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彘蜂

水彘蜂

浅水生虫类
水彘蜂(蚂蟥),在云南令人谈虎色变的“水彘蜂”,是种浅水生虫类,十分喜欢附着在漂浮的物体上产卵,虫卵见水就活,就像是干海绵吸收了水分一样,迅速膨胀,身体变成白色手指肚大小的水彘,两侧长出小指盖一样的鳍状物,游动的速度极快,咬起人来虽然厉害,但是飞不出水面。象肥蛆一样的“水彘蜂”营养价值极高,是水蛇水蟒最喜欢的零食。水彘蜂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上游、 金沙江水系、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
    中文名: 拉丁学名:Hirudo 别名: 界:动物界 门:环节动物门 亚门: 纲: 亚纲: 目:颚蛭目 亚目: 科:水蛭科 亚科: 族:水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长江上游、 金沙江水系、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水彘蜂(shui,zhi,feng) 别称:重庆称蚂蟥 学名:水蛭

基本介绍

水彘蜂:在云南令人谈虎色变的“水彘蜂”,是种浅水生虫类,十分喜欢附着在漂浮的物体上产卵,虫卵见水就活,就像是干海绵吸收了水分一样,迅速膨胀,身体变成白色手指肚大小的水彘,两侧长出小指盖一样的鳍状物,游动的速度极快,咬起人来虽然厉害,但是飞不出水面。象肥蛆一样的“水彘蜂”营养价值极高,是水蛇水蟒最喜欢的零食。

形态特征

可供参考现实物种:水蜂子,只不过非虫而是鱼。白缘,俗名水蜂子,

全长20厘米,外侧颏须约等于头长。胸鳍和背鳍具有3枚毒刺。肛门距腹鳍后端近于距臀鳍起点。各鳍边缘呈白色或淡黄色。 分布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层鱼类。耐低温,抗寒能力强。生存水温为0~2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6~15摄氏度;冰点状态下1小时(水面结冰)后,虽停止部分活动,但仍可在最适温度下恢复生机。耐低氧,皮肤和鳃的呼吸功能强。最适温度下,在湿润的地面,能存活12小时以上;无需增氧,可在500mL水的烧杯中生存1个月以上。

蚂蟥身体背腹扁形,前端较窄,全体成叶片状或蠕虫状。体节固定,一般为34节,末7节愈合成吸盘,固体节可见的只有27节,每体节又分为数体环(体内无隔膜)。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大多无刚毛,真体腔缩小,有环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环节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是身体分体节和有了真体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