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甲科

步甲科

鞘翅目肉食亚目科属
步甲科是隶属于鞘翅目肉食亚目,是鞘翅目第三大科,世界已知29000种,我国纪录1750种左心。成虫体长1〜80mm,长圆形或圆柱形,多为黑色晦暗,少数具有金属光泽。头前口式,常窄于前胸;复眼凸圆或退化。触角11节,丝状。可见腹板6〜8节。足细长,有些类群前、中足演化为适于开掘的特征。跗节式5-5-5。既取食尸体,又捕食尸体上的其他昆虫,特别是蝇蛆。比较容易在夜间找到。
    拉丁学名:Carabidae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Pterygota) 科:步甲科 种:适于爬行的甲虫。通称步甲。世界已知约2.5万种,中国已记载800种以上。 中文学名:步甲科 专业:生物学 拼音:bu jia ke 所属目:鞘翅目 所属亚目:肉食亚目 英文名:carabid beetles

简介

鞘翅目肉食亚目的1科。唇基狭于触角窝间距,适于爬行的甲虫。通称步甲。世界已知约2.5万种,中国已记载800种以上。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前口式,头部一般比前胸背板稍狭,上颚基部外侧有凹槽,复眼突出,洞居类群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前胸背板接近方形,宽过于长,少数类群狭长呈筒形。

前、中胸之间活动自如,中、后胸各有翅1对,同一种后翅常有长翅和短翅2型。鞘翅长度一般盖过腹末端。本科幼虫为典型的蛃型(除和的晚期幼虫),足长有6节,第9腹节有1对尾叉。本科容易与虎甲科和伪步甲科混淆。但是虎甲科唇基的宽度大于触角窝之间距,幼虫腹部第5节背面有钩;而伪步甲科的区别是:伪步甲科的后足跗节只有4节,幼虫第9腹节无尾叉。

生活习性成虫不善飞翔,地栖性,多在地表活动,行动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湿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隐藏于木下、落叶层、树皮下、苔藓下或洞穴中;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植株上活动的种类较多。成虫、幼虫多以蚯蚓、钉螺、蜘蛛等小昆虫以及软体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只取食动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质。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过冬。卵一般单产在土中。幼虫有3龄,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

分类本科的分类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采用Leconte-Horn-Gang-lbauner的分类体系,包括8个亚科,中国仅有Cicindelinae、Paussinae、Omophroninae、Carabinae、Brachinae。

意义步甲科种的分布极广,各类群间的分化比较明显,是研究动物地理的理想对象。此外,步甲大多为捕食性,在自然界生物平衡及消灭害虫方面起着一定作用。中国的金星步甲大量捕食鳞翅目幼虫,是粘虫等害虫的重要天敌。20世纪初,美国曾从欧洲输入一种步甲,以防治自该地区引入的毒甲科步甲鞘翅目肉食亚目步甲科的通称。世界已知约2.5万种,中国约800种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

成虫不善飞翔,地栖性,多在地表活动,行动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湿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隐藏于木下、落叶层、树皮下、苔藓下或洞穴中;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植株上活动的种类较多。成虫、幼虫多以蚯蚓、钉螺、蜘蛛等小昆虫以及软体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只取食动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质。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过冬。卵一般单产在土中。幼虫有3龄,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

步甲科种的分布极广,各类群间的分化比较明显,是研究动物地理的理想对象。此外,步甲大多为捕食性,在自然界生物平衡及消灭害虫方面起着一定作用。中国的金星步甲大量捕食鳞翅目幼虫,是粘虫等害虫的重要天敌。但另一方面,步甲也有可能成为危险的害虫,例如,在饲养柞蚕的地区,它们大量捕食柞蚕幼虫和蛹。本科是鞘翅目第三大科(第一为象甲科,第二为叶甲科),其中拉步甲、硕步甲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