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简称东油(NEPU),坐落于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伴随中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四部共同建设的石油院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东北石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学校前身东北石油学院创建于1960年5月,1975年7月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多位总裁、副总裁毕业于此,被誉为石油界的“黄埔军校”。
  • 简称:东油(NEPU)
  •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
  • 高职专业:23个
  • 本科专业:64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7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1个
  • 校训:艰苦创业、严谨治学
  • 校歌:《拥抱太阳》(又称《东油之歌》)
  • 院校代码:10220
  • 主要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 知名校友: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沈殿成、何树山、刘合
  • 知名教师:刘扬、汪怀远、董宏丽
  • 中文名称:东北石油大学
  • 外文名称: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现任校长:蒋明虎
  • 校址:大庆校区: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邮编163318)秦皇岛校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550号(邮编066044)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全国综合排名:262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 党委书记:孙明学
  • 主要院系:20多个
  • 博士后流动站:科研流动站4个 科研工作站1个

历史沿革

▶东北石油学院

1960年,第一代东油人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伴随着大庆油田的产生创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东北石油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1975年10月,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

1978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88年大庆石油学院在沿海开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秦皇岛分校。

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秦皇岛分校成立。n

2000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n

2000年6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安达市迁往大庆市。n

2002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一次性完成搬迁。n

2005年7月,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学院正式签定协议,大庆艺术学校并入大庆石油学院,9月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正式揭牌。n

2007年,大庆石油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n

2008年,大庆石油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n

▶东北石油大学

学生毕业2010年4月1日,大庆石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2010年9月,东北石油大学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和黑龙江省签署共建协议,由省属大学划转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n

2011年9月29日,东北石油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底,东北石油大学被有关部门批准为74所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之一,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

2015年11月13日,艺术学院整体迁入校本部。n

2018年2月9日,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18年4月18日,秦皇岛分校更名为秦皇岛校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东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科研平台42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1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研究室8个,中石油研发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

科研成果

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十二五”及以后,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项;科研总经费1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2970件;出版科研著作及教材370部,发表论文9131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360篇。

学校在以下方向形成了优势与特色:

油气资源评价技术

石油生产系统仿真及运行优化技术

稠油水热裂解提高采收率技术

化工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新技术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油气藏改造试井理论与评价技术

声发射检测技术

高效廉价驱油剂的研制开发

油田电网优化及综合节能技术

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防震减灾技术

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

-

-

学校在以下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油气生、排、富集控制因素研究

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地质基础研究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催化反应机理与新型催化剂研制

深井、超深井岩石力学基础研究

机械零部件性能分析及失效机理研究

天然气制合成气机理研究

绿色、新型铁系超高能电池材料研究

POSC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防灾和抗震基础研究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藏书255.05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

学术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9月,是以石油、石化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同时被美国《石油文摘》(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国内外检索期刊及数据库列为刊源。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n

《高等教育研究》是东北石油大学内部学术刊物,主要为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学研究、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的园地,设有高教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栏目。n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1月,东北石油大学下设20多个教学院部和科研单位,开办64个本科专业。

科研单位n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

非常规油气研究院

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研究院

复杂系统与先进控制研究院

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本科专业

学院

开设专业名称

地科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化学专业

地质学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油工院

石油工程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化工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化学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机械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程力学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电气院

自动化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土木院

建筑学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

经管院

市场营销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经济学专业

物电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数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外语院

英语专业

俄语专业

人文院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艺术院

环境设计专业

舞蹈编导专业

音乐表演专业

软件院

软件工程专业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学科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含3个二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含26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7个硕士学位点;具有工商管理(MBA)、社会工作、会计、工程4个类别共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类别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2016年进入世界ESI前1%。

教学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室)42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58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东北石油大学有教职工210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3人;具有博士学位450人,具有硕士学位627人,博士生导师137人;双聘院士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青年学者4人、讲座教授5人;“龙江科技英才”科技创新人才1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5人、后备带头人2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模范教师4人、优秀教师7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5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 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贾承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王德民、苏义脑、王玉普、胡文瑞、周守为、刘合、李阳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闫铁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刘扬、刘永建、李伟、王明吉、关丽杰、王宝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陈章明、王惠德、翟云芳、杨敏嘉、黄匡道、王子文、崔振华、陈抡元、陈淼鑫、张和光、张协隆、吴继周、张建群、罗光熹、刘扬、段玉波、吕延防、王宝辉、崔海清、戴光、闫铁、刘永建、蒋明虎、汪怀远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董宏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董宏丽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卢双舫、姜涛、刘继承、汪怀远、王淑彦

