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坛具有影响力的三大电影节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亦称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是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权威、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电影节,分别为: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1]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特色各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偏重艺术与先锋电影;戛纳国际电影节有欧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偏重商业与艺术结合电影;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为关注政治性和社会性。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誉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殿堂。
  • 中文名: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 别名: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 奖项性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电影节
  • 最高奖项:金狮奖、金棕榈奖、金熊奖

基本简介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以“艺术性”作为评判标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地平线”、“未来之狮”、“VR竞赛”、“非竞赛展映”、“国际影评人周”、“威尼斯日”等单元。在电影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2018年5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入选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国际电影节、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宗旨在于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戛纳国际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作的平台。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2018年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入选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51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长期以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闻名,宗旨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在每年6-7月间举行,从1978年起提前至2月举行,为期2周。柏林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遇见”、“短片竞赛”、“全景”、“论坛”、“特别展映”、“新生代”等单元。从2002年开始,柏林国际电影节隶属于具有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2018年5月,柏林国际电影节入选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文化历史

与奥斯卡金像奖区别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与奥斯卡金像奖表彰和喜好的作品侧重点不同,主要表现在:

1、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为世界最顶尖的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入围电影基于全球,电影、导演、演员可以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地域限制;而奥斯卡金像奖作为美国国家电影艺术最高奖,表彰的电影和影人主体基于美国本土,具有严格的地域限制,而在奖项入围和评选上有轻视东方作品和演员的特点。所以前者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国家级学院形式的颁奖礼,属于截然不同的性质。

2、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为全球数以百计的电影节的代表,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获奖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关注度、高知名度,个性和创新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鼓励的重要方向。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力求通过世界各地电影的彼此交流,推进电影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而奥斯卡金像奖重视影片的政治和商业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关注度以及符合美国主体政治意识是获奖的重要参考,由于这种市场指标,获奖作品中的商业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成为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电影奖项。由于好莱坞百年来的深厚积累、美国本身先进的电影工业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优势,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与中国电影渊源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电影和中国影人开始走向国际,许多优秀影片和电影人开始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前身)最佳影片金熊奖,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最高奖的作品。随后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金狮奖,1989)、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狮奖,1992)、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金棕榈奖,1993)、谢飞导演的《香魂女》(金熊奖,1993)、李安导演的《喜宴》(金熊奖,1993)等先后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斩获最高奖。演员方面,1992年张曼玉凭借《阮玲玉》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

仅仅半年后,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同年,夏雨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帝。翌年,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国际影坛大放光彩的时期,优秀影片和优秀演员不断涌现,短短五、六年间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获得国际大奖,且有五部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喜宴》《饮食男女》)在这一时期先后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华语电影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开始面临许多严峻挑战。2000年,巩俐受邀担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成为首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担任评审团主席的华人。仅仅两年之后,巩俐再次受邀担任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的第一位来自亚洲的评审团主席。此后,张艺谋和李安两位导演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担任第64届和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王家卫也担任了柏林、戛纳两大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到新世纪后,共有巩俐、张艺谋、李安、王家卫四位中国电影人跻身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就华语电影本身的发展来说,虽然不乏有《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这样的佳作拿下金狮奖、金熊奖等国际大奖,但一方面自身的电影产业急待变革,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电影技术和电影风格,如3D电影、新派武侠等都是中国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张艺谋转型指导的国产商业大片《英雄》上映后,中国的电影票房记录被屡屡刷新,每年持续走高,但同时华语电影的质量却不能满足大众的期望和需求。而自《英雄》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后,华语电影反而呈现与国际影坛渐行渐远的趋势,十年来再无影片提名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也是斩获甚微。如今的中国电影整体上与欧美电影产业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期盼与世界电影几乎同步诞生的中国电影能够越走越远。

获奖记录

三大满贯

奖项

影人

获奖情况

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

1964年《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奖

1966年《放大》戛纳金棕榈奖

罗伯特·奥特曼

1970年《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奖

1976年《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奖

1993年《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奖

最佳导演奖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2002年《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奖

