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脚女

殿脚女

《大业拾遗记》中的典故
殿脚女,典故名,典出《大业拾遗记》。据说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下扬州的船队需要大批拉纤的民夫,这些民夫有男有女,这些人统称“殿脚”,而牵挽龙舟的女子称为”殿脚女“。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 民间 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垫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1]
  • 本名:
  • 别名:
  • 字:
  • 号:
  • 所处时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中文名:殿脚女
  • 拼音:diàn jiǎo nǚ
  • 解释:隋炀帝时牵挽龙舟的女子。
  • 出处:《大业拾遗记》

详细释义

典源

《大业拾遗记》

大业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东都。宫女半不随驾,争泣留帝,言辽东小国,不足以烦大驾,愿择将征之。攀车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戏飞白题二十字,赐守宫女云:我梦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 年。车驾既行,师徒百万前驱。大桥未就,则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浚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帝离都旬日,幸宋何妥所进车。车前只轮高广,疏钉为刃。后只轮庳下,以柔榆为之,使滑劲不滞。

使牛御马(车名)自都抵汴郡。日进御女车。车<车宪>垂鲛绡纲,杂缀片玉鸣铃,行摇玲珑,以混车中笑语,冀左右不闻也。长安贡御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骏憨多态,帝宠爱之,特厚。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名,采者异而贡之。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花外殷紫,内素腻,菲芬粉蕊,心深红,跗争两花,枝干烘翠,类通草,无刺。叶圆长薄,其香气农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帝令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

时诏虞世南、草征辽指挥德音敕于帝侧,宝儿注视久之,帝谓世南曰:"昔传飞燕可掌上舞,朕常谓儒生饰于文字,岂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宝儿,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应诏为绝句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上大悦。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舟前为舞台,台上垂蔽日帘,帘即蒲泽国所进,以负山蛟睫幼莲根丝贯小珠间睫编成,虽晓日激射,而光不能透。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缕金楫,号为殿脚女。

《炀帝开河记》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垫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释义

据说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下扬州的船队需要大批拉纤的民夫,这些民夫有男有女,这些人统称“殿脚”。而牵挽龙舟的女子称为”殿脚女“。

相关阅读

隋炀帝下扬州是众人皆知的故事。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下扬州的船队自洛阳出发,前后绵延二百余里。批彩拉纤的民夫就有八万多人其中有男有女,这些人统称“殿脚”。行进途经各地,都有官员迎送,声势浩大,空前绝后。

据说,船队在行进途中,偶有短距离的水路不畅,隋炀帝突发奇想,命令“陆地行舟”,特地挑选年轻貌美的“殿脚女”千余人专门为其乘坐的龙舟拉纤。这些“殿脚女”一丝不挂,拉着龙舟前进。陆地上铺满黄豆,船在上面滑行。“殿脚女”脚下踩着黄豆,人站不稳,成堆成排地跌倒在地,隋炀帝看得心花怒放,抚掌大笑。他还嫌不够刺激。致令男女殿脚各数百人,前后交叉排列,“男殿脚”面朝前方背纤,“女殿脚”面向后方拉纤。脚踩黄豆的殿脚们常跌成一堆,男子趴在女子身上是正常的现象,隋炀帝还出其不意地用刀割断纤绳,男女殿脚们成排成堆地跌倒在地,引得龙舟上的人笑声不断。说来真是荒唐之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