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会

李文会

南宋左丞相
李文会(1097—1158),字端友,惠安小岞人。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拜殿中侍御史,历中丞、佥事枢密院兼参知政事,谪江州。复龙图阁学士,四川制置使。归乡,人筑沙堤迎之。
  • 别名:参知政事 龙图贤相
  • 所处时代南宋出生日期:1097年
  • 出生地:宋泉州惠安小岞镇后内村
  • 去世日期:1158年

历史简介

人物生平

李文会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他出身寒门,自幼好学诗赋,饱览典籍,“思研经学,多有训解”,为科举考试做足了准备。建炎二年(1128年)李易榜,李文会名登科甲。李文会在中进士后,也先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奉议郎、左朝奉郎、左宣教郎等职。不久,金兵攻破扬州,高宗逃往杭州,后又一路逃至温州。

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李文会由左宣教郎升授监察御史,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再过数月,又被擢为侍御史。绍兴十四年(1144年)春,又迁御史中丞。

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十四年,李文会既揭发前闽县知县李汝明受赃贪污,淮南转运判官张祁治狱不当,右宣教郎、签书江阴判官厅公事蔡楶违法乱纪,又弹劾了洪皓魏良臣、王晞亮、何麟、高闶等主战派,同时也弹劾了议和派的万俟卨、万俟止、勾龙庭等。

由于得到高宗信任。绍兴十四年(1144年)五月,李文会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即副相)。这一年,海寇朱明猖獗,言官向高宗建议“以贼舟所有物赏将士之立功者”,以此鼓励将士擒捕朱明。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2》载,“高宗谓大臣曰,此良法也”。这时身为签书枢密院事的李文会,为分裂朱明部下,“又请张皇榜、立重赏,许其徒自相捕”。这样一来,没过几天,朱明便率众投降了。

秦桧“阴险如崖阱”,他在为相时,绝不容第二人插手干政。李文会出任副相,危及其霸权,秦桧又怎能容他?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十四年十二月,在秦桧的操纵下,殿中试御史汪勃、右正言何若一起弹劾李文会“俭邪害政”“枭心虺志,无所不为”。两人在劾疏中称李文会“自登言路,每论一人,必遣家仆密送于门外,曰此出上意”,隐晦地指称李文会是高宗的亲信。如此一来,封住了高宗的嘴,使他无法庇护李文会,以此达到弹劾的目的。《宋史·卷30》载:“丁酉,李文会罢,寻责筠州居住。”汪勃、何若弹劾成功,李文会遭罢相。李文会

南宋学者吕中的《大事记讲义》记曰:“自如渊擢中丞,而巫及郑仲熊、李文会之徒,除授悉由密启,欲窜逐诸贤,则使之露章而论其罪,欲斥去执政则使之弹击而补其阙,而台谏之摧在桧矣。”披露秦桧为饱权欲,密令爪牙弹劾郑仲熊、李文会等人。

李文会罢相后,先以左朝奉郎身份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五年(1145年)三月又遭秦桧、杨愿等人攻击,再降职为左奉议郎,迁居筠州(今江西宜春)。绍兴二十年(1150年)八月,又被移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居住。在宜春和九江,李文会平静生活了近10年,他潜心研究经学,著有《金刚经注》和《三教通谕》。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秋七月,李文会又被起用,出任四川遂宁知府。当时遂宁发生水灾,灾后经济萧条,窜死相继。李文会到任后,一面组织灾后重建,一面组织招收邻近州郡流民及本籍农家子弟,使户口迅速增加,农业耕作迅速恢复,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翌年,李文会调任泸州知府,他在泸州改革边备,用少数民族官员管理少数民族的方法,化解了当地的民族矛盾。

几经仕途沉浮,李文会颇多感慨,但这也成就了他阅历丰富。在泸州任内,他撰写《中兴十要》呈报朝廷,就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十个方面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提出兴利除弊的措施和思路。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一月,秦桧病死。不久,李文会复龙图阁学士知潭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七月,李文会又升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李文会病卒于成都任所,谥靖节。其墓葬位于惠安县三十二都二甲虎母山(今惠安东桥镇珩海村内墓自然村),俗称“丞相墓”,地名叫“李墓”。

南宋时期,惠安小岞原是一个“孤悬于海”的小岛。小岞与大陆间相隔有七里之遥,两者之间原由一段半月形海滩连接,此半月形地带即谓为七里湖。每日潮涨,海水便会淹没那浅浅的海滩,两岸行人过往全得靠舟楫载渡。李文会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秋,李文会以参知政事身份省亲返乡,在惠安引起轰动。为迎接李文会荣归故里,惠安地方官府发动民众挖掘当地凤山(位于今净峰镇境内)的沙土填于七里湖内,筑起一道宽阔“沙堤”,以便于车马通行。据《惠安县志·宋·卓绩》载曰:“李文会,字端友,小岞人。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归乡人筑沙堤迎之”,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之十三·人物》载:“是时李文会以故执政还乡,有司沿海筑沙堤以迎之。”参知政事李文会的到来,改变了七里湖的命运,这个半月湖至此被填成陆路,后来更是渐渐部分成了集市,部分成了农田,部分成了通行的大道。由于这条跨海沙堤驰名遐迩,李氏族人倍感荣光,于是便以“沙堤传芳”作为小岞李氏的堂号,世代相袭。

轶事

在出任侍御史时,李文会曾随高宗外出视察钱塘江,并向高宗提出治理钱塘江水患的建议。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9》载,当时钱塘江石堤已圮,原本设有“捍江兵”2000人,专门用来“采石修堤”,可惜后来身体强壮的“捍江兵”都被摊作他用,剩下的人数不足十分之一。由于人手不足,一旦遇上大潮,堤岸就岌岌可危。李文会明白江潮无常又无情的道理,于是“乞招补捍江兵,仍稍增其数,使专采石修堤如曩制”,他向高宗请求补充“捍江兵”,并向以前一样安排他们采石修堤,以使潮水不会成为“祸水”。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据《林泉野记》载,李文会出任侍御史的时候,一日误听流言的好友、秘书省正字黄公度寄信给他,劝他不要站在秦桧等议和派的立场,并称如果坚持议和,今后恐被写进野史而受世人讥讪。早被高宗掣肘的李文会有苦难言,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把这封攻击秦桧的信交出去,保护了黄公度。晋江人王文献也是李文会好友,王文献因为进《司马法》注疏,攻击秦桧,而被捕入狱。李文会闻讯后,通过左朝奉大夫龚宽把王文献救出,“令放编置人王文献自便”。

后代情况

李文会有三子:长子李观民、次子李天民、三子李莘民(李三官)。李天民后裔李沾曾于崇祯九年(1636年)知惠安,并至小岞寻根,立“东里遗风”坊。《惠安县志·卷21》载:“李沾,江南松江进士,明崇祯九年涖惠。”李莘民则居住于小岞后内,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恩封荫被授赠左中奉大夫。李文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