2008年《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奖

2012年《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奖

评审团大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

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

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评审团大奖

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最佳男演员奖大满贯

杰克·莱蒙

1979年《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

1981年《奉献》柏林影帝

1982年《大失踪》戛纳影帝

1992年《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

1996年《死囚漫步》柏林影帝

1997年《可人儿》戛纳影帝

1998年《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

2003年《21克》威尼斯影帝

最佳女演员奖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

1993年《蓝》威尼斯影后

1997年《英国病人》柏林影后

2010年《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

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

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

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终身成就奖大满贯

让娜·莫罗

1992年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

2000年柏林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

2003年戛纳荣誉金棕榈奖

主演电影最高奖大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

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

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

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

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

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双金导演

双金导演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至少两座最高奖项的导演(金狮奖起于1949年、金棕榈奖起于1955年、金熊奖起于1952年,在此之前因评选不规范、名称不统一、含金量偏低、处于混沌期而不计入)。

导演

金狮奖

金棕榈奖

金熊奖

亨利·乔治·克鲁佐

1949《情妇玛侬》

1953《恐惧的代价》

1953《恐惧的代价》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1964《红色沙漠》

1967《放大》

1961《夜》

罗伯特·奥特曼

1993《人生交叉点》

1970《陆军野战医院》

1976《西塞英雄谱》

大卫·里恩

1946《相见恨晚》

1954《霍布森的选择》

罗伯托·罗西里尼

1959《罗维雷将军》

1946《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卢奇诺·维斯康蒂

1965《北斗七星》

1963《豹》

路易斯·布努埃尔

1967《白日美人》

1961《维莉迪安娜》

维托里奥·德·西卡

1951《米兰的奇迹》

1971《费尼兹花园》

弗朗西斯科·罗西

1963《城市上空的魔掌》

1972《马蒂事件》

萨蒂亚吉特·雷伊

1957《大河之歌》

1973《遥远的雷声》

黑泽明

1951《罗生门》

1980《影武者》

路易·马勒

1980《大西洋城》

1987《再见孩子们》

1956《沉默的世界》

让-吕克·戈达尔

1983《芳名卡门》

1965《阿尔法城》

约翰·卡萨维茨

1980《葛洛莉》

1984《爱的激流》

维姆·文德斯

1982《事物的状态》

1984《德克萨斯的巴黎》

埃曼诺·奥尔米

1988《圣洁酒徒的传奇》

1978《木屐树》

科斯塔·加华斯

1982《大失踪》

1990《八音盒》

张艺谋

1992《秋菊打官司》

1999《一个都不能少》

1988《红高粱》

罗曼·波兰斯基

2002《钢琴家》

1966《荒岛惊魂》

迈克·李

2004《维拉·德雷克》

1996《秘密与谎言》

李安

2005《断背山》

2007《色·戒》

1993《喜宴》

1996《理智与情感》

泰伦斯·马力克

2011《生命之树》

1999《细细的红线》

保罗·塔维安尼

维托里奥·塔维安尼

1977《我父我主》

2012《凯撒必须死》

贾法·帕纳西

2000《生命的圆圈》

2015《出租车》

吉安弗兰科·罗西

2013《罗马环城高速》

2016《海上火焰》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双金导演记录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黑泽明

罗伯特·奥特曼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双金导演代表人物

双料帝后

双料帝后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至少两座最佳演员奖的男女演员(以官方为准)。

演员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杰克·莱蒙

1992《大亨游戏》

1979《中国综合症》

1982《大失踪》

1981《奉献》

西恩·潘

1998《浮世男女》

2003《21克》

1997《她是如此可爱》

1996《死囚漫步》

朱丽叶·比诺什

1993《蓝》

2010《合法副本》

1997《英国病人》

朱丽安·摩尔

2002《远离天堂》

2014《星图》

2003《时时刻刻》

贝蒂·戴维斯

1937《艳窟泪痕》

1951《彗星美人》

安娜·玛妮雅妮

1947《体面的安吉莉娜》

1958《暴风雨》

让·迦本

1951《黑夜是我的王国》

1954《金钱不要碰》

1959《流浪汉阿尔基麦迪》

1971《猫》

弗雷德里克·马奇

1952《推销员之死》

1960《风的传人》

雪莉·麦克雷恩

1960《桃色公寓》

1988《琴韵动我心》

1959《凤求凰》

1971《绝望的性格》

索菲亚·罗兰

1958《黑兰花》

1961《烽火母女泪》

伯特·兰卡斯特

1962《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1956《空中飞人》

詹姆斯·斯图尔特

1959《桃色血案》

1962《度假留香》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1969《焦点新闻》

1968《说谎的人》

西蒙·西涅莱

1959《上流社会》

1971《猫》

米歇尔·皮寇利

1980《虚无缥缈》

1982《奇妙事件》

汉娜·许古拉

1983《皮耶拉的故事》

1979《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阿尔伯特·芬尼

1963《汤姆·琼斯》

1984《化妆师》

吉昂·马利亚·沃隆特

1983《马里奥·里奇之死》

1987《莫罗事件》

伊莎贝尔·于佩尔

1988《女人韵事》

1995《冷酷祭典》

1978《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2001《钢琴教师》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1989《现在几点钟》

