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

用于治疗感冒及疟疾等症状的药品
柴胡注射液,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药品成分主要是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挥发油。北柴胡根(粗粉)1000g,氯化钠9g,吐温-8060ml。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固定性药疹。3.增强免疫机能:连续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0.25ml/天对二次免疫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形成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对四次免疫家兔抗破伤风类毒素的产生无显着影响,对白细胞移动抑制有明显增强作用。结果:痊愈(疣体全部消失)35例,占89.7%(其中注射1次痊愈9例,2次18侧,3-4次8例);显效(疣体比原有缩小、低平、部分消失)4例,占10.3%。
    药品名:柴胡注射液 外文名: 别名: 是否处方药:处方、非处方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药禁忌: 剂型: 运动员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批准文号: 药品类型:中药 剂 型:注射剂 规 格:每支装2ml

历史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柴胡注射液是国内中药注射剂的“鼻祖”,至今已有70多年的应用。70多年前,我国还处于抗战年代,也就是说柴胡注射液是在战火中诞生的,意义必然重大。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的背景,也就是在1940年左右,美国生产世界几乎一半的药品,在药品贸易中占30%。n

成份

北柴胡,辅料为聚山梨酯-80、氯化钠。

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

药品成分

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挥发油。北柴胡根(粗粉)1000g,氯化钠9g,吐温-8060ml。

药理作用

柴胡注射液具有镇静、止痛、解热和消炎作用,对流感、感冒等发热性疾患有一定疗效

1.解热:腹腔注射北柴胡总挥发油300mg/kg对啤酒酵母混悬液所致大鼠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耳静脉注射柴胡注射液20ml/kg对伤寒、副伤寒菌苗致家兔热的降温作用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腹腔注入柴胡注射液10mg/kg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虽有降温作用,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耳静脉注射柴胡注射液3mg/kg对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疫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抗炎:腹腔注射北柴胡总挥发油40mg/kg和240mg/kg时,只有前一剂量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耳静脉给柴胡注射液5.0ml/kg对二甲苯所致家兔皮肤通透性增加有对抗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腹腔注射柴胡注射液5.0ml/kg对烫伤大鼠的足肿胀、棉球肉芽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

3.增强免疫机能:连续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0.25ml/天对二次免疫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形成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对四次免疫家兔抗破伤风类毒素的产生无显着影响,对白细胞移动抑制有明显增强作用。

适应症状

疏解退热。用于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等用本品对64例感冒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品的总有效率为75%~80%。并能减轻其伴随症状,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是退热平稳,降温后无回升现象,病后病人恢复较快。

用法用量

注射剂:每次2-4ml,日1-3次肌肉注射;儿童酌减。滴鼻剂:小儿每次0.3-0.5ml,成人每次0.5-0.8ml。

注意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真阴亏损者慎用。

临床应用

小儿发热

应用本方口服,年龄小于6月服1ml,6月至1岁服2ml,1-3岁服3ml,3-7岁服4ml。体温大于40℃加用物理降温(40%酒精外擦)。治疗小儿发烧128例,年龄小于1岁者48例,1-23岁者50例,3-7岁者30例;体温38.5-39℃者46例,39.1-40℃者67例,大于40℃者15例。结果;口服本方后第1小时体温下降1.5℃为显效,共94例;第2小时者下降1.5℃为有效,共30例;2小时后体温下降或不下降为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为96.9%。

扁平疣

选择母疣,常规消毒皮肤,用灭菌注射器及皮试针头抽柴胡注射液,从母疣边缘进针致基底部反抽无回血即注入上药,依皮疹大小每次射0.2-0.5ml,致疣体发白即可。拨针后创面稍加压1-2分钟,无药物反流即可。1周后根据皮疹变化再决定下次是否继续注射。治疗扁平疣39例,男性11例,女性28例;年龄9-40岁;病程6个月至9年。结果:痊愈(疣体全部消失)35例,占89.7%(其中注射1次痊愈9例,2次18侧,3-4次8例);显效(疣体比原有缩小、低平、部分消失)4例,占10.3%。比原有皮损缩小1/2者3例,l/3者1例,全部病例均有效。

流行性腮腺炎

按患者年龄不同给予不同剂量的柴胡注射液肌注,小于10岁者每次2ml,大于10岁者每次4ml。每日1次,连用3-4次,勿配用它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35岁,平均12.7岁。诊断标准为: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腮腺双侧或单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口颊内腮腺开口处可见红肿,挤压腮腺无脓液流出;血清淀粉酶增高可有助于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经3次治疗,自觉症状3日内消失,腮腺肿大随之消退;显效:经3次治疗,自觉症状3日内消失,腮腺肿大5日内消失;有效:经4次治疗,自觉症状4日内消失,腮腺肿大7日内消退。结果:治愈29例,占76.3%;显效7例,占18.4%;有效2例,占5.3%;总有效率100%。

不良反应

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固定性药疹。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贮藏

密封,避光,置阴凉处(不超过20℃)。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297-98-201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