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

樊城区

湖北省襄阳市辖区
樊城区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地理坐标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东面和北面与襄州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县、老河口市接壤。樊城区是襄阳的中心城区,是襄阳市的经济、交通、信息、物流中心,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樊城区全区下辖8个街道、2个镇,行政区域面积56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樊城区常住人口632393人。樊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气候较温和。2020年,樊城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减少1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3.2亿元,减少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减少11.9%。三次产业结构为2.9:28.2:68.9。
    中文名:樊城区 外文名:Fancheng、District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420606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襄阳市 地理位置:南襄盆地、汉江北岸 面积:566 下辖地区:8街道、2镇 政府驻地:屏襄门街道长虹路23号 电话区号:0710 邮政区码:441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米公祠、水星台 机场: 火车站:襄阳站 车牌代码:鄂F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2020年) 人 口:63239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建制沿革

《尚书·禹贡》载,天下分九州,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置襄阳郡,樊城隶属襄阳郡。南北朝、西魏时(535-557年),置樊城县,隶属河南郡。

北周(558-580年)废樊城县,设安养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为临汉县,永贞元年(805年)移临汉于古之邓县治名邓城县,樊城为邓城县辖镇。

宋绍兴五年(1135年),撤邓城县,并入襄阳县,樊城为襄阳县辖镇。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襄阳路,治所襄阳,辖樊城。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襄阳县设4坊(东北坊、东南坊、西北坊、西南坊)2厢(樊城厢、黑门厢)29里(牛首、蔡林、潼口等)。

清代至民国时期樊城为襄阳县辖镇。清宣统年间,襄阳县划分为8区,樊城为襄阳县第二区。民国25年(1936年),襄阳县分为6区、108联保(乡、镇),于樊城设樊东镇、樊南镇、樊西镇、樊北镇,均隶属第二区。民国30年(1941年)正式实施新县制,襄阳县分设37乡镇,樊城分设为樊东镇、樊西镇。民国31年(1942年),樊东、樊西两镇合并为樊城镇。

1949年1月10日,樊城、襄阳第二次解放后(1948年7月第一次解放),中共桐柏行署三专署将襄阳、樊城合并组建襄樊市。

1949年3月15日,桐柏区党政机构奉命撤销后,襄樊市划归汉南工委领导。

1949年5月,湖北恢复省区建制,中共汉南工委改为中共襄阳地方委员会,同时成立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直辖襄樊市。

1952年改襄樊市为专署辖镇。1953年4月,襄樊市恢复建置,改为省辖(县级),1979年升为省辖地级市。

1983年8月,襄阳地区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后,于1984年1月,在樊城分设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襄樊市关于设置樊城区的请示之后,襄樊市委、市政府撤销原在樊城设置的樊东区、樊西区和郊区,筹建樊城区。

1996年7月12日,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樊城区首届政府领导人,樊城区正式成立。

2001年8月31日,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

2010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于是樊城区全称也成为了襄阳市樊城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末,樊城区实际管辖8个街道、2个镇,共计94个社区、70个行政村。

