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仁树

榄仁树

落叶乔木
榄仁树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例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榄仁树高大粗壮,对土质要求不高,但适宜种植于排水良好,并且有充足阳光的地方。在充足空间下,榄仁树可生长成近似木棉的平衡分层树冠,是理想的观叶乔木。在尖沙咀,观塘及天水围一带,不难发现种植作为路旁树的榄仁树。
    中文名:榄仁树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 超目: 目:桃金娘目(Myrtales) 亚目: 科: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亚科: 族: 亚族: 属:榄仁树属,也称诃子属(Terminalia) 亚属: 组: 亚组: 种:榄仁树 T. catappa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别名:大叶榄仁树、凉扇树、枇杷树、山枇杷树、法国枇杷、楠仁树、雨伞树、岛朴及古巴梯斯树 英文名:Indian almond 二名法:Terminalia catappa 分布:广东、四川 、湖北 、云南东南部。于越南、 大洋洲、及南美热带海岸等地均有分布。

种属概述

榄仁树属,使君子科,约25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中国有8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其中诃子T.chebulaRetz.为一外来种,广州有少量栽培,果入药或为重要的鞣料,榄仁树T.catappaL.的核仁可食或榨油。

乔木;叶互生,常聚集于小枝之顶;花两性或单性,有小苞片,组成疏散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萼延伸或收狭于子房之上,钟状,5裂,很少4裂,裂片短三角形,脱落;花瓣缺;雄蕊10或8,2轮排列;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2-3颗,花柱长而不分枝;核果扁平,有角或2-5翅,有种子1颗。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15m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呈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mm,被毛;叶片倒卵形,长12-22cm,宽8-15cm,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

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cm,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mm;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mm,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cm,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cm,宽2.5-3.1cm,厚约2cm,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1颗,长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枝干:枝条水平扩展张开。枝条围绕主干轮生,成显著环状。

树皮:树皮带灰褐色。起初颇为光滑,後随树龄增长而逐渐加厚及带纵裂纹,这时树皮很易成薄片状剥落。

叶:叶紧密互生,单叶,呈广椭圆形,簇生于枝条末端,叶片可长达25厘米。叶端较阔,叶质厚,呈革质。叶背基部中脉的两边,各有两枚细小的腺体。落叶前会转为美丽的紫红色。

花:花期3-6月,白色穗状花序,缺乏花瓣,顶端是雄花,下方是雌花及两性花。花细小,白色或黄绿色。穗状花序,聚生于叶腋位置。

果:7-9月.广椭圆形核果,黄褐色,长达5厘米。外形像橄榄。可食的仁,含杏仁味的油。果子含纤维质,可在水上飘浮,内果皮坚硬而质轻可漂浮于海面上,具有海漂植物传布的特性。

药理作用

榄仁树的树皮性味苦、性凉,有收敛之效,对解毒止瘀、化痰止咳、痢疾、痰热咳嗽及疮疡有治疗功效。叶及嫩叶对疝痛、头痛、发热、风湿关节炎有治疗功效。叶汁对皮肤病、痳疯及疥癣有治疗功效。种子性味苦、涩、性凉,可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痢疾及肿毒有治疗功效。

栽培繁殖

可用播种法,取成熟掉落的种子为佳,春至夏季播种;也可用嫁接法,砧木选用榄仁树,早春嫁接。树性强健,生长迅速,不拘土质,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幼株需水较多,应常补给。每年春、夏季各施有机肥一次。树冠若不均衡,待冬季落叶后稍加修整。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生长慢,耐热、耐湿、耐碱、耐瘠、抗污染、易移植、寿命长。

播种:

翌年春季的3至4月用60℃的温水浸种,水凉后换清水浸种1至2天,然后播于苗圃,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浇水,约1个月后种子发芽,2个月后进行一次间苗,以避免小苗过密,影响其生长。

分株:

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开花前进行,不必将全株挖出,可从根际一侧挖出丛株分离后栽种。

压条:

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但要等到翌年才能生根,因此法较为繁琐,繁殖系数不高,而且成苗后植株长势较弱,故生产中很少采用。

扦插:

在夏季的生长季节进行,剪去当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于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产中不常用。

嫁接:

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榄仁树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栽培管理

榄仁树原产中国,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常生长在山地溪旁、榄仁树土壤要求不严,能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更好。适宜种植在高燥、阳光充足之处,低洼积水处、过于荫蔽处则不宜种植。因此,生产基地可建在地势开阔,排水良好之处。

移栽

榄仁树在每年冬季落叶后的11月至12月、翌年2月至4月发芽前均可移栽,大的植株移栽时应带土球,以利于成活,因其根系的韧性大,不易挖断,可用锋利的铁锨将部分根系铲断,对于一些较长的枝条也要适当短截,以方便携带运输,如果花期移栽,还要摘除部分花朵,以避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影响成活,定植时勿使土球松散,每穴施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0至15千克,栽后浇透水,以保证成活。

水肥管理

榄仁树在生长期应适时中耕,以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里的空气流通榄仁树进养分的分解,为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每年的早春、夏季、秋后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以促进开花和花芽的形成,每次施肥后都要浇一次透水,以利于根系的吸收。天旱时注意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烂根。

应用价值

榄仁树之边材带白色,心材红褐色,质地细密而重,硬度适中,可供建筑或製造器具;树皮含鞣质,可以做为染料;种子则可供食用及榨油。除此之外,榄仁还可治痢疾及肿毒,其树皮可以治疗胃及胆汁质发热、腹泻及痢疾;嫩叶汁可製成油膏治疥痒、痳疯及其他皮肤病,并可内服以治头痛及疝痛。叶子除了做为黑色染料外,亦是治赤痢的药材。

采摘过程

榄仁的收获时间必须恰到好处以保证最好的质量。采摘的时间过早,含油量极低。随着颜色由淡绿变为深绿,含油量也开始增高。颜色越深产油量越高,但由于酸度也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并开始影响榄仁油的质量品质。因此经验丰富的榄仁种植者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相应的成熟期进行采摘和收获。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榄仁的收获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底至转年的二月份左右。

榄仁的采摘方式基本上采取比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上铺网或面料然后用棒状物进行梳打。有些国家和地区也采用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收获方式。传统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并且成本较高但榄仁的质量较好。大机械收获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会对榄仁果实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榄仁油的的质量。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特岛由于山地多地形复杂,并不适合大型机械收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的榄仁油产量较低、品质更好、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养护要点

榄仁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受土壤、气温、水分、空气、日照等影响很大。

土壤:土壤的物理性质对油橄榄树的生长极为重要。总的来说,榄仁树适宜于中性及微碱性土壤,对土壤的含水量也很挑剔,对土壤中的钙、镁、硼等含量的要求极为严格。

气温:世界上认为油榄仁树要有0℃以下的温度才能达到正常开花结果的要求,-3~-4℃的最低气温对油橄榄花芽生理分化是最适宜的,通常来讲,冬季最低温度是不能低于-7~-12℃。

水分:榄仁树被称之为耐旱树种,榄仁树产区(地中海沿岸)都具有夏季炎热干旱的生态环境,一般年降雨量是500~700mm。空气湿度:地中海地区的相对湿度一般在40%-65%。如果空气湿度高,就会导致榄仁树水分过多而窒息,以致生理失调。

日照:榄仁树是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是强阳性树种,它的产地纬度在40度左右。日照不足,榄仁树同化过程缓慢,代谢过程减弱,影响果实发育及树体的发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