水冰中,待鱼体冷却到0℃时即取出,改用撒冰保藏,此法一般应用于死后僵硬快或捕获量大的鱼,优点为冷却速度快。微冻保鲜主要有冰盐混合微冻法和低温盐水微冻法,目前应用于生产的尚不多。

水产品要长期贮藏,就必须经过冻结处理。冻结方法很多,主要有空气冻结、盐水浸冻结和平板冻结等。在我国,绝大多数采用空气冻结法。近年来,平板冻结法发展较快,冻结间的温度在-25℃以下,鱼体中心温度降至-15℃后,移入库温为-18℃以下的冷藏间冷藏,保藏时间为6个~9个月。水产品在冷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与冷却保藏时基本相同,主要是鱼体的颜色、组织结构和重量发生变化等,但在冷藏过程中的一切变化都极其缓慢。

干制保藏法 产品的干制加工就是在天然条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尽可能地除去水产品原料中的水分,或除去一定的水分再加以添加物,以防止细菌性的腐败,增强保藏性能的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它既包括日干、风干等天然干制法,也包括焙干、烘干、真空、冷却升华干燥等人工干燥方法。

腌制保藏 水产品的腐败主要是由于细菌和酶的作用,而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菌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一般来说,细菌的发育所需水分在50%以上,水分含量的减少也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加食盐腌制过程中,由于食盐溶液的渗透脱水作用,使鱼体的含水量降低,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发育和酶的活性,从而延缓了鱼的腐败,达到了加工保藏的目的。

腌制方法主要有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渍法。干腌法又称盐渍法、撒盐法,它是利用固体食盐依靠鱼体中析出的水分形成食盐溶液盐渍鱼的方法。干腌时,由于食盐溶解吸热,使鱼体受到一定程度的冷却作用,但由于卤水不能立即形成,使盐渍时间延长。湿腌法又称盐水渍地,它是将鱼体放入容器中,注入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进行腌制的方法。该法广泛应用于生产淡水鱼,作为供应干制或熏制的原料,既方便又迅速,但不宜生产各种咸鱼。

混合腌渍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生产中,一种是预先将食盐擦于鱼体,装入容器后再注入饱和食盐水,鱼体表面的食盐随鱼体内水分的析出不断溶解,使盐水不被冲淡,既克服了湿腌法的缺点,又使盐渍过程迅速开始,避免了干腌法的缺点。另一种是先用盐水渍后再用干盐渍,或先用干盐渍后再用盐水渍。

罐藏法 水产品的罐藏就是将水产品密封在容器中,经温处理,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同时在防止外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借以获得在室温下长期存的保藏方法。它的生产过程是中预处理,包括清洗非食用部分的清除、切割、检剔、修整、预煮调味或直接装罐、加调味液或免加即干装,以及后经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等工序组成。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罐藏容器大致可分为金属罐非金属罐两大类,金属罐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镀锡罐和涂料的镀锡铁罐———涂料罐。此外还有铝罐和铬铁罐。非金属罐中使用较多的是玻璃罐,占有很大比重。

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全世界的水产品年产量维持在1.2亿吨左右。由于国际社会对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国都加强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对于公海的渔业资源也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加以保护。在此情形下,海洋捕捞水产品的产量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今后水产品的供给量对养殖业的依赖性会有所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国际贸易也将越来越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发展。目前,我国主要水产品出口情况为:

鳗鱼

世界鳗鱼养殖主要分布于我国大陆、台湾省、日本和韩国,近几年的总产量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我国大陆的养殖年产量占世界养殖年产量的70%多。世界鳗鱼出口量约为13——14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约为10——11万吨、中国台湾省1.5——2万吨、欧洲1.5万吨,我国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75——83%,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为85%以上。

鳗鱼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港澳、东南亚、美国及加拿大。日本市场上的年销售量达13——14万吨,其中进口11——12万吨,且市场基本稳定;韩国市场上的年销售量约为1——1.3万吨,呈连年上升趋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欧洲市场上的年销售量为2万吨左右,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港澳和东南亚市场的目前年销售量为烤鳗1000多吨、活鳗3000多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年销售烤鳗2000——4000吨,有待开拓。我国国内的活鳗年销售量为3——4万吨,人均不到30克,而我国的台湾省人均年消费量为60克,日本则高达1000克以上,可见国内的鳗鱼市场还很大。

罗非鱼

因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上的传统鱼片如狭鳕、青鱼、鲽鱼等供应明显不足,而罗非鱼以其无肌间刺、易于繁殖和养殖,适合于加工等特点而成为首选替代品种,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水产品贸易对象。1998年我国罗非鱼的出口量仅473吨;2001年则增长到13590吨,2002年又猛增到3.2万吨。目前,美国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量仍在上长。