街道镇

下辖社区、行政村

汉江街道

高庄社区┃刘埂社区┃汉江北路社区┃菜越社区┃万户社区┃赵家巷社区┃汉江南路社区┃长虹路社区┃毛纺小区社区┃人民路社区

王寨街道

施营社区┃乔营社区┃七里桥社区┃前贾洼社区┃衡庄社区┃王寨社区┃后贾洼社区┃军工社区┃建昌社区

中原街道

前进中路社区┃茂盛社区┃建新路社区┃陈家营社区┃雄风社区┃云集路社区┃董家台社区┃春园东路社区┃洪家沟社区┃幸福社区┃铁路社区┃水云间社区

定中门街道

定中桥社区┃水星台社区┃劳动街社区┃定中街社区┃大井台社区┃永安桥社区┃陈老巷社区┃望江街社区

清河口街道

代家台社区┃襄江社区┃王家台社区┃夏家台社区┃明晶巷社区┃美满社区┃清河桥社区┃旭东路社区

屏襄门街道

红光社区┃肖家台社区┃回龙寺社区┃机坊街社区┃丹江路社区┃马道口社区┃鹿角门社区┃星火路社区┃梯子口社区┃泰安路社区┃明珠路社区

米公街道

友谊街社区┃十字街社区┃立业路社区┃星月社区┃大庆西路社区┃朝晋门社区┃韩庄社区┃朝虹社区┃解放西路社区

柿铺街道

柿铺社区┃柿铺东社区┃柿铺西社区┃韩洼社区┃白湾社区┃杨湖社区┃张桥社区┃梁坡社区┃王伙社区

紫贞街道*

春园社区┃园林社区┃万达社区┃火炬社区

七里河街道*

新华社区┃陈营社区┃大石桥社区

东风街道*

东风社区┃车城社区┃鼎府社区┃五月花社区

牛首镇

竹条社区┃牛首社区┃张营社区┃汤岗社区┃熊营社区┃大李营社区┃普陀社区┃张岗村┃竹条村┃卓营村┃李马村┃刘古岗村┃尹胡巷村┃张王岗村┃兴隆村┃牛首村┃庞营村┃花园村┃中号村┃茶庵村┃新集村┃袁营村┃长寿岛村┃春芳营村┃黄丰村┃熊集村┃李洼村┃李沟村┃刘官冲村┃堰口村┃王坡村┃张湖村┃汪营村┃上堰村┃陈李湾村┃枣园村

太平店镇

共建街社区┃老街社区┃朱坡社区┃郭岗社区┃陈家湖社区┃小樊村┃沈河村┃刘河村┃乔岗村┃芦湾村┃邵楼村┃王台村┃龙巷村┃小龙洲村┃蔡岗村┃严湾村┃合心村┃龚洲村┃杨旗营村┃胥营村┃王堤村┃上茶庵村┃钱徐村┃梁庄村┃大冲村┃先进村┃李集村┃晏楼村┃崔湾村┃宋闸村┃曾岗村┃徐堤村┃徐庄村┃肖笆村┃石河村┃李家湾村┃龙李村┃朱坡村┃张园村┃金牛村┃莫岗村┃杜湾村┃孙蔡村┃王板桥村┃田山村┃高田村

团山镇*

团山社区┃余岗社区┃黄家社区┃祥云社区┃邓城社区┃台子湾社区┃蔡庄社区┃施坡社区┃陆寨社区┃鏖战岗社区┃黄庄社区┃望丰社区┃学府社区┃桃园社区┃江山社区┃华光社区┃曙光社区┃中车社区┃马棚村┃李冲村┃王湾村┃胡湾村

襄阳市樊城区行政区划一览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1°45′—113°47′,北纬31°13′—32°35′,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东与襄州区城关镇、西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接壤,南与襄城区隔江相望,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全区面积566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距襄阳市政府约3.5千米,距湖北省政府驻地武昌348千米。

地形地貌

樊城区地质经过多次构造运动,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今日宏观地貌轮廓。樊城区全境位于襄阳市中部岗地平原,又叫鄂北岗地,俗称“三北”(襄州、枣阳、老河口三县市区北部)岗地,介于桐柏山与武当山、荆山山脉之间。第四纪黄褐土沉积层受地表水切割,浸溶形成波状起伏的垅岗地貌。海拔在85~14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岗坡一般在10°左右,区内植物稀少,水土易流失。

气候特征

樊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的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气候较温和。

日照

樊城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48%,年总辐射量在101~110余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的年变化呈双峰型。8月份,有一个高峰值,另一个高峰值在10月份。夏季的日照时数占年总时数的34%,6至8月日照时数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日照时间短,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9%~20%;春季日照时数比秋季日照时数多190左右。

