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草属

梅花草属

蔷薇目虎耳草科下的一属
梅花草属(学名:Parnassia Linn.)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约70种,中国有60种,各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是一群变异性较大的植物。分布于北温带。基生叶具柄,通常厚,花两性,白色或淡黄色,单生于花茎之顶;花瓣5,雄蕊与花瓣互生;果为蒴果;种子多数,有翅。
    中文名:梅花草属 拉丁学名:Parnassia Linn.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蔷薇目 亚目:虎耳草亚目 科:虎耳草科 亚科:梅花草亚科 族: 亚族: 属:梅花草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36种,各省均产之,但主产地为西南部。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二名法:Parnassia L.

植物学史

梅花草属是瑞典植物学家Linnaeus于1753年根据P.pahustris L.建立的,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Pyramo研究了7种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的种,并从退化雄蕊的分裂情况,花瓣和叶的形状等进行了分钟描述、Hooker f.&Thomson研究了印度产的梅花草属植物,按子房位置和形状、退化雄蕊裂片深度和数目等特征将8种划分为5组,但未给出相应组的名称。

Drude首次利用退化雄蕊形状、分枝数目和分枝形式等特征作为分组首要依据,将当时的18个种分成4组,即Sect.Nectarodroson,Sect.Fimbripetalun,Sect.Nectarotrilobos,Sect.Saxifragastrum。退化雄蕊变异这一形状即相对稳定且易于识别,Drude为本属的分类奠定了基础。

随后,Hooker按Drude的观点,将19种梅花草属植物也分成4组,并把P.faberi Oliv,置于Sect.Saxifragastrum内;1930年有对该属进行了补充修订,新增26种,共45种,并依据P.faberi Oliv。退化雄蕊顶端二裂唇形这一特征,将其从Sect.Saxifragaceae中划出,独立成一组,即Sect.Cladoparnassia.Handel Mazzetti发表“中国的梅花草属”一文,共记载了31种植物,按Engler的观点分为5组,组间关系排列却与之完全相反,并附有分钟检索表和简单的地理分布。

以退化雄蕊为属下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运用。Franchet以能育雄蕊花药药隔的变异对分布于中国的梅花草属植物进行了研究,并划分为二组,即药隔顶端伸长呈“匕首”状的Sect.Xiphosandra,仅一种;药隔无明显伸长的Sect.Amblysandra。有16种,Franchet为梅花草属的属下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一些学着也对该属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新种,如:简焯坡、潘锦堂、谷粹芝、柴立本、钱义咏、唐赛春与李光照等。1987年谷粹芝对中国的梅花草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订正建立了一个包含有9组2亚14组9系的分类系统中国植物志及其英文版均采用该分类系统。吴征镒等则从地理分布与演化趋势上对梅花草属的分类系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具粗厚合轴根状茎和较多细长之根。

茎不分枝,1或几条;常在中部具1或2至数叶(苞叶),稀裸露。

基生叶2至数片或较多呈莲座状;具长柄,有托叶,叶片全缘;茎生叶(苞叶)无柄,常半抱茎。

花单生茎顶;萼筒离生或下半部与子房合生,裂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覆瓦状排列,白色或淡黄色,稀淡绿色,边缘全边流苏状或啮蚀状,下部流苏状或啮蚀状和全缘;雄蕊5,与萼片对生,周位花或近下位花;退化雄蕊5,与花瓣对生,形状多样,呈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呈扁平状:顶端3-5 (-7) 浅至中裂,稀深裂或5~7齿;呈分枝状:2-3-5或7~13(-23)枝,顶端带腺体;雌蕊1,子房3~4室;胚珠多数,具薄珠心,柱头联合。

蒴果有时带棱,上位或半下位,室背开裂,有3-4裂瓣;种子多数,沿整个腹缝线着生,倒卵球形或长圆体,平滑,褐色;胚乳很薄或缺如。

地理分布

本属约7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高山地区;亚洲东南部和中部较为集中,其次为北美洲,极少数分布到欧洲。我国约60种。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为梅花草的全草。

性味苦、凉;归肺;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止咳化痰。主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咽喉肿痛;脉管炎;疮痈肿毒;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每次1~3g。

附方:治黄疸型肝炎:梅花草五钱,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二钱,五灵脂、广木香各一钱。共研细末。每服一钱至一钱五分,每日三次,白糖水送服。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含量约0.085%~0.09%。全草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in)及山柰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的衍生物。

该属研究

梅花草属四个种的新异名

吴丁、高连明、王红、李德铢(下述称作者)系统地查阅和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四川大学标本馆、云南大学标本馆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等的全部梅花草属(Parnassia L.)植物馆藏标本,结合野外观察和采集,发现该属一些分类群不能成立,应作为异名。 

凹瓣梅花草:从原始描述和大量的蜡叶标本,丽江梅花草作为凹瓣梅花草的异名处理。

大叶梅花草:依据原始记载,通过对大叶梅花草模式产地活植株的野外观察,发现花瓣的颜色随花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改变,而退化雄蕊的分裂在不同植株间以及同一植株不同的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查阅比较彝良梅花草和大叶梅花草模式标本和馆藏蜡叶标本,两者的地域分布相近,生境相似,所以彝良梅花草与大叶梅花草为同一种,因此将其作为大叶梅花草的异名。

鸡眼草:钱义咏(1997)描述思茅梅花草时认为与甘肃梅花草相近,作者在查阅了鸡眼草的模式标本及其大量的蜡叶标本后发现,思茅梅花草与鸡眼草的形态特征相一致,且其形态特征均在鸡眼草的变异范围之内。所以思茅梅花草处理为鸡眼草的异名更为合适。

宽叶梅花草:谷粹芝(1987)根据广福林调队01057号标本,发表了新种龙胜梅花草出其与原产于贵州的宽叶梅花草相近,两者的区别主要为该种叶片较大,扁圆形,上面有紫色的小斑点;叶柄较长,退化雄蕊的分枝顶端有球形腺体。

作者查阅了模式标本发现二者的叶片皆为扁圆形,而叶片大小与叶柄长短与植株个体大小有关(可能与植物的生境和年龄相关),即使在同一植株上,叶的大小与叶柄的长度也存在差异;叶面斑点紫色或褐色、退化雄蕊分枝顶端球形腺体明显与否均为连续变异。作者认为区分这两个种的形态特征不稳定,很难将二者分开。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两者实为一个种,故将龙胜梅花草处理为宽叶梅花草的异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