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军

梁信军

民营科技企业家
梁信军,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台州。(董事长)梁信军在199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与郭广昌及其他三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如今,梁信军主要负责重大项目投资、信息产业和媒体投资。其中主要的项目包括控股南钢股份等。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上海英富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普陀区人大常务委员,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为本公司董事。
    中文名:梁信军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台州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务: 就职企业: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10月 星座:天蝎座 职业: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大常务委员 政党:中共党员

个人简介

梁信军,大学本科毕业。他的头上顶着无数光环:复旦大学天之骄子、台州商会会长、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集团副总裁兼党委书记……然而这一切都掩盖不住他的友善与谦和。

15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伴随复星一同成长,从一家自有资产仅3.8万元的小型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涉足医药、房地产、钢铁、零售等诸多行业的内地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并于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整体上市。在他的眼中,创业艰难,却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无论成功与失败,比结果更重要的永远是对过程的体味:虽甘苦自知,但唯有经历,方可笑对人生。梁信军荣膺“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2016年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复星国际的梁信军排名最靠前,列第110名,较上年的75名下跌35名,个人财富185.7亿元。

个人经历

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台州。

1987年9月-1991年7月,复旦大学遗传工程系(学习)。

199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与郭广昌及其3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

1991年1月-1992年11月,复旦大学团委1992年1月-1994年1月,上海广信科技发展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1994年1月-1994年11月,上海复星实业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1994年1月至今,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复星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信军在1992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与郭广昌(第13名)及其他三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

如今,梁信军主要负责重大项目投资、信息产业和媒体投资。其中主要的项目包括控股南钢股份等。

儿时梦想

做一名物理学家

梁信军出生于军人家庭。由于家庭的影响,梁信军最初的梦想与军人有关。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高大威武、保家卫国的战士,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英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梁信军的梦想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初中时,物理课的开设刺激了他的兴趣,浮力、电流等奇怪而又常见的现象于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梁信军产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梦想——物理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去探究宇宙的奥秘。

1987年,梁信军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但是在专业选择上却遇到了难题。梁信军坦言,出于爱好,他本想选择无线电物理专业,但以他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入复旦大学最好的也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遗传工程系学习。在父母的坚持以及任课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梁信军只得忍痛割爱,放弃了物理,踏踏实实地步入了遗传工程学的殿堂。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过当时的选择时,梁信军一脸的欣慰。的确,如果当时没有选择遗传工程系,也许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人生,也许他正在一家科研所里搞着科研。那样,他就不会遇到像郭广昌、王群斌、范伟那样的同窗挚友,也就不会有复星的诞生。

艰苦创业

复星航母扬帆启航

1991年,梁信军大学毕业留校,成为复旦大学校团委的一名教师。而在此前,由于学生活动频繁,他与同样留校任教的郭广昌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共同带领学生赴浙江某地进行实践考察。

考察归来,两个年轻人深受震颤。学校作为象牙塔毕竟不比社会开放,他们相信,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一定能在“自我创业”的道路上干出一番成绩来。

经过短期筹划,1992年两人决定一同下海。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建“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上海复星集团的前身),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成立初期,上海“广信”只是一家小规模的科技咨询公司,主营业务为市场调查和咨询,自有资产不过3.8万元。创业之初着实艰难,梁信军也曾骑着自行车满上海找项目。这与柳传志当年的“自行车创业”颇有几分相似,但与其不同的是,“广信”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卓有成效——成立仅10个月后,梁信军便和他的同伴赚到了创业后的第一个100万。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复星“五剑客”中的其余三位,王群斌、谈剑、范伟也在此时加入了进来。在谈到改名复星的初衷时,梁信军微微一笑:“新成员的加入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时再选用‘广信’作为名称就有些狭隘了。”他同时介绍说,选用“复”字,是因为几位创业者都是复旦出身。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复星最初设想的科技转化已经变得不再可行。如此背景下,“我们开了一个会,正式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定了位。当时定的调子是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梁信军回忆说。

也正是从那时起,复星科技开始了战略转型。此后一路走来,进展还算顺利,以至于后来搞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大获成功,为复星赚到了其成立后的第一个1亿元——那一年,复星年仅3岁。

如今,15年过去了,复星集团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在少数战略投资领域中也大有斩获。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以10.98港元的开盘价,于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也许在一贯低调的梁先生看来,与他们心中真正远大的理想相比,复星这艘“航母”走到今天,才刚刚启航而已。

一技之长

在梁信军眼中,创业虽艰难,却不可简单地以成败来划分。诚然,人生万事,如果仅以结果判断,那就只有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而如果以过程来判断的话,人们或许可以从中收获更多。其实比结果更重要的,是人生对创业过程的体尝。

