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杓兰

东北杓兰

兰科杓兰属植物
东北杓兰(学名:Cypripedium × ventricosum Sw.):植株高达50厘米。茎直立,通常具3-5枚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序顶生,通常具2花;花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大小变化较大;花瓣通常多少扭转;唇瓣深囊状,椭圆形或倒卵状球形,通常囊口周围有浅色的圈;退化雄蕊长可达1厘米。花期5-6月。  生于疏林下、林缘或草地上。分布于中国黑龙和内蒙古、俄罗斯萨哈林岛和朝鲜半岛北部。[1]
  • 中文名:东北杓兰
  • 拉丁学名:Cypripedium × ventricosum Sw.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超目:
  • 目:微子目
  • 亚目:
  • 科:兰科
  • 亚科:杓兰亚科
  • 族:
  • 亚族:
  • 属:杓兰属
  • 亚属:
  • 组:杓兰组
  • 亚组:大花亚组
  • 种:东北杓兰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Sw.,1800
  •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东北杓兰植株高达50厘米。茎直立,通常具3-5枚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3-20厘米,宽7-11厘米,无毛或两面脉上偶见有微柔毛。花序顶生,通常具2花;花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大小变化较大;花瓣通常多少扭转;唇瓣深囊状,椭圆形或倒卵状球形,通常囊口周围有浅色的圈;退化雄蕊长可达1厘米。花期5-6月。  

近种区别

此种被认为是杓兰(C. calceolus)和大花杓兰(C. macranthum)的种间杂种。构兰和大花构兰均分布于西伯利亚和大兴安岭,且经常生长于同一环境中。该杂种的花形态虽然更接近于大花构兰,但通常具2花,花瓣多少扭转,子房上有时也有腺毛,显然又与构兰有密切的关系。  

产地生境

生于疏林下、林缘或草地上,海拔不详。产中国黑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和朝鲜半岛北部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杓兰喜欢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低于15℃,将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杓兰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杓兰主要喜欢夏季夜间凉爽的环境——夏季夜温不超过18度的地区最好。  

繁殖方式

东北杓兰一般采用分株方式繁殖,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栽培技术

盆栽

把杓兰的根茎放入花盆中,20厘米直径的花盆可以栽培1-3个大芽。加入小粒树皮,轻拍盆壁并确认栽培基质充实到了根系中间,让新芽的基部离盆沿大约有10厘米的距离,继续加入小粒树皮直到新芽有一半被埋入基质中。需要栽培的深一些,一方面,在土壤比较深一些的地方,温度变化缓和,冬不冷夏不热,适合根系生长。另一方面,杓兰的根系大多是横向生长,占用盆内深度比较浅,因此可以栽培的深一些。完成后,在土面撒上一层白色的石子掩盖住新芽。不仅美观,而且可以防止土壤污染叶片,夏天也可以辅助降低土温。种好后充分的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休眠期温度保持1-4℃,每年的2月-3月可以发芽。  

摘叶

发芽展叶后要考虑摘叶的问题。新栽培的杓兰由于根系衰弱,容易引起植株水分供给的不平衡。根据栽培时记录的根系数量可以计算出留在植株上面叶片的数量:3-5条超过5厘米的好根 = 留取 1片叶。这个公式有伸缩性,因为每个种类的叶片大小不同,蒸发量也不一样。叶片越大、每片叶子需要的根系越多。当然,对于新引进的植株,尽早的摘除花蕾是引种成功的关键之一。  

水份

保持土壤湿润,不可干燥。可以旁边种一些娇嫩的草花或者蕨类,当他们有轻度的萎蔫时要立即大量浇水。当土壤的温度超过25度,可以每天大量的浇水。一方面可以冲洗掉杓兰根系代谢出来的废物,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温度——当气温高的时候使用冰水夜间浇灌也是可行的。要注意浇水量, 每次浇灌凉水的时候,使用大约3倍于花盆容积的水量才可以充分的降温,并且冲洗根系代谢的废物。另外,如果每隔3天浇水的时候加入1/4常量的活力剂、海草肥、高钾肥,可以帮助根系强壮生长。  

温度

栽培中最需要注意的是温度。白天尽量不要超过30度,晚上不超过18度,短期的20-25℃左右的夜温也是可以忍受的,每当此时可以浇灌冰水给根系降温。  

阳光

气候凉爽(即夜温5-15度℃),可以给于尽量多的光照和通风,此时可以使植株在低温、高日照,以及比较强的通风中锻炼新生的枝叶以使其强壮。这样生长出来的枝叶对即将到来的高温有更好的抗性。当夜间气温高于15℃则需要适当的遮荫(30%以上)。尤其避免午后阳光和夕晒,新栽培的植株在高温下考虑更高遮荫度栽培(遮荫度70%)。  

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植株的温度,并且使植株强壮,顺利度过高温时期。如果通风不好的话,在高温时期要考虑电风扇吹风。  

秋冬管理

等到秋天叶片枯黄的时候(9、10月气温大约5-15℃),要注意杓兰新芽的情况。有时候衰弱的植株,或者气候温暖的地方,当年新形成的芽可能会发育,但是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还没有展叶的话,尽早放到冰箱或者使用其他方法将气温再降低一些,以至冰冻。冬季要检查土壤不可干燥(大多数种类),及时灌溉。并且不可反复冻融——这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比较可怕的,会破坏细胞的基本结构。  

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锌粉剂500-600倍液或含铜杀菌剂喷洒。  

白绢病

多发生于霉雨季节。初发病时、叶基布满白色茵丝.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严重的病株要烧毁。  

炭疽病

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撅,而以建兰感染尤多。病斑先从叶尖向根茎处延伸,初为褐色,然后逐渐扩大增多,出现许多干黑点,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积极改菩环境条件外,在发病期内,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每7-10天一次;然后再辅以1%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一次,连续喷3-5次。  

介壳虫

俗称“兰虱”。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可于孵化期内用1%氧化乐果或1500倍50%马拉硫磺喷治。如盆数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保护现状

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植物文化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