气温

樊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5℃~16℃。气温的年变化,以7月最高,1月最低。12月至2月一般2℃~3℃,3月至5月15℃~16℃,6月至8月27℃~28℃,9月至11月16℃~17℃。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日最久气温一般在15时~16时之间。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因季节而异。7月最早,在5时;4至10月居中,在6时;冬季最晚在7~8时。气温日较差全年平均一般在8~10℃左右,以6月最大,为11.6℃;9月最小,为9.5℃。

无霜期

初霜日一般出现于11月中旬,终霜日一般出现于3月中、下旬。有霜日多年平均为50天,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

降水

樊城区境内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100之间。年际变化显著,多雨年份可达1200毫米以上,少雨年份只有500毫米左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春季稍多于秋季。7、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左右;强度大,月平均可达10.8~15.4毫米/日。降雪一般始于11月底或12月初。断雪一般在3月上、中旬。历年平均降雪日为13天,最多为28天(1956年末至1957年初),最少3天(1960年末至1961年初)。

樊城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樊城位于高压的东南部,故地面多吹偏北风。夏季,高压移至大陆东部太平洋上,故风向多为偏南风。9月至次年2月以偏北风为主,3月至8月以偏南风为主。风向、风速受地形影响,受南北向的汉水河道狭管效应所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一般在3米/秒以上;秋季平均风速最小,一般不超过2.5米/秒。出现8级大风的日数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全年大风日数多年平均4至5天。

灾害性天气

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冷害、冻害、大风、冰雹等。

干旱为最常出现的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危害严重的是夏旱和秋旱,夏秋连旱危害俞甚。夏秋连旱一般五年二遇。一般干旱每年都有发生,平均一年1.5~2次;大旱3年一次,中旱2年一次,严重干旱约8至10年一遇。

洪涝基本出现在4至10月,集中时段为6至7月。樊城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是因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兼有南北气候特征。该地域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东南、西北辐合气流,秋季西南低涡东移,台风深入内陆影响,以及局部对流产生大暴雨,形成大洪水。洪水按其来源除本地暴雨洪水外,过境大洪水占有相当比例。

早春低温冻害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年4至6次。春季连阴雨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平均每年2次左右,长连阴雨平均二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多集中在9月中旬。秋寒(日平均气温小于20℃),开始出现于9月中、下旬,9至10月冷空气活动平均每年5至6次。寒潮在11月份出现最多。冷空气发生频率一般二年五遇;寒潮发生频率为五年二遇。

大风和冰雹为局部地带灾害性天气,常有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出现。在春季,冷空气南下一般伴有阴雨大风,有时出现“浮尘”(黄沙),对蚕、豌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危害较大。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春季多为区域性冰雹,夏季多为局部性降雹,夏季降雹约占全年降雹的5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境内水系均为汉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0102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樊城区因地处秦岭褶皱系,地层内含丰富的石膏、岩盐、钙芒硝等化工、蒸发岩类矿产。太平店镇、牛首镇境内汉水拐弯处的内环和河心沙滩中,有河漫滩沉积型金矿。

生物资源

樊城区生物资源种类南北兼有,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属、3200种;动物资源120多种,其中人工饲养的动物37种,野生药用动物6种;森林资源广,林地面积13.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69%。

人口民族

2019年末,樊城区常住人口(指常住该市半年以上人口)70.9万人,人口出生率6.57‰;死亡率4.31‰,人口自然增长率2.26‰。

樊城区有回族、满族、羌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畲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高山族、土族等19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100人,其中以回族居多,为1200人。米公街道友谊街社区和王寨街道七里桥社区为回族聚集社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樊城区常住人口632393人。

政治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鹏飞

经济

综述

2006年,樊城区生产总值24.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结构调整为16.5%、32.9%、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家,以化纤纺织、机械电气、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0年,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5亿元。

2012年,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91元。

2019年,樊城区地区生产总值631.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4.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2.1∶33.9∶64。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0.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6亿元,同比增长1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89元,同比增长9.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55元,同比增长9.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6元,同比增长9.35%。

202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8.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5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外贸出口14240万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110万美元。