梁信军认为,年轻人创业最重要的是“一技之长”。

在梁信军看来,复星集团的“独门暗器”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嗅觉与勇气。复星的成功,在于领导层能够快速反应,发现商机,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从最先开始从事的市场调查,到之后介入房地产销售、医药领域,再到后来进行多元化经营,复星迈出的每一步都比同行竞争者快半拍。主动出击为复星赢得了不少商机。

其二是领导层能力的相互补充。这其中,郭广昌善于指挥,创新能力强;王群斌、范伟兢兢业业,执行能力强;而梁信军,人脉资源丰富,融资渠道非常广泛。几个人强强联合,成为复星成功的巨大优势。

其三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当被问及是否因为创业艰难而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时,梁信军的回答异常坚定:“没有!”也许,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就从未收录过“放弃”二字。

企业标准

梁信军,复星集团副董事长。35岁的他忙碌了一天,坐在位于上海复兴东路的复星商务大厦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霓虹闪烁的黄浦江夜色尽收眼底。他正在浏览行业信息网站。这个证券界人士视为“资本运作”的“天才”——复星系2号人物,多年来养成了每天抽出时间浏览行业动态的习惯。

在他看来,在这一非常时期里,随着复星抢购国资步伐的加快,复星也随之处在了一个风浪尖上,人们对他的各种评论甚至非议也甚嚣尘上。复星需要的不是沉默,尽管是非常时期。

在梁信军看来,复星收购企业的目的不是在资本市场上作秀,不是“这里捞一把那里炒一把”的做法,毕竟炒作对企业和地方的危害都非常大。所以复星的目标是长期成为行业前三名,在做产业经营的过程中整合所参与行业,最终做成龙头老大。

第三届中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出呼吁:“从自身做起,做财富来路清楚、透明阳光的民营企业;做有能力参与国际上竞争、战而能胜的民营企业;做率先认同大众价值观、践行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做善于创造价值、乐于分享发展的民营企业!”

创建于1992年的复星集团,目前拥有钢铁、房地产、医药、零售和金融服务以及战略投资业务,已经成为就业6.7万人、年纳税45.8亿、中国500强利润的第43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纳税第16位的企业。已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纳税总额第1位,今年纳税可能近80亿。今年7月16日,复星成功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募集资金132.7亿港元,成为迄今最大的民企海外融资案。

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复星集团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壮大规模、提高利润之外,壮大了的民企还应该给社会、给民众、在国际上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或者说,民营企业家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超越财富的新跨越呢?

梁信军提出了建设新型民营企业的四点标准:

第一、应该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竞争力,做让国人自豪、受国际市场尊敬的中国企业。

中国迅速成长,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凑巧与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化同步,凑巧与全球化进程同

步。全球化使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就迅速、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迫使中国企业在成长初期就被逼着在自家的后花园里跟最强大的跨国公司直接过招,这是很大的压力、挑战,但是反过来,也是中国企业难得的机会——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很强大的企业,至少生存能力特别强。

同样在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资本、技术和人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能实现全球性流动,越来越多的产业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水平分工,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只要真有能力,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比原来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赢得优势。

台州商人、温州商人乃至整个浙商群体,在不断解除束缚的过程中,以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尝试创新,一再突破西方领先者们所固守的可能性边界,将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一个又一个手工作坊蜕变成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厂,实现了规模浩大的多行业、多环节的系统的追赶和超越。

中国老百姓期待看到中国企业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优胜者,先壮大了的民企,有责任跨越财富的追求,实现产业强势的梦想。

第二、应该更加透明、更重规范,做让政府放心、让公众认同的企业。

2004年德隆事件后,全社会、尤其是部分金融和舆论界都开始带上放大镜审视民企。复星正是在这个时候公开财

务,主动曝光,事实证明,透明可以赢取社会和各界的信任。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在香港整体功上市,不仅在香港、大陆二套标准监管下,而且子公司、母公司都是公众公司,公众更容易了解复星的运作、关联交易情况,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赢得国际和国内投资者、监管者的信任。规范透明意味着在税收、节支方面的运作空间减少了,但也意味着在这些方面栽根斗的机会减少了。

做到了制度化透明规范的企业,更容易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更容易融到低成本、大规模的钱,从而长期看可以赚得更多、发展得更快。

第三、应该认同和践行最广泛大众的价值观,做受国人尊敬的企业。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创富者,正成为最受人瞩目、最被关注的人群之一。一方面,大众、政府普遍认同中国的进步,主要源于增量财富的创造,认同这些财富主要是释放出了巨大能量的民营经济创造的;另一方面,具体到某一个民营企业,不少民众、舆论甚至政府,更愿意认为这些财富的积累可能带着原罪,可能是转移来的、甚至是掠夺来的。