全国优秀教师(3人):王宝辉、蒋明虎、颜冰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卢双舫、王宝辉、戴光、闫铁、卢祥国、付晓飞、刘义坤、吴文祥、宋华、汪怀远、刘晓燕、王淑彦、董宏丽、赵立新、陈彦广、石颖

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李栋、柏明星、孙永河、吴红军

龙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吴玉树、郭柏云、曹云伟、侯正猛、白宝君n

国际交流

东油与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大学签署协议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中国教育部首批批准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自1996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专门成立了对外汉语教研室,作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基地。2005年开始招收其他专业的留学生。

学校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新墨西哥矿业技术学院、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30多所国外高校在师资培养、学生交流、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n

校园环境

东北石油大学占地面积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3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51万平方米,学生实验室(含实习场所)面积20.34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15.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98万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2.99万平方米。万兆级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

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2005年新馆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家具、设备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图书馆有员工45人,下设办公室、采编、流通、阅览、信息、技术、教研、综合等8个部门。

东北石油大学校园平面图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学生公寓分为厚德、启智、博闻三个学区。

厚德学区:2001年开始建设,2002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13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73390.28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982个,其中2人间465个,4人间1517个,可住宿学生7780人。学区内主要住宿石油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等4个学院的本科生以及全校各学院的研究生。二、四、五、八、九、十、十一、十二公寓为男生公寓,三、六、七公寓为女生公寓,一、十三公寓为男女混合公寓。

手绘东油——东油爱情故事启智学区: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52125.92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464个,其中4人间600个、6人间864个,可住宿学生7582人。学区内主要住宿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软件学院和艺术学院(男生)等7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3A、4A、4B为男生公寓,2A、2B、3B为女生公寓。

博闻学区: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43096平米,学生住宿房间1168个,其中4人间1072个,6人间96个,可住宿学生4836人。学区内主要住宿地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和艺术学院(女生)等4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2A、2B为男生公寓;3A、3B、4A、4B为女生公寓。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馆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建有气膜体育馆1座,全封闭塑胶田径场1块,简易田径场2块,室外篮球场57块,室外排球场26块,室外网球场12块,轮滑场1块,滑冰场1块,多功能健身练习区2块,乒乓球室1个、健美室1个、健美操馆1个。其中,气膜体育馆建筑面积5498.79平方米,馆内设有15个运动场地,包括篮球场3块、网球场(武术区)1块、排球场3块和羽毛球场8块。

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共有三个食堂,分别为一食堂、二食堂和三食堂。其中,一食堂和二食堂位于厚德学区,三食堂位于启智、博闻学区。n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东北石油大学校徽以圆形结构为整体造型。三个同心圆,从内到外其寓意分别为:至善、和谐、学无止境。最里面的圆代表“至善”,是核心内容,是大学的根本,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要“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中间的圆代表“和谐”,体现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内涵,出自《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意为融洽、调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国学的核心价值所在。最外面的圆是三个圆中最大的圆,圆内部分意指“东油”学子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圆外是学子们毕业后需要继续探求的未知世界,警示学子“知识无边,学无止境”,出自古希腊哲学故事《大圆圈和小圆圈》中古希腊哲学家捷诺对学生的精辟阐述: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接触到的无知范围就越大。

校徽中心部分,形似石油钻井钻头,又像坚实的盾牌,也如倒放的油滴,体现了大学的石油特色。钻井的钻头,意指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与大庆油田相伴而生,与油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彰显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实的盾牌,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者与大庆油田的开拓者一起创造的大庆精神,是力量之盾、精神之盾,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制胜法宝,是“东油人”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倒放的油滴,油滴上方的凹凸部分状如长城,意指“油为国脉”,寓意为“东油人”肩负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使命和振兴国脉的时代责任。

校徽主体字为左右排列的校名简称“东油”两个篆字,数字“1960”表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年份。校徽圆环的上半圆内为英文校名,下半圆内为毛泽东字体中文校名。代表学校秉承历史、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理念。

