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

桐叶

植物药材
桐叶,是一种植物药材,取自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主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原植物油桐为落叶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枝粗壮,无毛。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
  • 中文名:桐叶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
  • 亚界:
  • 总门:
  • 门:
  • 亚门:
  • 纲:
  • 亚纲:
  • 超目:
  • 目:
  • 亚目:
  • 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来 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 异 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 性 味:甘、微辛、寒

基本介绍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燥叶。

原植物

油桐为落叶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枝粗壮,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2厘米,顶端两侧有2枚淡红色腺体;叶片卵形或卵状圆形,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稀为3浅裂,顶端尖或急尖,幼嫩时两面被黄褐色短柔毛。花雌雄同株,排列成疏松、顶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先于叶开放;萼片2~3;花瓣5,白色,具淡红色条纹;雄蕊8~20,排列成2轮,花丝基部合生;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3~5,柱头2裂。核果直径4~6厘米,近球形,顶端尖,表面平滑。种子具厚壳状种皮,阔卵形,长2~3厘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叶多卷曲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状圆形,长8~15厘米,宽3~12厘米,基部多为心形,稀为截形,靠叶柄两侧可见2枚紫黑色腺体,边缘全缘,稀有呈不明显3裂,顶端尖或突尖,表面绿褐色,背面色稍浅,有长4~12厘米的叶柄。气微,味淡。以身干、叶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甘、微辛、寒。消肿解毒。用于痈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敷或烧灰研末敷;煎汤,用量15~30克。

附注

本种的根,种子及花均药用。种子与叶功效近同。根用于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驱蛔虫。花外用于热毒疮,天疱疮,烧伤。

功用

消肿解毒。用于痈肿,丹毒,臁疮,疥癣,冻疮,烫伤,痢疾。一般多鲜用,适量捣敷或烧灰研末敷;煎汤,用量15~30克

性味

甘、微辛、寒

药用介绍

【异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植物形态详"桐皮"条。

【化学成分】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毛泡桐皮的乙醚、乙醇。丙醇提取物均有抗菌活性,体外抗菌试验证明,毛泡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作用较强,对卡尔斯伯金酵母菌次之,对大肠杆菌较弱。毛泡桐茎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类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葳新甙Ⅰ,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0μg/ml。毛泡桐叶中分离出的几种结晶,对8种常见菌和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毛泡桐木部所含右旋芝麻素(dsesamin)对流感病毒、仙台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毛泡桐叶中所含熊果酸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400μg/ml,200-800μg/ml和100-700μg/ml。泡桐花提取物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泡桐果和泡桐木屑提取物能显著延长二氧化硫所致小鼠咳嗽出现时间,并能显著延长豚鼠因组胺喷雾引起的翻倒时间,表明有平喘作用。泡桐叶泡沫提取物使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加,表明有祛痰作用。n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熊果酸有明显的安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正常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抗戊四唑的抗惊厥作用。

4.抗癌作用:熊果酸在体外对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延长荷艾腹水癌小鼠的生命。

5.增强杀昆虫剂作用:毛泡桐含泡桐素和芝麻素,此二成分对除虫菊酯和烯丙除虫菊酯的杀昆虫(蝇。蚊等)作用有增效作用。

6.其他作用:泡桐果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更明显。熊果酸尚有抗炎作用,增加肝糖原,降低心肌和横纹肌肌糖原作用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熊果酸100mg/kg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毛泡桐柄木质部尚含有梓醇,实验表明梓醇有利尿和泻下作用。毛泡桐树皮含丁香甙,实验表明丁香甙有明显止血作用,用于术中止血,使出血明显减少。

【性味】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

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

①《本经》:"主恶蚀疮著阴。"

②《纲目》:"消肿毒,生发。"

用法与用量

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0.5~1两。

【选方】

①治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医林正宗》)

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白喉:霜打泡桐叶一两。水煎,红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麻子仁三升,白桐叶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洗之。(《补缺肘后方》)

中文名称: 油桐叶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燥叶。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四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