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漏电

机箱漏电

电脑维修行业术语
机箱漏电,是指在电脑接通电源后,手碰到机箱会感到一“麻”,有“电击”的感觉,拿试电笔去测试,发现电笔里的氖气管通红,而且和主机连在一起的音箱金属部分也是这样。一般是机箱电源线质量问题导致。主机通常包括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如USB控制器、显卡、网卡、声卡等等。位于主机箱内的通常称为内设,而位于主机箱之外的通常称为外设。主机箱漏电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故障之一,当你手碰到电脑机箱外壳时,瞬间一种明显被触电的感觉,虽然小静电不伤人,但也挺让人畏惧。[1]
  • 中文名:机箱漏电
  • 外文名:Chassis leakage
  • 所属品牌:
  • 产品类型:
  • 作用:承托和保护作用、电磁辐射的屏蔽
  • 特点:电笔去测试,电笔里的氖气管通红

机箱

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此外,电脑机箱具有电磁辐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由于机箱不像CPU、显卡、主板等配件能迅速提高整机性能,所以在DIY中一直不被列为重点考虑对象。但是机箱也并不是毫无作用,一些用户买了杂牌机箱后,因为主板和机箱形成回路,导致短路,使系统变得很不稳定。

“漏电”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所有通过国家强制认证的3C电脑电源中,220V交流输入线都是采用三根线供电的,分别为火线(L)、零线(N)和地线(E)。由于3C标准规定,通过3C的电源都必须加入EMI滤波电路,以滤除电网中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同时也起到滤除电源自身对外界产生的电磁干扰。右为EMI电路的线路图和实物图。

220V交流电,经火线和零线输入到电源的EMI滤波电路中,注意图1中的A点(实物图2中的A点),电容C3与C4的联接点通过螺丝钉与电源的外壳连在一起的,并且电源的外壳与接地线连在一起,当没有接地线时(只有二线供电时),A点因电容C3、C4的串联分压作用,使A点对地的电压为110V(理论值是输入电压220V的一半),这么高的电压,当然会使电笔的氖灯发亮,由于电脑的机箱、主板的地线和电源外壳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此时机箱和音箱等设备就会“带电”了。

但是由于C3、C4的电容容量很小(200W的电源通常使用3300pF,300W的电源通常使用4700pF),因此通过A点的“漏电流”很小,不会对人体造成“电击”的危险,但会有“电击”的感觉,“电击”感觉的强度会因电源功率不同而感觉不一样,通常300W的电源,因为C3、C4的容量是4700pF的,“漏电流”比200W使用的3300pF会大一些,“电击”感觉会强一些,这就是为什么用户会感到有些电源“漏电”会强些,有些电源“漏电”会弱些的原因。那么这个“漏电流”到底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简单公式来进行估算:

I=1000C/14.5

上式I为“漏电流”,单位是(mA),C为电容量,单位是(uF),计算时单位不能用错。下面用此公式估算一下200W采用3300pF与300W采用4700pF各自的“漏电流”是多少:

200W3300pF=1000*3300*10^-6/14.5=0.23mA

300W4700pF=1000*4700*10^-6/14.5=0.32mA

由上面估算可见,EMI滤波电容产生的“漏电流”在零点几个毫安级,此电流很小,不会对人体产生危险。

注:C3、C4又称为Y电容,这两个电容的耐压值均在400V以上,不能使用一般的瓷片电容代换,要使用专用的安规Y电容。

解决方法

由上面分析可知,3C电源都会有“漏电”现象,不小心碰到机箱金属部分时,还会有“电击”的感觉,许多用户还是不放心,下面介绍2种方法,消除这种“漏电”现象。

①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三线供电,使A点有良好的接地,电源的外壳和机箱就不会带“电”了。(此法推荐使用)

②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三线供电的用户,用户可以自做一根地线,将一根一尺长铁线插入比较潮湿的土地中,用导线将铁线与电脑机箱的金属钢板连接起来。

如果前面两种方法都做不到的用户,就不用去理会这个漏电流了,因为它对人体不会造成危险,有些用户用一根导线将电脑机箱与家中的自来水管连接起来,此法虽然可以解决漏电流问题,但是更不安全,因为自来水管的接地效果不稳定,万一电脑真的漏电时,就会很危险,不推荐这样的做法。

③由于机箱内某根线与机箱搭在一起,这个问题很麻烦,大概要把机箱里的东西全拆了再重新装排除故障。或者是机箱电源线质量问题。我曾试过把机箱原配电源线拆下来,再把显示器电源线装上去。用电笔试,结果灯不亮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