这里既有一个如何界定、评判财富的创造、转移的性质、数量的标准和工具、社会体系问题,乃至追究下去的责任是否属于企业家的问题;也有民营企业由于低调被误读为神秘,由于不透明被指责来路不明、增长可疑的问题;更有这群源于社会最低层的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军人出身的创业者成功后被别人、被自己异化为特殊阶层的社群分化问题。

民营企业家身上其实充满了平民意识,应该堂堂正正地彰显出来,比如对民工待遇的同情,为什么不可以说,不可以做些什么?民营企业家经常被描绘成摆阔斗富、奢侈无度、勾结盗窃、损害他人,在呼吁他人改变目光的颜色同时,民营企业家更需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共同进行群体形象再塑。比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比如在劳动者权益上、比如在生产的道德上,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还需要大大提高。

第四、应该在善于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学会分享发展,做让大众受益的企业。

创造价值是企业能够更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符合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与创造相比更难掌握的是分享。从企业内部的激励角度,最好的激励制度就是让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分享到发展。但从企业外部可持续环境的建设来看,单纯的“按劳分配、不劳不得、优者多得”不一定全面。

把税收做大,把就业做多,是企业家的“大善”。比如复星去年纳税45.8亿,安排了6.7万个员工就业,就是稳定6.7万个员工家庭的小康生活的同时,协助政府安顿了另外20多万个城市低保家庭生存。另一方面,热心慈善和社会公益,投身光彩事业,是企业家的“小善”。大善是企业家的本份,小善体现了企业家的心态。

企业还应该学会创造价值与员工干部分享,与社区分享,与股民、国民分享,还要与环境和谐。同样是2006年,复星大约创造了100多亿财富,除上缴国家45亿多元税收外,发放员工薪资福利25亿元左右,大小股东应享利润30多亿,员工干部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企业的发展成果。2007年复星及下属企业在投资开矿的海南、山东、甘肃分三次向社区捐赠了超过7000万元,大部分是通过光彩基金捐赠的,切切实实体现了复星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愿望。

创业伙伴

谈郭广昌

当年创办广信科技(源于郭广昌和梁信军的名字,1993年更名为复星科技)时,郭广昌是复旦大学团委干部,梁信军是校团委调研部长,汪群斌是生命学院团总支书记,范伟是学校誊印社的经理,谈剑还在读书。

如今,在复星多元化的产业链条中,郭广昌成了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梁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成为复星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汪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范伟掌管房地产;谈剑负责体育及文化产业。如今复星董事会的人数已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7人,新增的是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做重大决策我们从来不举手表决,遇到矛盾时通过充分沟通以达到共识,没有形成共识的就放弃,以做到科学决策。”梁信军说。

在梁信军眼中,郭广昌是个极有魄力的领导者。13年前,郭广昌带着一帮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靠38000元开始创业,如今已经坐拥200多亿元资产,复星集团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三甲,并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业四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虽然涉及的行业不少,但郭广昌有其原则: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他选择扩张对象的底线是,非要行业龙头不可。

在去年5月复星投资的宁波建龙项目被曝光后,作为领军人物郭广昌更是在风口浪尖上展现了一个领军人物的魄力。舆论一度猜测宁波建龙可能成为“铁本第二”,同时坊间对复星集团的资金链也一度产生疑问。面对这次危机,郭广昌果断地采取了两条应对措施———聘请著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对复星集团(包括非上市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财务审计,把有关的报告提供给利益关系人;对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适度的多元化,但要坚决贯彻经营的专业化,同时请权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复星集团的竞争力作评估。后来,郭广昌把这一场风波看成是对复星的“体检”:检查民营企业的心态是否健康、体质是否健康。事实证明复星集团经受住了宏观调控的考验,宁波建龙也没有成为“铁本第二”。

当年推举郭广昌做领头人时,梁信军这样表述他的理由:他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团队。另外在战略思考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

谈自己

2004年,在王均瑶去世后,浙江东阳人郭广昌接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在我和郭广昌身上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浙商与台州商人的共性”。梁信军说。

梁信军坦言,浙商以“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著称,台州商人有浙商的共性,也有差异,比如低调,比如喜欢单打独斗(很多在外地的台州商人,当年都是背着修鞋机、挑着货郎担白手起家的),但在复星集团,他们把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放在一个战略高度。

梁信军的口才好、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交流,这些特点几乎是复星创业团队公认的,所以让他做了集团的党委书记和新闻发言人。