虾类及其加工产品 虾类及其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水产品贸易额的20%。世界虾类的出口主要依赖于其养殖业,2000年世界养殖总量为80多万吨。泰国为22万吨,我国为21万吨。我国的虾类出口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因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贝类

(贻贝、扇贝、牡蛎、蛤类等)

1999年世界贝类的贸易量为47.5万吨,其中我国占26%(12.2万吨).其次是荷兰(5万吨)。日本和法国是主要进口国,1999年法国的进口量为6.7万吨位。2002我国的出口量为6.9万吨,创汇额为1.1亿美元。我国贝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货源充足,生产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但因我国海域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

蟹类

1999年世界蟹类的产量为140万吨;年出口鲜、冻蟹为16.6万吨,出口额为7.6亿美元;出口量较1990年增长36%。加拿大出口量最大,为4万吨,2.1亿美元;其次是泰国;二者分别占24%和16%。世界年出口加工蟹约3万吨,2.4亿美元。2001年我国出口9900吨,1.34亿美元;但同时我国还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海产蟹。日本是鲜、冻蟹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达12.3万吨;美国是加工蟹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约在1.5万吨左右。

2002年世界蟹类的贸易量为3.2吨,6343万美元。2002年我国出口蟹类产品由于蟹类的资源有限,今后的世界贸易将主要依靠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海水蟹类的养殖规模还较小,国内的市场也较大,近期内还难以形成出口规模;河蟹是我国特有品种,消费群体以华人为主,市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

海水养殖鱼类

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有许多品种可供出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河鱼屯、军曹鱼、大黄鱼、牙鲆、大菱鲆等。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总体养殖规模较小,难以开成规模效益,也不利于加工升值;二是某些产品的市场单一,大多局限于东南亚市场,而河鱼屯鱼等则仅限于日本市场,市场价格受制于人;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产销平衡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四是饲料技术还没有解决,大多使用野杂鱼,不仅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浪费,污染养殖水质,也造成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头足类

2002年我国头足类产品出口量为37.7万吨,出口额7.7亿美元;其中45%为来料加工贸易,55%为一般贸易。头足类主要是资源类产品,近100%为捕捞产量。

海产底层鱼类 因国内资源问题,我国出口的鱼片主要是来料加工,其中以鳕鱼为主。

鱼粉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进口国。1999年进口量为63万吨,3.7亿美元;2002年进口量增长为95.8万吨。

此外,欧盟市场对淡水小龙虾的需求量、东南亚市场对河蟹的需求量、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对鱼糜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有:

(1)药物残留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出口的首要问题,成为国际对我国出口水产品限制的主要理由。

(2)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低,2000年国际水产品贸易额552亿美元,我国仅占7%。

(3)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尽管我国水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4个国家的总量就达出口总量的85%。

(4)出口结构不合理,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和冰鲜鱼类。

(5)水产品季节性生产和国际市场均衡需求矛盾突出。

(6)行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恶性竞争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从世界范围考察,渔业生产和水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未多集中于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品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在世界渔业各国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70%以上,可养殖水域和渔业劳动力资源都非常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具有继续发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巨大优势。

养殖

有机水产品的市场发育有机水产品的消费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时尚追求,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一项对欧洲消费者的调查表明,有17%的被采访人群经常性的购买有机食品,51%的间断性购买,总购买人群达2/3以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出于自身健康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购买有机食品。

有关报道说2000年估计全球有机水产品的生产量仅为5000吨左右,约占当年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0.01%,占当年欧洲水产养殖量的0.25%,且主要产自欧洲。

我国有机水产品的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生产规模和产量还都极为有限。2005年,全国共有有机水产品认证面积250万亩,204个产品,产量为4.7万吨,产品的国内销售额为63163万元、出口创汇额为3920万美元。有机水产品的产品数约占有机农产品总数的16%。

有机水产品养殖业的基本含义有机水产品的养殖业是指建立一种水产品生产系统,该系统保护和促进它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和功能,致力于从依靠外部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向光合作用、废物重新利用以及尽可能地利用本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转变,而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投入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和原料性饲料,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从苗种、投入品、养殖过程、收获、加工和储运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

这种生产系统具有积极的社会、环境、生态和经济效益。它通过采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为众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开发生存网络,使用当地的资源和循环使用废物来平衡其投入和产出,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化学药物和基因工程生物体及其产品,通过使用有机投入物来循环使用营养物质,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建立生态上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基础。

