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纯

樊小纯

中国内地女纪录片导演
樊小纯,1987年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工作,拍摄制作历史人物类纪录片。2012年赴美,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攻读社会纪录片系硕士,获Paula Rhodes纪念奖毕业。2016年出版随笔集《不必交谈的时刻》,2017年作为驻留艺术家在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进行绘画、写作。2017年9月起于同济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6月出版虚构书信集《不存在的照片》。
    中文名:樊小纯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纪录片导演 代表作品:《不必交谈的时刻》 主要成就:《上海青年报》称之为复旦才女

人物经历

樊小纯,198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担任编导,后留学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攻读社会纪录片硕士,2015年学成归国,继续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的工作。

知道樊小纯的人,一部分是通过2009年她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纯》认识她,这本书在豆瓣有8.2分的高分;一部分人,是因为曾经风靡网络的“三行情书”听说她,她因为两个月连续在微博更新手写版“三行情书”被网友注意。更多的人,是因为其所创作的纪念木心的诗《借我》知道她。

《借我》是樊小纯写来纪念木心的一首小诗,流传后被网友争相转载传阅,这首诗因风格很木心,在网上一度被讹传为木心所作。

《借我》的广为传布,使得樊小纯在文艺青年中颇受推崇。还有一部分人了解樊小纯,是通过她的博客和微博。她的微博聚集了一批长期的固定的读者,他们喜欢看她分享的生活随笔、思辨的文字、摄影,以及一些影评、读书笔记等。

个人作品

纪录片

纪录片时间表

作品

年份

《The Other Eye: a film about Liu Dan》

2014

《严复》

2011

《萧红》

2010

《林风眠》

2009

书籍

2018年6月出版《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是一本虚构书信集,内容是一位资深摄像师写给影像观看者的24封书信。樊小纯在书中虚构了一位叫W的摄影师,他死后留给朋友R24封信。这本书源自2017那年她在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项目,项目期间完成的文字和绘画收录在这本新书里。

2016年6月出版《不必交谈的时刻》

《不必交谈的时刻》是一本特别的随笔集,它并不时髦,但它庞杂、耐读,是樊小纯观察记录生活的随感和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思考。它其实主题明确:一个人如何逐渐完成自己。

热爱,冷淡,坚韧,自觉,全然投入,置身事外。对于生活秩序与内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纯沉着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 总是先人一步地准确。

樊小纯在解读新书书名时说:“在确认一些真正的交谈以后,余下的就是不必交谈的时刻了。我们都不要害怕沉寂。”

获奖记录

Paula Rhodes Memorial Award 2014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年度一等纪录片2010

人物评价

李泉说:小纯的特别在于我知道她从哪里来,却无法想象她到哪里去。她的文字载着她现在的问与答,眼和心,但这些好像于她并不重要,她只是快速地路过,而我只是对这样的她会走到哪里,充满无限的遐想。

彭小莲认为:小纯的写作有着非常80后的特征:敏感/跳跃/碎片,但她始终表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努力体现自己的独立。

梁翘柏点评:同是旅居纽约的电影系学生和纪录片导演,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樊小纯正在过着我渴望延续着的生活方式——天天流连书店画廊美术馆和电影院,奢侈地思考着我渴望有时间思考的东西。人生是个不断选择和放弃的过程,假如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她就像生活在另一个空间的自己。

龙丹妮感言:小纯的文字,总是读起来让人稍微觉得费解。可是,每次都有一种召唤让你跟随下去。我想,也许是她足够冷才足够让人着迷,但冷的尽头又何尝不是热情的一体两面呢。我们切换着不同的年龄性别来看一个28岁的生命进行中的思考,并常有对话感,这就很好很好了。

《不必交谈的时刻》中的作者介绍:热爱,冷淡,坚韧,自觉,全然投入,置身事外。对于生活秩序与内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纯沉着冷静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总是先人一步地准确。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