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雀鹰

松雀鹰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virgatus,英文名:Besra)是鹰科鹰属中等体型的猛禽,别名松儿、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鹰、雀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1]。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和中国。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鸟纲 Aves 亚纲:今鸟亚纲(Neornith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亚目: 科:鹰科 Accipitridae 亚科: 族: 属:鹰属Accipiter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松雀鹰 分布:中国南部、南亚和印尼

概述

鹰科动物的种类很多,有的叫鹰,有的叫鹫,叫鸢,叫鹞,叫鵟,叫雕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动物的大鸟或中小型鸟,草原上的这种鹰,身体比鹞鹰大,比雕小,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几公里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它们狡诈而凶残异常,猎人们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但是,有的猎人却用另一种鸟做诱饵,用网将它活捉,用熬鹰的方法,把它驯练成为人类卖命的抓兔能手。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

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33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腿及脚-黄色。

生活习性

松雀鹰通常栖息于海拔2800公尺以下的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时则会到海拔较低的山区活动性机警,人很难接近,常单独生活。喜在6~13米高的乔木上筑巢,以树枝编成皿状。主要捕食鼠类、小鸟、昆虫等动物。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每窝可产卵4~5枚。卵为浅蓝白色,并带有明显的赤褐色斑点,孵化期约1个月左右。

分布情况

国外分布: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国内分布: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山地、西藏南部至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训练

北方地区一般春夏之际玩这种小鹰(松雀鹰),随着迁徙而在当地捕捉。老鹰后背深灰色,暗红色眼睛,前胸浅色横条纹;小鹰后背褐色,前胸大的竖斑点。换毛期间的鹰最好玩,年龄约为1岁,以尾巴换毛的根数为名称,例如:尾巴已经有10根尾巴换成新毛的叫10棵,8根换成新毛的叫8棵...尾巴全部换为新毛的叫净毛,其中尾巴换毛的次序应为先盖尾,后边尾,再向两侧中间换,以对称为好,其中最好为净毛,其次是11棵,再次是对花的10棵以此类推。

驯养时应注意:松子比较难上手和开食,可以先将其捆绑1~2天,松绑后可以先灌水再慢慢开食站立,平时应多在人多的地方闯脸见人,等鹰吃食痛快了以后,减少喂食量,观察鹰的形态,如有主动出击活鸟的现象就可以挂线让鹰抓鸟试试了,不行再喂饱,转天再少喂,如此逐渐便可使之抓鸟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