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

残胃癌

胃手术后胃癌
良性消化性溃疡手术5~10年后,残胃可发生腺癌,称为残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因此其既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内,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单纯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全胃内。一般认为应限于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胃癌,若因恶性病变而作手术者则应指手术后20年以上发生的胃癌。残胃癌占胃癌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 中文名:残胃癌
  • 外文名:
  • 别名:胃手术后胃癌
  • 英文名: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
  • 季节分布:四季
  • 就诊科室:肿瘤科
  • 发病部位:腹部
  • 是否常见:常见。残胃癌约占同期胃癌患者的1%-5%,发病率逐年升高。
  • 多发群体:胃大部分切除后5年以上患者
  • 常见发病部位:胃
  • 临床症状:进食后饱胀,体重下降,上腹痛
  • 并发症:胃穿孔,癌转移,营养并发症
  • 是否纳入医保:是
  • 诊断:胃镜即可明确诊断
  • 如何治愈:经过专业医生指导治疗,但本病治愈率较低
  • 疾病类型:·腺癌(常见)·乳头状腺癌(少见)·管状腺癌(少见)·黏液腺癌(少见)·印戒细胞癌(少见)·肠鳞癌(少见)

概述

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残胃癌这个概念。-上个世纪,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主要就是手术为主,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很有效的抑酸药。那时良性消化性溃疡的病人,通常采取胃大部切除术。到上世纪80-90年代时就会发现,部分患者的残留的胃体上长出了肿瘤,这时专家就提出了残胃癌这样一-个名词和概念。同样胃癌手术以后,也有残胃癌问题,有些病人若干年以后也会出现残胃癌。所以为了区别是因为手术上的复发,还是重新长出来的肿瘤,专家就提出了一个时间的概念。残胃癌是指胃大部手术以后,至少五年或五年以后,残胃上出现肿瘤,这个叫残胃癌。比如做个胃癌手术,做完以后2-3年,胃上又出现一个肿瘤,这时就不考虑残胃,最多考虑是因为复发或者转移。但是五年以后,考虑.应该是再发的或者新发的,这时就叫残胃癌。

残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亦称胃手术后胃癌。因其既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内,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单纯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全胃内。一般认为应限于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胃癌,若因恶性病变而作手术者则应指手术后20年以上发生的胃癌。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从胃手术至残胃癌发生的间隔时间文献报告不一,平均为13~19年,最长间隔为40年,少数病例短于10年。一般认为,胃手术后15年内,残胃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的胃癌为低,而术后15年以上,发生率逐渐增高,至术后20年以上,其发生率则较一般人群高出6~7倍。因此,过去认为早期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胃溃疡恶变的观点,现已被否定。胃与十二指肠手术切除后残胃癌的发生率两者大致相仿。残胃癌的发生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胃次全切除术后作毕氏Ⅱ式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者比毕氏Ⅰ式者更易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的好发部位是吻合口,但亦可弥漫发生于整个残胃。

病因

残胃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术后胃内环境改变及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有一定关系。胃切除后胃酸缺乏与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胃内呈低酸状态,有利于细菌繁殖,可能为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质的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另一方面,胆汁等碱性十二指肠反流物的长期刺激,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加重慢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使局部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导致癌变。又因胃黏膜屏障的受损,使致癌物质能直接与胃黏膜接触,从而促使癌的发生。

症状

残胃癌的症状和胃癌相似,早期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不适,当出现症状时是在进展期或者是晚期,也不会有什么前兆。早期的残胃癌可能会出现一些腹部无规律的疼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等消化道不良的症状,进一步进展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的出血、贫血、黑便、乏力、体重减轻等,通过胃镜进行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残胃癌的治疗和胃癌一样,早期进行手术治疗配合化疗,晚期只能进行营养支持、止痛等对症治疗。

【诊断】

由于手术改变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X线钡餐造影常可遗漏较小的病灶,故确诊率为50%左右。

胃镜检查并作可疑部位的粘膜活检,是诊断残胃癌的主要方法,其确诊率在90%以上。

检查

1.血CEA

可升高,当癌变向后壁、胰腺侵及时,血CA199亦可升高。当腹腔淋巴结肿大侵及肝门时,可有肝功及血胆红素升高。

2.钡餐检查

可见残胃体积变小,胃壁黏膜不规则,有隆起或溃疡缺损,重则出现吻合口狭窄,胃液滞留现象。

3.胃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残胃局部不规则隆起,中有溃疡,病灶大多近吻合口,亦有胃底近贲门处。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B超检查

B超检查,可在口服造影剂后见局部胃壁增厚及不规则隆起,有时可探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而超声内镜检查更进一步了解病灶侵及胃壁的层次,局部活检更能明确诊断。

状者,应考虑为残胃癌的可能。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残胃癌局部糜烂渗血,可引起慢性消化道出血。当癌变侵及胃壁血管可引起大出血,甚至有出血性休克。

2.贫血

反复少量多次出血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当肿瘤侵及胃体、胃底时亦可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3.梗阻

当癌肿侵及贲门口可出现吞咽困难,当癌变在吻合口,影响胃内容物排空可出现呕吐,甚至输出口梗阻症状。

4.腹水

少数病人局部病灶不明显或由胃壁向腹膜浸润,可出现腹水及腹壁浸润现象。在腹水中可找到肿瘤细胞,腹水内CEA及LDH、GGT高于血内指标。

治疗

残胃癌一旦确诊,尽早手术切除,手术中应尽量切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当发现肝有转移时,可作肝病灶切除或局部固化。术后化疗同胃癌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残胃癌,可参考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疗及局部治疗等,可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治疗原则】

残胃癌一经确诊,治疗原则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残胃癌手术主张采取全肠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一般采取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即切除全部胃、幽门下3-4cm切除十二指肠,食管胃交界部以上3-4cm切断食管,清扫淋巴结,切除大网膜、网膜囊,根据情况切除脾脏,消化道重建肠型食管,胆总管空肠吻合。如果术中探查明确皮门有肿大淋巴结,建议采取保胰切脾,彻底清扫脾门淋巴结。

化学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多柔比星、顺铂

1.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根治及治愈机会。

2.术后辅助化疗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化疗、腹腔内化疗、持续性腹腔温热灌注和淋巴靶向化疗等。

3.单一药物化疗:只适用于早期需要化疗的病人或不能承受联合化疗者。

4.主要可应用药物有多柔比星、顺铂等。

中医治疗

选用针刺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残胃癌的上腹部不适症状。部分中医药物可配合西医化疗,在治疗残胃癌时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学】

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后,胃呈低酸或无酸状态,加以胃泌素分泌下降使保护性粘液减少,胃粘膜逐步萎缩。而胃手术后的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反流更损害胃粘膜,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乃是残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胃手术后胃酸减少,有利于细菌在胃内的生长繁殖。细菌毒素及胆汁被细菌分解的代谢产物,可有促癌作用。而含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更能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在这些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下,胃粘膜可能癌变。

胃手术后的疤痕、甚至不吸收缝线的刺激,亦可能是残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总之,胃手术改变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胃更多地暴露于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之下,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残胃癌即可发生。

【临床表现】

与一般胃癌大致相仿。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始突然发生胃纳减退、体重减轻、粪便隐血,以及中上腹持续性疼痛且不能被制酸解痉药物缓解等症状,为残胃癌的常见临床表现。

【预防】

1.具有胃癌高风险因素病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助于预防胃癌发生。

2.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残胃等。

【预后】

常因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恶劣。残胃癌行次全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和未曾作过胃切除术的胃癌相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