有机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根本目标:一是发展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系统;二是禁止使用无机肥料、化学药物和化学试剂及基因工程制品;三是具有严格的环境影响监测网络和管理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四是控制养殖密度,建立最佳效益点或最佳投入点的养殖投入模式,提倡合理的和互补的多品种养殖模式;五是在养殖产品的捕捞、运输、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将各种形式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六是充分考虑养殖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活需求和条件,使水生生物的福利最大化,即根据养殖动物的自然生活和生态习性,模拟建造对其适宜的生态系统来生产。

有机水产品养殖业标准:有机水产品养殖业标准最初是由国际有机农业认证机构Naturland联合会提出的,其首要要求是不使用化学品,尤其禁止使用无机化学肥料以及杀虫剂。随着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有机水产品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业者愿意进行有机认证。但由于有机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其标准也随着工业的发展及消费者和环境利益需要而不断地改写与完善。

目前,国际上许多认证机构已经依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制定了各自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主要针对农产品和畜牧业),但有关水产养殖业的标准还不多。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于2000年初步制定了有机水产养殖业标准。该标准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包括标准应用范围、有机水产养殖的转换、养殖场的选择、养殖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环境保护、捕捞和加工等。

有机水产品养殖业的特点尽管有机水产品养殖业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经过分析和比较,其比传统水产养殖业有着许多优越性和特点,汇总起来有以下几点:

以环境友好生产为目标。在传统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大量营养物(即残饵、肥料等)没有被养殖生物所充分利用,造成较大浪费。这些营养物质残存于养殖水体中,当其被排放到周围水体后,就会污染周围水质,破坏生态环境,影响自然水域的生物生存和生活。而有机水产品养殖业通过系统的方法,并结合物理、生物养殖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控制点为:一是提高饵料质量,改进投喂方式,减少残饵,降低有机物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是通过设置缓冲区来防止疾病的扩散,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三是禁止使用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产品,主要依靠高次的营养和循环利用、严格产地环境管理来维持养殖系统的生产力,尤其是控制氮磷的排放量;四是对养殖水和污水排放实行严格地监测,严格控制养殖水质的变化,为合理用水和保护环境提供准确依据。

以预防疾病为前提。预防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有机水产品养殖模式要求对养殖过程实行严格管理,有效预防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相比,有机水产品的养殖的基本规定都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如设置缓冲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养殖动物外逃和外来物种进入养殖系统、养殖水体不与外界交流等。

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从理论上讲,有机水产品养殖业对提高产品质量方面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有机水产品养殖方式将受化学物质和基因工程产品的污染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二是在有机水产品养殖生产系统中,使用有机肥料和严格地管理措施,可以使养殖动物更加广泛和平衡地吸收营养元素。

品种选择

为发挥浅水型池塘的内在生产潜力,选择以下养殖品种,可使养殖户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养殖罗非鱼罗非鱼具有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浅水型池塘水位浅,水温上升快,相对温度高,正好适应罗非鱼的生长特点,与养四大家鱼相比,更能发挥浅水型池塘的作用,经济效益明显。另外,浅水型池塘便于捕捞底层鱼类,正好解决了罗非鱼难捕的困难。

养殖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属热水性鱼类,生活水温为12~35℃,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它具有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易捕捞、体形好等特点。3.3厘米的鱼种,当年可长到0.5公斤左右,实属浅水型池塘养殖的好品种。

养殖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营养丰富、易饲养及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能进行鱼、螺混养,每亩可产虾 70~90公斤,经济效益比养鱼提高50%以上。浅水型池塘水温上升快,相对池底面积也不减少,给罗氏沼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是内销和出口的抢手货。

运输方法

活对虾运输法:将池养对虾放入冷却池中,使池水温度缓慢降至12~14℃,使之只能勉强活动,待体色微红,再把活对虾捞出装箱。采用此法,对虾一般可存话3~5天。

活甲鱼运输法:短途运输可采用蒲包篓装法,用线将1.5尺高的篓中隔成两层,并分层用湿蒲包加盖装运,每层可盛活甲鱼18~15斤。长途运输可用木桶加盖装运。其桶底应铺垫一层含水分的黄沙(禁忌用水浸泡),另夏天须防蚊虫叮咬,冬天须加稻草保暖。

活泥鳅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尼龙纺织袋等较严实的袋子装运、但要湿透水,鱼叠放厚度不宜超过一尺。长途运输如用桶加盖装运,须注入高出鱼体的水,再放入少量姜片和打散的鸡蛋,并适时换水,可保证多天运输。如将其置于5℃的环境中,则更利于远途运输。

活鳝鱼运输法: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水充分淋湿鱼体后盛入湿蒲包内并扎口,再放入加盖的鱼篓中,每只可容纳20斤。长途运输如每天换1~2次水,并保持荫凉,再放入少量的泥鳅或生姜,一周仍能保持鲜活。

