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2009年,学校由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并于2011年,择址东莞市寮步镇建设新校区。学院坐落于中国最具魅力、最具经济活力的“世界工厂”东莞,涵盖了工、理、文、法、经、商、艺等学科门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莞理工学院、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按新机制运作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校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完成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
    简称:城院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校训:学而知不足 校歌:城院之歌 知名校友:祁权坤、林伟伦 中文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外文名称: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要院系:城环学院、金贸学院、计信学院、文传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 所属地区:广东东莞 校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小坑村文昌路1号 学校类型:理工类 学校代码:13844 现任校长:王卫平 类别:独立学院 属性: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介绍

学校正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2004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二类本科院校,是省市共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所属独立学院。n学校投资方广东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资本为纽带、实业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n学校位于东莞市寮步镇松山湖大道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完成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校园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风貌,以“山、水、树、人”融一体为设计理念,巧妙运用岭南传统建筑元素,达到了人与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交融,堪称岭南园林式学府。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n映月湖畔学校立足东莞、服务广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了以管、工为重点,管、工、经、文、法、艺、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促科研,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成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n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建立了92个专业实验室、200多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4个校级科研机构,与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两万多人。学校专门设立了鸿发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等奖项进行助学。

办学特色

航拍城院学校已经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业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满足教学需要的自有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教师总数的3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68%,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为93%。学校还聘请了全国知名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和政府高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n学校在设立各种常规奖学金的同时,还设立了鸿发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等奖项,最高的可一次性获得奖学金2万元。n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主动适应本科教育改革的新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采取系列举措“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全校总动员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n如今,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机构健全、功能齐备、结构比较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型本科院校,正朝着省内一流本科独立学院的奋斗目标迈进。

现任领导

校长:王卫平教授、博士n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分管后勤保卫处、武装部;联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创新创业学院。n党委书记:章德胜、副教授n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统战)、党校、学生管理、共青团、就业、关工委工作;分管组织(统战)部、学生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就业中心;联系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n副校长:高香林、教授n负责教学、教学评估与督导、学科建设、科研、学报、高教研究、图书、网络信息、美育工作;分管教务处、督导办公室、科技处、实验中心、学科建设办公室、图书信息中心;联系商学院。n副校长:黄兢n副研究员,负责工会、教代会、纪检、监察、国际交流、港澳台事务、继续教育工作;分管工会、监察处、纪检办公室、国际交流中心(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继续教育中心;联系法学院、艺术学院。n副校长:周庆n注册会计师,负责财务、采购、审计工作;分管财务处;联系团委、文学与传媒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n副校长:刘玉侠n高级统计师,负责行政、人事、教师发展、招生、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信访、宣传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办公室、社会合作办公室、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招生办公室;联系城建与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nn

办学条件nn

教学科研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区位优势和合作优势,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条件及标准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及生活设施办学,各项指标都已达标。n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获得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共3项;建设完成了商科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保险学、物流管理、安全工程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学校现有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媒体艺术、财务管理等省级特色专业在建项目。n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工作,分别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了云财务管理卓越班、与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办了土木工程“鸿高卓越工程师”创新班等,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稳步推进。n学校科研能力逐年提升,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断增长。我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8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00余篇。n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等国家级竞赛,并屡获大奖。n学校教风、学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获得社会广泛赞誉。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连续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nnnn

服务地方

学校主动服务东莞,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从东莞实际出发,组建了东莞制造业设备智能化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10多个服务东莞的科研机构。推动切合地方需求的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双赢目标。n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参与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工作,鼓励专家教授参与企业科研、研讨及咨询活动,为东莞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根据东莞有关职能部门安排,学校还定期组织师生参与东莞市环境卫生大检查工作,以及交通、规划、工业污染源普查等调研活动,送文艺节目进社区,以及为东莞市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nnn

文化传统n

校徽

校徽标识主要由中文校名、英文校名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英文的六个英文字母CCDGUT及“城”字直接演化而成,形体上一气呵成,既秉承了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象征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又表明了这是一所采用了新体制、新机制的崭新学府,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的学院。花圃的形状与翠绿的颜色相互呼应,吸取知识,挥洒智慧,寓意着学校不断地成长和完善,努力为东莞的城市升级及社会转型培养更多一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校训

校训为“学而知不足”。式样采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博士于1993年在我院的题词。“学而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蕴含学无止境的进取精神、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实践、钻研、成才的过程,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的过程,广义上都是“学”的范畴。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自省,而后自强、创新、追求卓越。

校歌

《城院之歌》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虎门早潮澎湃在心田、黄旗山风吹拂着校园、学子汇聚莞邑大地