第一产业

樊城区农业生产格局主要以粮油、蔬菜、花卉林果、养殖为主。

2019年,樊城区农林牧渔总产值214315万元,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159342万元,同比增长3.3%;林业产值8491万元,增长3.8%;牧业产值22781万元,增长1.3%;渔业产值8207万元,增长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494万元,增长8.4%。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46438亩,比上年减少12362亩,总产量51107吨,比上年减少693吨;玉米种植面积71220亩,比上年减少9861亩,总产量21008吨,比上年减少2321吨;水稻种植面积126400亩,比上年减少3628亩,总产量73127吨,比上年减少3589吨。全区生猪出栏6万头,猪肉产量4838吨;肉牛出栏3026头,牛肉产量725.2吨;家禽出笼178.2万羽,禽肉产量2589吨,禽蛋产量2091吨。

第二产业

纺织工业是樊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樊城是襄阳市乃至湖北省纺织产业最为密集之地。2007年3月,樊城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城”。

2019年,樊城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1亿元,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布产量6.6亿米,同比增长19.2%;纱产量7.98万吨,同比增长16.7%;服装产量272.2万件,同比下降38.2%;化学纤维产量9.8万吨,同比增长-2.3%。全区建筑业总产值18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加14.05%。全区机械制造产业共有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3.4%。全区化纤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51家,全年实现产值107.9亿元,同比增长9.9%。全区航空航天产业有规模企业3家,全年实现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共有规模企业13家,全年实现产值37.1亿元,同比增长5.8%。

第三产业

2019年,樊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8亿元,同比增长12.5%。外贸出口14672万美元,同比增长45.4%。实际利用外资4634万美元,同比增长9.03%。全区限上商贸企业共322家,全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逾50亿元。全区有小额贷款公司1家,典当行3家,融资担保1家,商业保理1家。全区国内旅游总人数870.62万人,旅游总收入74.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3%、10.26%。

交通运输

综述

樊城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水运

穿境而过的汉江属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

铁路

樊城是中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汉丹铁路、焦柳铁路、襄渝铁路在襄阳交汇。

襄阳火车站是进出川、陕、豫、鄂的咽喉通道,也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客货运输总量最大的车站,属客货一等甲类车站,管辖襄阳南、枣阳、随州等16个中间站。车站候车室总面积10940平方米,最高可同时容纳13600人候车,站内共有客车到发线7条,旅客站台4个。车站货场是办理整车、集装箱到发及全路中转的综合性货场,货场总面积137172平方米,其中集装箱货场面积1197平方米,货场有货物线6条,整车仓库4座,整车雨棚4座,笨零作业区1个,集装箱货场1个。主要发送货物品类有河沙、磷矿、粮食、化肥、轻纺及其他机械工业产品和部分钢材、军用品、零担、集装箱等。车站客流、货源主要吸引范围在襄阳市和谷城、南漳、保康、房县、河南省新野、镇平县以及部分边远地区如老河口、枣阳、荆门、沙市等地。

公路

樊城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网中心之一,襄十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孝襄高速公路、樊魏高速公路及316国道和207国道在市区纵横交汇,并与京港澳高速公路和武黄高速公路相连,是湖北省“1-3小时交通圈”的重要节点。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截至2019年末,樊城区有各级各类学校72所,其中,初中14所,小学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独立编制幼儿园15所,职高2所。全区在校中小学生共79791人,其中城区小学生40208人,城区中学生19707人,农村小学生13991人,农村中学生5885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5605人。全区共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5家。

文化体育

截至2019年末,樊城区共有体育场地978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平方米。2019年全年组织各镇(街)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10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48场,在城市社区放映消夏电影18场。设立樊城区精品文艺创作1号基地,创作的相声作品《戏说樊城》获“文化力量·民间精彩”襄阳市第二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一等奖。全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0人,向上级专业队输送体育人才10人,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前三名奖牌数11枚。