药物控制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控制的意义

由于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具有三致作用、毒性损伤、激素样作用等危害,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因此,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控制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水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近几年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因药物残留问题屡遭禁运,首先是2001年9月,欧盟因氯霉素残留问题将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冻虾产品纳入快速预警机制;2002年1月31日,欧盟食物链与消费品管理委员会通过决议,自2月1日起全国暂停从我国进口动物性产品;2002年3月,日本厚生省对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动物源性产品实行严检,并向我方通报从福建进口的鳗鱼产品中检出大量氯霉素残留,同时公布了11种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

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养殖业要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严格控制药物残留。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渔药残留控制力度,完善工作,严格管理,把残留监控工作提上一个更高的水平。避免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发生类似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的“二口恶英”事件和法国的“李氏杆菌”事件,加快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

⑴根据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合理用药

药代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并以数学作为手段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变规律。研究药动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研究,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转变规律,弄清药物的疗效、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及蓄积程度,从而为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水产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主要与使用药物的品种、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间隔时间及动物种类有关。不同的药物种类,不同的动物品种,不同的药物剂量,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在器官组织中残留的浓度不同,为合理使用渔药,应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合理确定停药期,使水产品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在上市前降到最大允许范围内,降低残留的危害。

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关于水产动物食品安全性的整体认识,引导水产养殖者科学用药,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由于我国过去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倾向,同时我国也尚未全面开展对水产品药物残留的常规检验。所以许多养殖者未认识到药物残留问题的严重性。有关部门应开展广泛的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全民关于水产动物食品安全性的整体认识,自觉地抵制药物残留超标和有违禁药物的水产品,使药物残留水产品没有存在的市场。

同时引导水产养殖者自觉遵守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在国家允许的药物品种范围内多用一些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型渔药(如微生物制剂、低聚糖、酶制剂等)。少用一些易产生耐药性和残留高的品种,坚决不用禁用品种,严格执行休药期,倡导科学用药和健康养殖,以降低水产动物产品中药物的残留量,提高水产品质量。

⑶加强和完善我国渔药残留的监控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工作,现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检验机构和技术队伍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纷纷立法,对兽药、杀虫剂、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以及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等进行严格的监控。我国对水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控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主要表现在:

①养殖过程中既没有相应的质量都督部门,出没有设置岗位和人员,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没有将危害因素控制在最初阶段,也正因为如此,欧盟认为我国政府在渔药残留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如缺乏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及残留检测方法和技术等。由于没标准的检测方法,如今在进行氯霉素检测时,一些企业完全按照平时积累的经验进行自检,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③残留检验机构网络不健全,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不能对全国的水产品安全卫生问题作出预报,不能对突发事件作出有效的快速反应。

对于如今的现状,我国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建立和完善水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依法开展水产品无公害临界控制的检验检疫工作。制定出台水产饲料和水产品安全标准,从药物的使用、残留指标控制到违规的处罚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律监控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②加强药物残留的方法和标准建设,在标准制定中要突出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质量标准、渔药使用规范、药物残留限量及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制定。同时,标准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产品标准的制(修)定,还包括操作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统一。尽快颁布《水产品禁用药物目录》和《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依法管理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市场准入;

③加快国家级、部级及省地级药物残留检测机构的建立和建设,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药物残留检测网络机构,便于开展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加强药物残留的监控力度;

④不定期地对养殖(户)、水产品加工厂进行药物残留的实际监控检测工作。摸清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状况,为制定今后全国的残留监控工作提供依据;

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我国的药物残留监控工作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采用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引入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HACCP),提高水产品质量,树立中国水产动物在国际贸易中的安全卫生形象。

总之,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事,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彻底防范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控制水产养殖中药残留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但要搞好这项工作,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兽药管理部门、质检部门、水产养殖者、饲料企业、渔药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等共同努国,以及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品种选择

为发挥浅水型池塘的内在生产潜力,选择以下养殖品种,可使养殖户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养殖罗非鱼罗非鱼具有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浅水型池塘水位浅,水温上升快,相对温度高,正好适应罗非鱼的生长特点,与养四大家鱼相比,更能发挥浅水型池塘的作用,经济效益明显。另外,浅水型池塘便于捕捞底层鱼类,正好解决了罗非鱼难捕的困难。

养殖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属热水性鱼类,生活水温为12~35℃,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它具有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易捕捞、体形好等特点。3.3厘米的鱼种,当年可长到0.5公斤左右,实属浅水型池塘养殖的好品种。

养殖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营养丰富、易饲养及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能进行鱼、螺混养,每亩可产虾 70~90公斤,经济效益比养鱼提高50%以上。浅水型池塘水温上升快,相对池底面积也不减少,给罗氏沼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养殖出的罗氏沼虾,是内销和出口的抢手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