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啊、城市学院、你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崇尚科学开拓创新、追求卓越阔步向前、学而知不足、攀而求高远、为了民族的振兴、天天踏上新起点、新起点

魅力东莞同学正少年  奔腾东江我们向明天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厚德务实 开创新纪元 啊 城市学院 你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崇尚科学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阔步向前 学而知不足 攀而求高远 为了祖国的富强  天天踏上新起点 新起点

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内涵式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培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以服务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丰富多元素质为导向、以科学平台统计为支撑,注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公平成长,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功能,广泛实施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和组织提升行动,从而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东莞特色、青年特点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教师-校友-朋辈”的共创、共享、共评以实现多阶参与的大学生骨干分层分类引导培养体系,通过线上互动分享“思想引领泛社群模式”与线下“遇见”专题的“校园思想种子活动”以实现青年学子与时俱进陶冶思想情操,通过“校本两节”、“暑期实践”、“攀登计划”、“挑战杯”等第二课堂“知行创”品牌项目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巩固专业知识,展示学生才华,同时鼓励、支持和帮助学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选拔优秀个人和团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活动,从而构建“校市省资优培养一体化”的课外素质培养与提升综合矩阵。nn

n

就业状况

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全市现有民营企业51.8万户,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纵观东莞各大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每年约录用10万毕业生。我校坚持面向东莞市场办学,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空间广阔,近三年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nnn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业学缘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自有师资队伍。学校还聘请了全国知名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政府高级官员、行业协会与企业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台湾及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n为助推教师成长发展,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咨询委员会,并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2015年9月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成为广东省首家实施“五险二金”制度的高校,受到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高度赞誉。nn

学院建设

n

城建与环境学院

城建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19年4月,其前身为成立于2016年的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是学校综合性工科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7个本科专业。n城建与环境学院共有教职工总数4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副高职称10人,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还有高职称兼职教师多人。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合理,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中多人拥有一级建造师、工程造价师、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专业技能证书。n城建与环境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和谐与竞争共存”的办学指导思想,倡导“安全、环保、低碳”理念,秉着“面向东莞、服务东莞”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己任,争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nnnn

金融与贸易学院

金融与贸易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电子商务、投资学和互联网金融等六个本科专业,并开设了金融分析师(CFA)创新实验班、保险学(北部湾财产保险公司班)和金融学2+2国际班,现有学生约3000人。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保险学、投资学等五个教研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n现有教师61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1名、讲师32名、博士15名、硕士及以上53名。已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学术梯队和研究团队。此外,还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知名学者,以及优秀的企业家、银行家为客座教授或副教授。nnnn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以教育为核心,实行对学生的教育和修养并重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院“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该系正逐步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院部。n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个专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道德修养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协同育人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成为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学院设有5个教研室和1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n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6人,硕士51人,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学术梯队和研究团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nnnn