1970《匹萨一角》

1987《黑眼睛》

伊莎贝拉·阿佳妮

1981《迷恋》

1989《罗丹的情人》

杰拉尔·德帕迪约

1985《警察》

1990《大鼻子情圣》

霍利·亨特

1993《钢琴课》

1988《广播新闻》

保罗·纽曼

1958《夏日春情》

1995《大智若愚》

梅丽尔·斯特里普

1989 《黑暗中的呐喊》

2003《时时刻刻》

张曼玉

2004《清洁》

1992《阮玲玉》

海伦·米伦

2006《女王》

1984《恩怨情天》

1995《疯狂的乔治王》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2008《切·格瓦拉》

2001《毒品网络》

哈维尔·巴登

2000《夜幕降临前》

2004《深海长眠》

2010《美错》

布鲁斯·邓恩

2013《内布拉斯加》

1983《冠军季节》

汤姆·康特奈

1964《国王与国家》

2015《四十五周年》

沙哈布·侯赛尼

2016《推销员》

2011《一次别离》

杰昆·菲尼克斯

2012《大师》

2017《你从未在此》

夏洛特·兰普林

2017《汉娜》

2015《45周年》

埃利奥·杰曼诺

2010《我们的生活》

2020《我想藏起来》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双料帝后记录

评审记录

历届主席

(部分,仅撷取2000年及以后)

年份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2000

米洛斯·福尔曼

吕克·贝松

巩俐

2001

南尼·莫莱蒂

丽芙·乌曼

Bill Mechanic

2002

巩俐

大卫·林奇

米拉·奈尔

2003

马里奥·莫尼切利

帕特里斯·夏侯

阿托姆·伊戈扬

2004

约翰·保曼

昆汀·塔伦蒂诺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2005

丹特·费雷蒂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罗兰·艾默里奇

2006

凯瑟琳·德纳芙

王家卫

夏洛特·兰普林

2007

张艺谋

斯蒂芬·弗雷斯

保罗·施拉德

2008

维姆·文德斯

西恩·潘

科斯塔·加华斯

2009

李安

伊莎贝尔·于佩尔

蒂尔达·斯文顿

2010

昆汀·塔伦蒂诺

蒂姆·伯顿

沃纳·赫尔佐格

2011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罗伯特·德尼罗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2012

迈克尔·曼

南尼·莫莱蒂

迈克·李

2013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王家卫

2014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简·坎皮恩

詹姆士·沙姆斯

2015

阿方索·卡隆

科恩兄弟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2016

萨姆·门德斯

乔治·米勒

梅丽尔·斯特里普

2017

安妮特·贝宁

佩德罗·阿莫多瓦

保罗·范霍文

2018

吉尔莫·德尔·托罗

凯特·布兰切特

汤姆·提克威

2019

卢奎西亚·马特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朱丽叶·比诺什

2020

凯特·布兰切特

未举办

杰瑞米·艾恩斯

2021

奉俊昊

斯派克·李

2022

M·奈特·沙马兰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历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记录

双料主席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同于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颁奖礼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审团主席”和“评审团成员”,由主席领导,成员一般在10人以内,通常邀请电影界、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

双料主席是指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担任过至少两个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电影人。

影人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雷内·克莱尔

1957

1974

马塞尔·卡内

1982

1956

让娜·莫罗

1975、1995

1983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1983、2013

1990

罗曼·波兰斯基

1996

1991

埃托尔·斯科拉

1998

1988

米洛斯·福尔曼

2000

1985

丽芙·乌曼

2001

1984

大卫·林奇

1994

2002

巩俐

2002

2000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99

2005

维姆·文德斯

2008

1989

昆汀·塔伦蒂诺

2010

2004

南尼·莫莱蒂

2001

2012

王家卫

2006

2013

简·坎皮恩

1997

2014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2011

2015

凯特·布兰切特

2020

2018

让娜·莫罗

丽芙·乌曼

巩俐

华人获奖

奖项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高奖

1989:侯孝贤《悲情城市》

1992:张艺谋《秋菊打官司》

1994:蔡明亮《爱情万岁》

1999: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

2005:李安《断背山(英语)》

2006:贾樟柯《三峡好人》

2007:李安《色·戒》

2020:赵婷《无依之地(英语)》

1993:陈凯歌《霸王别姬》

1988:张艺谋《红高粱》

1993:谢飞《香魂女》

1993:李安《喜宴》

1996:李安《理智与情感(英语)》

2007: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2014:刁亦男《白日焰火》

二等奖

1991: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评审团大奖)

