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丸

樟脑丸

有机化合物
樟脑丸分为天然樟脑丸与合成樟脑丸。合成樟脑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有萘的樟脑丸大多呈白色,气味刺鼻,且沉于水中;被列为致癌物。天然樟脑丸则是光滑的呈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气味清香,会浮于水中。[1]用于防虫、防蛀、防霉的天然樟脑丸又被称为臭珠,原本是从樟树枝叶中提炼出的有芳香味的有机化合物。也用来制药、香料等,医药上用作强心药。
    中文名:樟脑丸 外文名: 别名:樟脑精 化学式:C10H16O 化学名:2-莰酮(2-camphanone)

基本解释

樟脑丸又叫樟脑精、用萘制成的球状物,白色,有特殊的气味,放在衣物里,可以防止虫蛀。也叫卫生丸,有的地方叫卫生球、臭球、其形状大多是圆形的,但也有做成片状、块状、粉状、粒状的。不管是什么形状,性能都不变。人们为了防止羊毛毯、毛料衣服等被虫蛀坏,在里面夹放。

分子式

分子式C10H16O,分子量152.23InChI InChI=1/C10H16O/c1-9(2)7-4-5-10(9,3)8(11)6-7/h7H,4-6H2,1-3H3,熔点179℃,密度相对密度(水=1)0.99,沸点204℃,闪点64℃,水溶性0.12g/100mL(25℃)

主要危害

含对二氯苯、萘的樟脑丸,属于农药类产品,一般用于工业品或农业品的防蛀。不宜用于生活类用品。大量实践证明,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强烈的可能致癌物质。

现在市场上以樟脑丸为主体的防蛀产品都含有以上成分,只不过商家为了谋利而掩盖这一事实。明知道这类产品对人体有害反而说成此产品低毒或不含有毒成分等等。不论商家打着什么样的招牌,原料中的毒性物质始终都不会改变。

上海辐射管理所所长陆书玉介绍说:“防蛀剂中的对二氯苯的含量>95%以上,属于有毒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长时间接触会引起头晕、呕吐、皮肤过敏、四肢麻木等症状。过量使用还会引起肺功能障碍,肝脏受损、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等。严重时甚至可以致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授金锡鹏曾就对对二氯苯的毒性作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即便要使用对二氯苯防蛀也要谨慎使用,尤其要注意防护老人和小孩。因对二氯苯可经呼吸道被人体吸入,使用被其污染的食物以及局部皮肤接触也会造成中毒可能。据他介绍,对二氯苯国外上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其有肝、肾毒性,对甲状腺也有影响,大剂量使用对动物有肯定的致癌性,对人体而言是可疑致癌物。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对二氯苯及合成樟脑丸的防蛀剂了,1995年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11卷第九期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陆客柱等人的文章……《对二氯苯及毒性研究的概况中指出“可以说明对二氯苯有肝肾毒性,也可能损害甲状腺……是肯定的动物致癌物”》。1996年《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发表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检测所徐丹丹的文章……《对二氯苯的毒性作用和致癌性》指出“急性或短期接触P-DCB(对二氯苯的英文缩写)可引起急性溶血型贫血、呼吸道刺激、皮肤过敏性紫癜和肾小球肾炎。长期接触P-DCB几个月至15年可影响肺、血液、中枢神经系统、并可损害肝脏。

合肥《庐州家居》2005年第3期的书本中就强调这点,警示人们要警惕健康的芳香杀手“苯”。苯是最重要的芳香族烃,如烷基苯(去污剂)、染剂、杀虫剂、防诸剂(樟脑丸)、塑料品等与苯有关。以上大量事实证明:芳香型的各种形状樟脑丸防虫剂,对人体有害。绝对不可以做为家庭生活用品(如:衣柜、家具、书籍等)的防蛀使用。

资源

纯净的樟脑色泽、纯度都比萘做的卫生球好,直接撒在织物上也不会留下黄斑。不过纯净的樟脑资源有限,而且樟脑在医药、塑料和香料工业里有更大的用处,另外萘比樟脑便宜,所以人们用合成樟脑来代替天然樟脑制樟脑丸。合成樟脑用松节油做原料制造,和天然樟脑非常相似。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