城市管理

2019年,投资5945万元、投资7829.6万元分别对61条背街小巷和160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1056万元完成中心城区70处“拆墙透绿”任务。持续开展“清洁家园”系列活动和“十小”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全力推进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成“明厨亮灶”1986家,福利院和幼儿园“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保持“拆违风暴”高压态势,对新增违建“零容忍”,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49起,拆违总面积10.98万平方米;狠抓违规户外广告拆除,共拆除各类违规广告招牌624块,面积共计2.8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樊城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31家。其中,区直综合医疗机构2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乡镇卫生院6家,村卫生室93家。区属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标准化“国医堂”,与辖区内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对接,建立城市医疗集团2个。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49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5人,卫生院237人,乡村医生217人(含原卫生所45人)。

地方特产

凉面

樊城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樊城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

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

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

牛油面

牛油面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

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舒服。

襄阳夹沙肉

相传三国时,徐庶在刘备推荐诸葛亮下前,辅佐刘备打败了曹仁,夺取了樊城。当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贺虎绩时,刘备见一气宇轩昂的英俊少年侧站一旁,经问,乃知是刘泌之甥寇封。宴间,随军厨役上菜时,因不慎将肉块遗落在地,寇封意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事后刘备问及寇封:“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即随口吞食,是何意也。”寇封答曰:“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座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寇封的宽容大度和爱民之德,引起刘备的爱慕,遂收为义子,并改名刘封。此事传至军中上下,莫不为之感动。于是,军厨们特地烹制一种名为“夹沙肉”的菜肴,送给刘封品食,以表对小主人的敬意。

夹沙肉在樊城乃至襄阳市享有盛誉,该菜品以肥膘肉和绿豆沙为主料,以肉裹沙,入锅炸制而成。制作讲究选料、刀功、火候,成菜色泽金黄,沙馅饱满,外酥里嫩,肥而不腻,香甜爽口。

金刚酥

金刚酥的特点是金黄色泽、自然清香味、酥酥脆脆。这种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其久远的历史无处考证,但单说传到陶家一门的手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孔明菜

孔明菜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有些人直接称"芥菜"。

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

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屡获省、部及中国名优产品称号,被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

风景名胜

概况

樊城区南与襄阳古城隔江相望,西南濒临诸葛亮躬耕垄亩之地古隆中,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依城而过。樊城区拥有国家3A级景区一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处。域内西周邓国遗址、米公祠、水星台、陈老巷等文化古迹与汉江、人民广场、诸葛亮广场、明珠广场、沿江大道等现代都市观光景点相互交融,道教圣地武当山、原始林区神农架、长江三峡与古隆中、古襄阳和樊城连为一体,形成一条黄金旅游观光带。作为三国文化、汉江文化、米芾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樊城也是湖北重点精品旅游线——三国·世界文化遗产线的重要站点。

景点

襄阳古隆中

国家4A级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有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建国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古隆中的武侯祠,系明代重建,并在嘉靖,万历及清康熙时重修,乾隆时定名为“汉诸葛丞相武侯祠”。武侯祠系四进三院的四合院建筑,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格,祠前有石狮一对。

米公祠

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的祠宇,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米公祠于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兵燹,明代曾重修,并由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郑继之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前619年)撰书《米氏世系碑》,记述米氏故里的沿革。

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米公祠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邓城遗址

邓城遗址位于樊城西北6公里的罩口川、赵家桥、鏖战岗、余岗到团山铺一带,乃关羽水淹七军之古战场,当年关羽水淹曹操七军的“五堰二池”水源建筑工程至今保留下来,即黄龙堰、白龙堰、黑龙堰、青龙堰和普陀堰及金牛池和莲花池。留下的名胜古迹还有关羽擂鼓台、马棚、磨刀石等,以及在古战场出土的箭镞、刀、枪、剑和铜制“扎马刺”等。邓城还是西周时期邓侯国的首都,秦时设邓城县,唐改邓城为安养县。今古城遗址清楚,遗留古迹丰富,如烽火台、玉带井、九冢、宁国寺、城北山湾的古墓群。邓城出土各种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上府簠”、“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

荣誉称号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