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军火
东风-31(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中国的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1]作为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东风-31型导弹射程为115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弹头(相当于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者多枚更小的弹头。改进后的东风-31A,载荷1050-1750公斤,可携带至少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70公里。
  • 中文名: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 外文名: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类型:洲际弹道飞弹
  • 设计生产公司:火箭动力技术学院(ARMT)
  • 首次试射:1999年8月2日
  • 长度:13.0米
  • 直径:2.25米
  • 负载重量:1750公斤
  • 整体总重:42000公斤
  • 发动机:固体燃料引擎
  • 有效射程:11270公里
  • 制导方式:惯性制导,激光制导,北斗导航
  • 发射平台:发射井、铁路或16轮发射卡车

简介

东风-31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9)由中航集团公司、第二炮兵部队和其它科研单位联合研制,总设计师为航天一院刘宝镛院士。该导弹前身是东风23导弹计划,1978年立项,项目编号203号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苏联欧洲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用来代替射程5000公里的东风-4型液体中程导弹。1984年因为新技术的注入而换项831工程。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铸造技术一直是研制固体洲际导弹的瓶颈难题,经过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大口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铸造技术,于1988年设计定型,1989年生产出第一枚原型弹,命名为东风三十一。

研制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移动式液体远程导弹东风22(DF-22)导弹正式立项研制,这宣告中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正式提上了日程。1978年底,东风22的方案论证和预研工作开始,代号“202工程”,主要着眼于实现机动、快速发射,提高生存能力、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达到小型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东风22项目有11项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仪器设备小型化设计、新型结构材料、机动发射模式、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很快得到突破,到1984年底,导弹初样的设计、生产和试验任务均已完成。

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22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七五”计划期间,“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意味着重心的倾斜及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精简。而更适合机动的固体导弹则被挑中。其二,中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1985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终止东风22导弹的研制工作。次年,在经过联合论证组论证后,“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方案得到认同。其后,航天工业部正式开始东风31(DF-31)研制工作。

研发历程

东风31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80年代中期,ARMT(当时称为航天四院)作为主要委任承包商,第二炮兵的研究机构提供支持,研制了接替东风4的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原本作为巨浪-2以陆基为基础的变体,东风31最初叫东风23,但后来由于不明原因的改名为东风31。

有报道称,在东风-31开发过程中,其固体燃料发动机有技术问题。据称,东风31在1992年4月29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发射,发射升空后由于存在部分质量问题爆炸。据报导,第二次试验也由于类似的组件问题失败。1999年,该导弹首次在国庆阅兵中公开展示。1999年8月2日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东风-31测试成功的消息。导弹的作战部署据信于2002至2003年之间开始,但据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报告称,其初步部署实际在2006年的晚些时候。据美国空军情报报告称,到2009年为止东风-31型导弹已经部署至少15枚。

性能

东风-31型导弹射程为90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弹头(相当于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者多枚更小的弹头。改进后的东风-31A,载荷1050-1750公斤,可携带至少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70公里。

核弹头

东风-31固体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一枚700公斤级的25万吨至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9万吨级的分导式核弹头。

攻击距离

火箭结构为三级固体发动机。射程超过8000公里。打击范围可达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和欧洲各地,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等战略目标的能力。

精度

东风三十一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米,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约在150米左右。

生存能力

装备有欺骗反导系统假弹头,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战略武器,从发射前的机动转移,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与美俄相比

东风31系列导弹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先进。无论是紧凑的外形、较低的重量,还是射程与载荷比例,均与国外当前装备的先进型号大致相当。在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号基本处于一个档次。

不过国外当前部署的很多同类武器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如美国民兵III甚至是70年开始部署的,快速反应改进型(Rapid Execution and Combat Targeting,REACT)也于1996年完成,东风31甲在射程、精度等方面并无优势。此外国外同类型武器不少将执行改良延寿计划,以SS-27(白杨M)为代表的最新型号也先于东风31甲进入现役,在末制导高精确度打击、机动弹头和速燃短助推段技术方面,东风31甲犹有不及。

相关报道

2012年9月4日,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发表比尔-戈茨的报道称,中国继续导弹测试,进行了第四次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文章称,根据美国官员的说法,中国军方上周四(8月30日)进行了第四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发射了一枚新式的公路机动洲际导弹。美国情报部门检测到此次DF-31A导弹从陕西某地的太空和导弹测试中心射向西部某地。这是自7月末以来中国进行的第四次远程导弹飞行测试。

中国突然公开二炮洲际导弹试射西方称在警告美国

据法新社2014年1月23日报道,《解放军报》日前发布一组二炮部队演习现场的图片,其中涉及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这是该导弹2006年交付二炮部队以来,首次在野外训练中亮相”。

西方专家认为,这种导弹能携带核弹头,打击8000公里外的目标。它是中国第一种固体洲际导弹,首次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还有照片显示,参演士兵身着防护服,暗示演习是在模拟发射导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