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

汉语成语
本末倒置(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朱熹《答吕伯恭》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比喻颠倒了事物的轻重主次。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中文名:本末倒置 外文名:Have the order reversed 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近义词:轻重倒置、舍本求末 反义词:以一持万、本末相顺 出 处:《绥德州新学记》 注 音:ㄅㄣˇㄇㄛˋㄉㄠˋㄓㄧˋ

成语释义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

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示例

1、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2、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和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先后次序颠倒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