2013:蔡明亮《郊游》(评审团大奖)

1994:张艺谋《活着》(评审团大奖)

2000:姜文《鬼子来了》(评审团大奖)

1989:吴子牛《晚钟》(评审团特别奖)

1995:王颖《烟(英语)》(评审团特别奖)

1997:蔡明亮《河流》(评审团特别奖)

2000: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评审团大奖)

2001: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评审团大奖)

2005:顾长卫《孔雀》(评审团大奖)

最佳演员奖

1992:巩俐《秋菊打官司》

1994: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2011:叶德娴《桃姐》

1994:葛优《活着》

2000:梁朝伟《花样年华》

2004:张曼玉《清洁(法语)》

1992:张曼玉《阮玲玉》

1995:萧芳芳《女人,四十》

2014:廖凡《白日焰火》

2019:王景春《地久天长》

2019:咏梅《地久天长》

最佳导演奖

1999:张元《过年回家》

2011:蔡尚君《人山人海》

1997:王家卫《春光乍泄》

2000:杨德昌《一一》

2015: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1996:严浩《太阳有耳》

2001:林正盛《爱你爱我》

最佳剧本奖

2019:杨凡《继园台七号》

2009: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

2013:贾樟柯《天注定》

2008:王小帅《左右》

2010:王全安、金娜《团圆》

其他重要奖项

1962:李翰祥《杨贵妃》(技术大奖)

1975:胡金铨《侠女》(技术大奖)

1995: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技术大奖)

1999:屠居华《荆轲刺秦王》(技术大奖)

2000:张叔平、李屏宾、杜可风《花样年华》(技术大奖)

2001:杜笃之《千禧曼波》(技术大奖)

2001:蔡明亮《你那边几点》(技术大奖)

1990:谢飞《本命年》(杰出艺术贡献奖)

1995:李少红《红粉》(杰出艺术贡献奖)

2003:李杨《盲井》(杰出艺术贡献奖)

2003:张艺谋《英雄》(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2005:蔡明亮《天边一朵云》(杰出艺术贡献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2006:金培达《伊莎贝拉》(最佳电影音乐奖)

2014:曾剑《推拿》(杰出艺术贡献奖)

2016:李屏宾《长江图》(杰出艺术贡献奖)

终身成就奖

2010:吴宇森(终身成就金狮奖)

2020:许鞍华(终身成就金狮奖)

2015:贾樟柯(金马车奖)

特别成就奖

2004:巩俐(特别大奖)

2009:杨紫琼(特别大奖)

1993:巩俐(金摄影机奖)

1997:许鞍华(金摄影机奖)

2017:施南生(金摄影机奖)

注:杜可风和罗德里戈·普列托分别凭借华语电影《东邪西毒》(1994) 和《色·戒》(2007) 先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金奥赛拉奖;卢茨·赖特迈尔凭借《白鹿原》(2012) 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但因上述三人并非华人,故未被列入。

参考资料:

