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汉语汉字
松,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sōng,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树木名,松树;又借为松散、松弛,用作形容词时,通“松(繁体)”,指头发很乱。
  • 中文名:松
  • 拼音:sōnɡ
  • 繁体:鬆
  • 部首:木
  • 五笔:SWCY
  • 仓颉:DCI
  • 郑码:FOZS
  • 笔顺:一丨丿丶丿乀?丶
  • 字级:一级字、常用字
  • 平水韵:二冬平声
  • 结构:左右结构
  • 注音:ㄙㄨㄥ
  • 统一码:基本区U 677E
  • 笔画:8
  • 异体字:㮤、庺、枀、枩、柗、梥、?、?

字源演变

松,形声字。在甲骨文中,“松”字左边为“公”,表示字音;右边为“木”,表示字义。而在小篆文中,“公”和“木”的左右位置互换,但词义没变。本义为树木名,松树。《说文》:“松,木也。”《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又《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又借为松散、松弛。《字汇补·木部》:“松,与松同。”“松”字用作形容词,通“松(繁体)”,指头发很乱。

新中国成立后,“松(繁体)”被并入了“松”字。

现代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sōng

名词

木名。松科植物的总称。

用鱼、虾、瘦肉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姓。见《通志·氏族五》。

动词

解开;放开;使松弛。

形容词

长寿的象征。

坚贞的象征。

发乱貌。

疏松;松散;不坚实;不紧。

轻松。

软弱无用。

慢(围棋术语)。

cóng

动词

通“从”, 依从、随从。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木也。从木公声。㮤,松或从容。祥容切

注:枩,同松。

说文解字注

松,松木也。从木。公声。祥容切。九部。集韵思菾切。关内语也。按俗皆从关内语。惟徽州读祥容切。

㮤,松或从容。容声也。此如颂?同字。

康熙字典

古文:㮤、梥、庺

《唐韵》详容切。《集韵》思恭切。《正韵》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说》: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史记·龟筴传》:千岁之松,上有兔丝,下有茯苓。《摭遗》:吴邓夫人伤脸,以琥珀屑灭痕。注: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又甘松,香草名。《广志》:细叶,蔓生,可合诸香。

又长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风。

又州名。《韵会》:本河关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又江名。松江,《禹贡》:三江之一。或作淞。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全浊

祥容切

zjuoŋ

集韵

次清

思恭切

sioŋ

全浊

祥(详)容切

zioŋ

韵略

祥容切

增韵

祥容切

中原

阴平

东锺

全清

siuŋ

中州

平声

东锺

西宗切

洪武

全清

息中切

syuŋ

切韵

全浊

祥容切

韵书集成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dz

i̯uŋ

先秦

王力系统

z

ǐwɔŋ

先秦

董同龢系统

z

juŋ

先秦

周法高系统

r

jewŋ

先秦

李方桂系统

sg

jung

两汉

西汉

两汉

东汉

jung

ju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东冬锺江

jo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齐

冬锺江

jwoŋ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冬锺

jwo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z

i̯wo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z

ǐwo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z

juo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z

iuoŋ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z

jwong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z

ǐuŋ

上中古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