创意设计学院

创意设计学院起源于2004年成立的艺术设计教研室,是我校成立的第一个二级学院,同时也是我校唯一的一个省级试点学院,是粤港澳大湾区设计联盟主要发起单位,是广东省文创联盟唯一高校成员单位。现有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在院学生1300人,现有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学科、校级教学团队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我校第一个启动IEET认证专业。学院设有移动终端多媒体研究中心、东莞市文创工作坊、设计服务中心、设计工作室(8个)等多个应用型科研实践机构。n我院现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四个本科专业。我院开设的所有专业都是面向珠三角地区,特别是面向东莞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前景良好。n创意设计学院共有专业教师26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3人,助教8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3人,聘请广州美术学院曹雪教授等业界导师13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级),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1项(国家级),文化部(国家级)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9项、东莞市社科项目6项,东莞市科技局项目4项、广东省非遗基地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2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5篇,其中SCI7篇,SSCI3篇,CPCI2篇、EI9篇、中文核心期刊(含CSSCI)论文19篇,教材主编3本、参编7本,专著出版6本,出版设计专辑4本,教师个人举办国际研讨会5次,教师个人负责大型策展3次,教师获国际赛事银奖1项,社会影响不断扩大。nnnn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其前身为文学与传媒系。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本科专业。现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科学、学历结构较高的教学科研团队。建有数字语言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文秘实训室、新闻演播厅等多个现代专业实验室,以及东莞文化研究中心。文学与传媒学院还负责全校各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承担着全校两上万名学生人文教育和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是城市学院向多学科、综合性独立学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全校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该院治学严谨,学风日盛,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在择业方面也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就业方向如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培训机构、企业等等。n文学与传媒学院学术薪火相传,文脉绵绵不绝,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学底蕴。现开设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和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以系统的学习为社会新媒体和媒介事业输送人才。n文学与传媒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6人。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一流的教学水平,屡次在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nnnn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成立于2003年9月,是学校直属领导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体育课教学及体育竞赛、群体活动的工作。承担着全校两万余名学生体育教育和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是城市学院向多学科、综合性独立学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经过不断摸索与创新,体育教学部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运动训练、还是在课外活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开设有足球、篮球,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手球、健美操、形体、健美、武术等课程,在学校体育场馆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还将陆陆续续开设新的项目,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设置。n体育教学部现有任课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中级职称)16人,助教7人,行政教辅人员1人,其中中共党员21人,民主党派人士1人。这已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学术梯队和研究团队,为我部的教学研究和学校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人才储备,是一个年轻、热情、团结的集体。n体育教学部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以体育课教学、课外群体活动、体育竞赛代表队训练为主线,加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力求在抓质量、上水平、创特色的改革中探索构建适合独立学校的体育工作体系。nnnn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创建于2005年,有效促进学校、地方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先进的艺术表演理念、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表现能力、能从事艺术表演、教学、群文管理及组织策划等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充分体现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与魅力,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n艺术学院现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及音乐表演、服装设计两个专科专业。并拥有丰厚的校内外教学资源,建有设施齐备的教学实训基地:钢琴房、数码钢琴室、合唱排练厅、舞蹈训练厅、影视剧场、多媒体数字设计录制厅、音乐厅、大型综艺剧场、服装设计实验室、艺术设计作品陈列室等。校内建有艺术实训机构: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剧社、艺术制作设计室等。还配备了各种演出所需的道具和服装。同时艺术学院建有校外企事业文化机构和学校实习基地8个,另外还和二十多个企事业单位建有长期合作关系。n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4人,硕士以上17人,具有丰富的艺术教学与舞台实践经验。学院拥有丰厚的校内外教学资源,建有设施齐备的艺术教学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设有艺术实训机构: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剧社等。校外建有企事业文化机构和学校实习基地19个,2019年3月,与东莞市文化馆签订协议,成为共享文化馆共建单位,为学生校外实践、毕业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nnnn

商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19年1月,由原财经系和管理系合并而成,。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六个本科专业,并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会计学(CPA方向)创新教学班、财务管理卓越班和美宜佳新商业精英班,在院学生4528人。。nn商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9人,博士及博士后11人,硕士6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比较雄厚、充满朝气、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省、市及校级科研项目达12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0篇,教材主编7本、参编12本,社会影响不断扩大。n专业紧扣学院人才培养和发展定位,坚持“立足东莞,服务于东莞”,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财会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通过在校内实验室开设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等课程让学生掌握会计手工做账的业务流程、熟练操作用友财务软件、掌握电子申报纳税等技能。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nnnnn

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于2005年。法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设有法律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等教学研究机构和日常教学事务管理、学生办事服务机构,设有东莞社情研究中心、东莞市商事仲裁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东莞市志愿服务研究院(与寮步镇政府共建)等四个科研机构。法学院是广东省多个学科专业学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法学专业为学校“专业改革综合试点专业”,社会工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重点建设学科。n法学院以“养浩然正气,铸法政精魂”为院训,以“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为抓手,以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治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思、辩、说、做、写”等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n法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25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29人;有兼职执业律师7人、社会工作师9人、仲裁员5人,7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同时还聘请了政府、法律、社工机构等校外专家、业师40余人作为客座教授、副教授。nnnn

智能制造学院

2019年3月15日,智能制造学院正式成立,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等7个本科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紧密依托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物联通信、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与新兴产业,已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机械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致力于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通信、物联网技术等多领域、跨学科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n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10人,博士后2人,硕博学历占比80%以上。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人,访问学者3人,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4月25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及相关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和主阵地。nnnn

创新创业学院

2019年3月14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总体目标,汇集学校、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紧密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实践平台,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着力培养、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nnnn

合作交流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境外高校的深度合作或联合培养学生。已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西英格兰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南昆士兰大学,韩国南部大学等十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含短学期交流、学分互认“2+2”、“3+1”本科人才联合培养、硕士直升等项目。学校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直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广大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官方、权威、优质、高效的学习平台,学生可直升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全球前百名校。学校积极开展港澳台合作交流,与澳门城市大学开展保荐研究生项目,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同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开展紧密的教师及学生交流项目。学校配备语言培训中心,开设雅思强化课程、韩语课程等培训,营造良好的国际深造氛围。n学校加大教师出国(境)外研修、讲学的力度,建设境外师资培训基地。派遣教师和管理人员赴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的高校访问、研讨,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