梁信军称自己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坦言今天很多人都看到了复星成功的一面。“其实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梁信军慨叹,“复星走过的13年中,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我们都经历过,只是在大的成功面前,外界都习惯于把小的失败淡化。”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这是另一位浙商阿里巴巴公司CEO马云的经典名言,梁信军颇有同感。“我们认为许多行业明年会更严峻,所以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要准备柴火和棉衣。”梁信军说,事实上复星一直给自己施加压力,把未来想象得比现在更艰难。

谈其余三人

当年五虎将里的另外3个,如今都在复星多元化产业里独挡一面,“当年分工时就考虑到汪群斌、范伟和谈剑可能更适合做产业,做具体事情。”梁信军说。

“如果没有汪群斌、范伟和谈剑他们兢兢业业地去操劳,再好的战略也等于零。”在复星的5人团队中,英俊的范伟略显沉默,也极少在媒体露面,不过他麾下的复地集团在房地产业倒是让人刮目相看。“他做的比说的要多。”梁信军评价道。

在五人之中,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均为复旦遗传学毕业,这样的一个团队注定了会与医药行业结下不解之缘。汪群斌最早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开发成功了复星第一个核酸试剂———乙肝DNA核酸试剂盒,为复星进军医药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他提出的“生物医药新经济”概念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1995年,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成功为复星的“五剑客”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汪很擅长组建联合舰队似的企业团队,在制造业上很有优势。”

而5人中唯一的女性谈剑的特殊优势则在政府公关等事务,同时她还是上海星之健身俱乐部总经理。从2000年复地房产在开发楼盘时,为了制造卖点,在小区内建设了一个足球场的无心插柳开始,如今,“星之”已有了12家门店,她的身影出现在很多住宅小区的会所中。这样的选址,既避开了市中心商务楼昂贵的租金压力,也让健身与普通市民走得更近,这样一举多得的策略是谈剑成功的秘笈之一。

对此梁信军称他们5个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紧,就是一只拳头。复星强调的是团队管理。梁信军认为,创业团队要经得起成功、失败的考验而不散,仅靠友谊是不够的。他们几个人除了在学校就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之外,浙商的精神也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由这种共同的文化演绎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五人同心的最大基础。

建议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业,梁信军曾建议“如果现在还从38000元起家的话,可能会投资手机传媒业务,把手机打造成为一个传播媒体,或者会在互联网上做个电视台。”他建议创业的大学生们:由于没有多少资金和经验,最好是舍弃传统行业,选择一个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的新领域,这样容易拿到风险投资,成功率也会高一些。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领域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该领域要具备爆发性成长的潜力,而且竞争者不能多;二是该领域的发展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事业与生活

事业、生活,总有一方做出牺牲

和很多人一样,工作之外的梁信军有自己喜爱的休闲生活。他喜欢打电脑游戏,特别是“三国演义”。在公司里,他的嗓音是最洪亮的,管理层中,他是最善于歌唱的一位。他经常在员工面前高歌,制造大家一同联欢的气氛。对于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他习惯用皮球与玻璃球的概念做比。

这其中,事业是皮球,落到地上还能弹回来;而生活是玻璃球,摔到地上就会破裂,因此要倍加珍惜。梁信军也承认,这个比喻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两全”。他认为,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理想与追求。既然之前选择了“创业”这条道路,就意味着必须比他人付出更多。

梁信军对此也表现出些许无奈:“从创业初期一直到现在,自己的爱好、生活、亲情都受到了影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家人、朋友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梁信军一脸欣慰。

荣誉奖项

2010年10月31日,第四届中国CEO高峰论坛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梁信军荣获“2010年度中国十大杰出CEO”称号。荣膺“2013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企业家精神

谈到复星成功的经验,梁信军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人。而在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

第一,要对结果负责。做事情的目标,就是要看结果。

第二,要能做对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一直做对的事情。

第三个,要善于听和说。听比说的能力还重要。不仅要听得懂别人的话,还要听得懂别人的话外之音。

第四,企业家要勇于设定高的目标,并且经常能实现。

第五,要经历过环境的变化,并成功从低潮中走出来。企业家的使命就是管理高潮低潮的波动。要在低潮中找到路径,要能够成功从低潮中走出。

第六,善于培养团队。如果一个企业家出来还是他,三年后还是他,他领导的事业一定做不大的。为什么呢?就算他全身心投入,他也就只有一个人嘛。关键这个人要把事业做大,一定要有自己的团队,要越来越多。要善于培养人。

第七,要善于管理变化。变化本身有的时候是一种资源,如果没有波动,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企业家要善于发现这种机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