校徽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蓝绿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崇尚科技、尊重自然”的文化品格和“创新、开放、发展”的人文内涵,象征东北石油大学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及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给石油能源带来的希望。纯白的底色代表了纯洁、朴实、远大,意在体现东北石油大学“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校旗

东北石油大学校旗的主色调为红色,上下各一条白线,旗中间左侧为校徽的主体反白标识,右侧上下分别为用毛泽东字体标示的“东北石油大学”中文校名和印刷体的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东北石油大学校歌

拥抱太阳作词:孙彦彬;作曲:张宏光、王宝军叩响荒原,唤醒油藏,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艰苦创业,严谨治学,大学精神在干打垒中孕育生长。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采撷地火,创造太阳,我们点燃青春理想。严谨朴实,勤奋创新,大庆精神为东油学子插上翅膀。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

东北石油大学校歌《拥抱太阳》于2010年7月19日正式发布,歌曲文字凝练且蕴意深刻,风格清新而质朴大气。歌词以不足百字的语言涵盖了东北石油大学的成长历程和办学特色,表述了校训和校风,昭示了大学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内涵。整首歌曲意境深远、气势恢宏、雄壮豪迈、浑厚绵长,给师生及校友以无尽的回味和催人奋进的力量。n

歌曲分为两段,两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述史,后半部分则意在言志,前后相互照应,两段上下贯通、一气呵成。n

第一段意指“东油”建校之初,“拣粮、种地、干打垒”的创业史,说明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建立在大庆油田之上,遵循大学精神的内质,建成了一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新型大学,并形成了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这成为“东油”核心精神内涵的主体。n

第二段展示了东北石油大学以“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高举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旗帜,点燃万千学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激发学生孜孜努力、奋力成才的办学育人特色;肩负着“创造太阳”即用科技开创油气能源新希望历史使命。n

歌中两段的言志部分意在指出,“东油”学子秉承大学精神,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积蓄了献身石油的力量,发扬大庆精神,用先进思想激励自己,插上了报效祖国的翅膀。歌唱了“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的“东油”学子,身怀报国之志,在学有所成后,不惧艰苦,不择环境,不贪享乐,赴西北、漂海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国门、走世界的壮丽人生,用大爱书写人生,用挚爱践行理想。

校训

东北石油大学的历史,就是一代代东油人传承大庆精神、弘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校训精神的奋斗史、发展史。这八字校训全面概括了学校对全体师生“志之所指、心之所向、做事做人”态度的期望与要求,也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学校建校的时代召唤、办学宗旨与历史积淀。既反映了学校的成长发展历程,又是对广大石油人的谆谆劝勉,激励师生不忘传统,励志前行。这八字校训,在东北石油大学的办学历程中,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与践行,引领东北石油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内涵式发展,并形成了“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特色。

校风

严谨、朴实、勤奋、创新n

东北石油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作为大庆人的“东油人”与英雄的石油人一起创造和实践了大庆精神,并成为大庆精神的受益者和传承者。以大庆精神为根基,学校形成了“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大学精神

德识并重,求是创新;慎思笃行,和谐进步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

学校领导n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孙明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

蒋明虎

党委副书记

刘景顺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郝丽红

纪委书记

王树森

副校长

宋考平、高洪峰、牟海维、于长青、董宏丽、张亚志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1961—1963

杨继清

1965

赵复成

1970.09—1972.10

李宝柱

1972.10—1976.06

李荆和(兼)

1976.06

齐征

1977.10—1985

刘继文

1986—1989.11

龙乃昌

1989.11—1992.11

金国梁

1992.11—1994.11

李云鹏

1994.11—1999.03

姜淑卿

1999.03—2011.02

孙彦彬

2011.02—2016.07

杨晓龙

2016.07—2018.06

李海红

2018.06—

孙明学

校长任职时间

校长

1961—1963

焦力人(兼)

1970.09—1972.10

李宝柱

1972.10—1976.06

李荆和(兼)

1976.06

冯兆麟

1980.12—1989.11

陶景明

1989.11—1994.11

李云鹏

1994.11—2002.07

郑广汉

2002.07—2017.03

刘扬

2017.03—

蒋明虎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社会评价

199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东北石油大学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200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学校时,也对学校47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用大庆精神哺育献身石油事业的一代新人》、《发扬大庆精神,办一流石油高校》、《我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优秀校友

