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田头菇

柱状田头菇

锈伞科田头菇属真菌
柱状田头菇俗名杨树菇、柳蘑、柳松茸、茶树菇、茶薪菇、柳菌、柳环菌、柱状环锈伞等。国外于1950年人工栽柱状田头菇培成功,1980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福建开始小规模生产。近年来,福建、江西、云南、贵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柱状田头菇是伞菌目(Agaricales)、锈伞科(Bolbitiaceae)、田头菇属(Agrocybe)真菌。真菌门(Eumycota),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中文名:柱状田头菇 拉丁学名: 别名:杨树菇、柳蘑、柳松茸、茶树菇、茶薪菇、柳菌、柳环菌 界:真菌界 亚界: 总门: 门:真菌门(Eumycota),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亚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纲: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资料归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亚纲:同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 超目: 目:伞菌目(Agaricales) 亚目: 科:锈伞科(Bolbitiaceae),有资料归为粪锈伞科(Bolbitiaceae) 亚科: 族: 亚族: 属:田头菇属(Agrocybe) 亚属: 组: 亚组: 种:柱状田头菇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柱状田头菇 分布:近年来,福建、江西、云南、贵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中实。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菌柄中实,长10厘米左右,柄粗1-2厘米、黄白色。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菌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淡褐色

茶树菇的产地分布

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热带地区却罕见,极冷极热的气候条件都不适合发育,茶树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养方法来进行栽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茶树菇产地主要为江西广昌县、江西黎川县、福建古田县。

此外全国各地也均有生产,昆明、成都、北京等地为较大鲜菇产区。江西省黎川县也是茶树菇重要产区,市面上较多供货有来自张家界武陵源地区,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万亩茶园,天然的茶树菇被晾晒制造,这一两年来茶树菇,特别是湘小伍家的广销韩国。

茶树菇的产地环境

茶树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于小乔木类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后。砍伐老林后的再生林中较多发生。由于油茶树木质坚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树菌丝体的生长周期特长。

野生茶树菇的发生往往受上一年降水量的影响。即上一年的降水量多,第二年3月份前又是适量的降水,那么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就会有大量的茶树菇发生。如果第一年降水较少,第二年3月份也比较干旱,那么即使第二年四五月份降水较充沛,茶树菇的发生也较少。正是由于发菌时间长,有利于菌丝聚集能量和蓄积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营养物质,才形成了营养丰富、清脆爽口、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外形美观、香气独特的菇中珍品——茶树菇。

茶树菇的营养价值

1、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2、茶树菇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

3、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

4、茶树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

生物活性

1、抗肿瘤n研究发现,柱状田头菇多糖、活性蛋白组分Yt及柱状田头菇凝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癌活性,人们把它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氧化(抗衰老)n研究发现,茶树菇中含有的很多组分,如多糖、吲哚衍生物等,都具有明显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1]。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抗菌n柱状田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及其热水浸提液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格兰氏阳性(G+)、格兰氏阴性(G-)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

4、免疫调节n柱状田头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

5、缓解小儿尿床n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

柱状田头菇

品种全称:柱状田头菇

品种又称:杨树菇、茶薪菇

主题关键词:杨树菇、柱状田头菇、茶薪菇、食用菌

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子实体枞生,菌盖1~10厘米,多2~5厘米,初暗褐色,后红褐色,成熟后土黄褐色。柄长3~15厘米,中生,纤维质,中实,脆嫩,有薄薄的内菌幕,最后形成菌环。

②营养。可以多种阔叶木屑、棉籽壳和玉米粉为主料,木屑以杨、柳、榆、槭、榕、桕等树种为好,加入适量的麦麸、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菜籽饼粉等,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温度。菌丝体生长适温21~27℃,以25~27℃最适。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温度10~25℃,最适温度不同菌株有所不同,有的13~18℃,有的16~25℃。

④湿度。最适基质含水量64%~67%,子实体形成期先湿后干,原基形成期95%~100%的大气相对湿度最好,分化后则以85%左右为宜。

⑤光照。光抑制菌丝体生长,但是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不能形成。出菇期光照以300~500勒克斯为宜。

⑥氧气和二氧化碳气。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不敏感,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必须控制在0.2%以下。

⑦酸碱度(pH值)。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4~6.5,超出这个范围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材料

可以杨、柳、榆、槭等树种的木屑作主料,也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粉作主料,后者较前者产量高,出菇也早。加入20%的麦麸或米糠和少量石膏即可。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木屑78%,麦麸或米糠18%,豆饼粉2%,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二:棉籽壳80%,木屑18%,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三:玉米芯粉40%,棉籽壳40%,木屑15%,饼肥粉3%,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2.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的室内栽培或园艺设施内栽培,应选择在出菇期正处温度15~25℃的季节。发菌期一般要40~50天,可据此推算接种日期。栽培方式可袋栽,也可箱栽,目前栽培较多采用袋栽。

3.栽培工艺及技术要点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工艺为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

①配料装袋。按配方称好料,加水搅拌均匀后装袋,多使用17厘米宽33厘米长的折口聚丙烯袋。装料和灭菌及接种方法均与袋栽黑木耳相同。

②发菌。发菌温度以25~27℃为宜,长满后要及时移至菇房。

③搔菌催蕾。菌丝长满料后就要及时搔菌,去掉老菌种块。搔菌后若能盖一层泥炭土或壤土将更利于出菇。搔菌后去掉棉塞和套颈,打开袋口,上加废报纸喷水保湿。

④出菇。搔菌催蕾保湿期间,菇房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大气相对湿度先高后低,光照300勒克斯左右,并保持通风良好。子实体分化后发育期间的大气相对湿度切忌过高,否则易烂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