华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主要奖项获奖记录

华语入围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84:《大桥下面》

1988:《棋王》

1989:《悲情城市》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秋菊打官司》

1993:《诱僧》《杂嘴子》

1994:《爱情万岁》《阳光灿烂的日子》《东邪西毒》

1996:《太平天国》

1997:《有话好好说》《中国匣(英语)》

1999:《一个都不能少》《过年回家》

2000:《站台》《榴莲飘飘》《寻找1967的女神(英语)》

2001:《有个荷里活》

2002:《美丽时光》

2003:《恋之风景》《不散》

2004:《世界》《咖啡时光(日语)》

2005:《长恨歌》《断背山(英语)》

2006:《三峡好人》《黑眼圈》《放逐》

2007:《色·戒》《太阳照常升起》《神探》《帮帮我,爱神》

2008:《荡寇》

2009:《意外》《泪王子》

2010:《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夹边沟》

2011:《人山人海》《桃姐》《夺命金》《赛德克·巴莱》

2013:《郊游》

2014:《闯入者》

2015:《悲兮魔兽》

2017:《嘉年华》《人流(英语)》

2019:《兰心大剧院》《继园台七号》

2020:《无依之地(英语)》

1959:《荡妇与圣女》

1960:《倩女幽魂》

1962:《杨贵妃》

1963:《武则天》

1975:《侠女》

1982:《阿Q正传》

1988:《孩子王》

1990:《菊豆》

1991:《边走边唱》

1993:《霸王别姬》《戏梦人生》

1994:《活着》《独立时代》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好男好女》

1996:《风月》《南国再见,南国》

1997:《春光乍泄》《冰风暴(英语)》

1998:《海上花》《洞》

1999:《荆轲刺秦王》《天上人间》

2000:《鬼子来了》《一一》《花样年华》

2001:《千禧曼波》《你那边几点》

2002:《任逍遥》

2003:《紫蝴蝶》

2004:《2046》

2005:《青红》《最好的时光》《黑社会》

2006:《颐和园》

2007:《蓝莓之夜(英语)》

2008:《二十四城记》

2009:《春风沉醉的夜晚》《复仇》《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英语)》《脸(法语)》

2010:《日照重庆》

2013:《天注定》

2015:《刺客聂隐娘》《山河故人》

2018:《江湖儿女》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

1957:《亡魂谷》

1981:《燕归来》

1982:《乡情》

1983:《陌生的朋友》

1984:《半边人》《血,总是热的》

1988:《红高粱》

1989:《晚钟》

1990:《本命年》

1991:《大太监李莲英》

1992:《阮玲玉》

1993:《喜宴》《香魂女》

1994:《火狐》

1995:《女人,四十》《红玫瑰白玫瑰》《红粉》《归土》《烟(英语)》

1996:《太阳有耳》《麻将》《日光峡谷》《理智与情感(英语)》

1997:《色情男女》《我爱厨房》《河流》《埋伏》

1998:《愈快乐愈堕落》《放浪》《天浴》

1999:《千言万语》

2000:《我的父亲母亲》《有时跳舞》

2001:《十七岁的单车》《爱你爱我》

2003:《英雄》《盲井》

2004:《20 30 40》

2005:《孔雀》《天边一朵云》

2006:《伊莎贝拉》

2007:《图雅的婚事》《苹果》《沙漠之梦(蒙古语)》

2008:《左右》《文雀》

2009:《梅兰芳》

2010:《团圆》《三枪拍案惊奇》

2012:《白鹿原》

2014:《白日焰火》《推拿》《无人区》

2015:《一步之遥》

2016:《长江图》

2017:《大世界》

2019:《地久天长》《恐龙蛋(蒙古语)》

2020:《日子》

华人评审

截至2020年,担任过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语电影人共四位:巩俐、王家卫、张艺谋、李安;担任过全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成员的华语电影人共三位:陈凯歌、巩俐、张曼玉。

职务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

评审团主席

巩俐(2002)

张艺谋(2007)

李安(2009)

王家卫(2006)

巩俐(2000)

王家卫(2013)

评审团成员

谢晋(1989)

陈凯歌(1993)

张曼玉(1999)

许鞍华(2003)

徐枫(2004)

阿城(2005)

杜琪峰(2008)

陈可辛(2012)

姜文(2013)

陈冲(2014)

侯孝贤(2015)

赵薇(2016)

杨凡(2017)

张艾嘉(2018)

赵婷(2021)

巩俐(1997)

陈凯歌(1998)

杨德昌(2001)

杨紫琼(2002)

姜文(2003)

徐克(2004)

吴宇森(2005)

章子怡(2006)

张曼玉(2007)

舒淇(2009)

施南生(2011)

杜琪峰(2011)

李安(2013)

贾樟柯(2014)

范冰冰(2017)

张震(2018)

黄宗江(1983)

陈凯歌(1989)

张艾嘉(1992)

张艺谋(1993)

徐枫(1994)

斯琴高娃(1995)

蔡明亮(1995)

陈冲(1996)

许鞍华(1996)

宁瀛(1997)

张曼玉(1997)

张国荣(1998)

杨紫琼(1999)

谢飞(2001)

白灵(2005)

施南生(2007)

舒淇(2008)

王颖(2009)

余男(2010)

梁朝伟(2014)

王全安(2017)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