企业界

姓名

简介

曲广学

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企业文化部、新闻办公室)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原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钟启刚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大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冯志强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王建新

1983届本,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董焕忠

1989届本,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王玉华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王培军

1970届本,中国石化监事会监事;原中国石化人事教育部主任

孙毓霜

1965届本,原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柏志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安全总监

陈立国

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张文标

原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总经理

赵化廷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志东

80级校友,1984届本,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

任芳祥

原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德佳:79级校友,辽石化前任党委书记

张维申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

张金利

81级校友,中国石油辽河沺田公司副总经理

谢文彦

1984届本,原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工委副书记

贾平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

梁春秀

原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袁明生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周波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副总经理

齐振林

1988届本,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杨盛杰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董月霞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地质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刘圣志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

赵国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祝俊峰

中国石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杨大明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

姜国骅

1986届本,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万志强

原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周云霞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张建国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陈汇明

1984届本,原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党委书记

刘德佳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闫铁伦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相养冬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杨元建

1984届本,1999届硕,原中国石油济柴动力总厂党委书记

佟德安

1982届本,中石油集团安全环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原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忠志

1990届本,2015届博,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宗强

1984届本,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德范

原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吴冠京

原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计秉玉

1991届硕,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

刘合

1982届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国庆

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卫建良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韩建荒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梁森林

中国石油中国华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梁彪

中国石油中国华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刘兴和

1969届本,原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 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吴国志

原中国石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云昌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

刘国辉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阿克纠宾石油机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青海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党委书记

孔凡军

1983届本,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总工程师

张书瑞

1986届本,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钻井一公司总工程师

房宝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塔木察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郭忠万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总经理

李文斌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副总经理

杨智光

1990届本,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周英操

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于克利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

王志恒

1982届本,大庆职业学院院长;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贾平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

谢崇亮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党委书记

王志奉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副总经理

王书旭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分公司副总经理

王书宝

1991届本,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兴福

中国石油吉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庆昌

原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辽河油田董事

闫国春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总经理

岳国

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副总裁

陈亮

康盛公司总裁、腾讯微社区负责人

郝克明

北京武耀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蒋青松

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海外市场部总经理

金树茂

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斯伦贝谢公司全球战略客户副总裁、中国副总裁

钱翔

贝克休斯全球客户副总裁

曾维忠

深圳市百勤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徐平

1993届本,新加坡兰梅环保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孙侠

1984届本,东油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秀云

烟台金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鑫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王建国

北京风林天元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倪广远

北京中恒永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超

北京博得世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张树锋

河北拓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卫国

丹诺(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先念

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辛民昌

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春龙

大庆永晨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凯

2003届本,Forgame集团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广州菲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菲音游戏创始人

学术界

姓名

简介

王玉普

1982届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

胡文瑞

1983届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吴玉树

1976届本,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郭柏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杨晓龙

1987届本,齐齐哈尔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扬

1982届本,1984届硕,原东北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延吉

1982届本,1985届硕,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爱林

1986届硕,北京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平

1987届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党委副书记

庞雄奇

1985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德湖

1997届本,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晓翔

1988届硕,泉州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双舫

1986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康万利

2000届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高金森

1984届本、1989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姜振学

1986届本、1992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宜强

1993届本、1998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得军

1985届本、1991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雄麟

1983届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岳湘安

1982届本、1984届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毅力

1986届本,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勇

1988届硕,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戒骄

1985届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慧玲

1991届本、1998届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天敏

1982届本、1986届硕,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贺诗波

2006届本、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义春

1986届本,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维耀

1983届本,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有军

?届本、1990届硕,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宁德

1984届本、1993届硕,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凯湖

1982届本、1984届硕,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卫东

1993届硕,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钢

(任教)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世民

1983届本,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子丰

1983届本、1986届硕,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建国

?届本、1988届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春明

1986届本,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硕本

1987届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立纲

1984届本、1987届硕,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岐山

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海燕

1982届本、1988届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维平

1982届本,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凡顺

1982届本,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金文

1983届本,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卓

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翠玲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吉爱国

(任教)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吴蒙华

(任教)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其他领域

姓名

简介

周飞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一鸣

2006届本,知名歌手、词曲创作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