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

曾泽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曾泽生(1902年—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人。1922年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建国机关枪军事队。毕业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三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1]
    出生地:中国云南 中文名:曾泽生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02年10月 去世年月:1973年2月22日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02年10月,曾泽生生于云南省永善县。毕业于昆明省立中学。

1922年入唐继尧的建国军机关枪军7队学习。

1922年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1924年1月免试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8期学习。

1925年任黄埔军校区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任广东20师教导团连长。

1927年转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1929年1月,曾泽生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

1930年任讨伐军第10路军3旅5团副团长。

1937年9月任国民党政府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率部参加台儿庄对日作战。

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

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7月任师长。

1944年11月任60军军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率部去越南参加受降。

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曾泽生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

1948年1月任国民党政府军吉林守备军司令兼60军军长,3月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对蒋介石卖国独裁、发动内战、屠杀人民的反动政策日益不满,毅然于1948年10月率60军在长春起义。起义后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任军长。积极配合政治委员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改编起义部队的各项政策,使这支部队顺利转变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

1948年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之际,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率部退出长春,待命改编,并引导解放军进入其东城守备区。曾泽生的起义,使国民党残留守军陷入混乱,纷纷投降,长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0军这支起义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并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徐文烈任政治委员。其原属第18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8师,由白肇学任师长。原属暂编第2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9师,由陇耀任师长。原属暂编第5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50师,由李佐任师长。全军共2.3万人,归第四野战军建制。

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1949年率部参加解放鄂西、四川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

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奉命率领完成汉江阻击作战的第50军回国休整补充。

1951年7月4日,再次率领50军第二次入朝,

担任西海岸防御及抢修前线机场任务。

1951年10月-11月,指挥50军渡海攻岛作战(大小和岛空战),先后解放清川江北敌占岛屿。

1951年底,因病回国休养。

1953年1月,又入朝回到50军。

1955年4月19日率领50军回国驻防丹东。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68年9月离职休养。

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叶剑英、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悼词,对曾泽生将军生平以很高的评价。

主要影响

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历史评价

曾泽生以善于打防御战而闻名全军,在环境最严酷,战斗最紧张的日日夜夜,他处处尊重军党委领导,在党委的坚强集体领导下,主动与军政委徐文烈及副军长蔡正国等领导商定战斗方案和策略,而他又能谨慎、果断地指挥作战。纵观曾泽生将军的一生,就他前期而言他是一个富于爱国心,有正义感,能洁身自好的军事将领。国难当头,他主动请缨出滇抗战,率部同日寇浴血奋战,他虽追随蒋介石打过内战,但他最终高举起义大旗反对蒋介石的内战,起义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作为一个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爱国爱民的将军是无愧的。

人际关系

曾泽生将军之子是曾强。

人物轶事

血战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作为一名军人,曾泽生决心报效国家、捍卫民族尊严。同年9月,曾泽生被任命为第六十军一八四师一○八五团团长。10月初,随全军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初,第六十军奉命增援徐州。

在坚守台儿庄的战斗中,将士们以步枪、机枪打,用手榴弹炸,最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工事随毁随修,第一道防线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线继续抗击,击溃日军后又举行反攻,把失去的一线阵地再夺回来。正是滇军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不仅使损失惨重的敌军无法突破禹王山、台儿庄防线,而且让日军在这种坚决的抵抗面前胆寒。

日本媒体曾作战场报道: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之后,曾泽生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崇阳之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1940年9月,日军进占越南河内、老街、谅山各地,并围绕云南南部部署兵力。为阻止日军的进犯,第六十军移防滇南河口、个旧、建水、蒙自和屏边一带。1944年11月曾泽生任第六十军军长。1945年7月起,为配合滇西远征军的反攻,曾泽生在固守阵地的同时,根据上峰指令,多次派部队向越南北部的日军开展牵制性进攻,并光复了越南境内的勐烘、坝洒、沙坝等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9月,曾泽生随卢汉率部入越南受降。

长春起义

1946年4月,曾的第六十军被调往东北。5月25日,布防于鞍山。5月30日所属第一八四师即在身陷包围、援军不至的形势下,加上中共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师长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义,并通电全国。第一八四师的起义“震撼了整个蒋军”,也给曾泽生以冲击。

1946年秋天,曾泽生率第六十军进驻吉林。1947年后,东北民主联军接连发动攻势,第六十军连受打击,实力大损。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曾泽生率部撤出吉林退往长春。3月13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战略要地四平后,即准备歼灭长春之敌。

第六十军粮弹俱乏、人心动摇。由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大势所趋,曾泽生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选择了起义。曾泽生派人携带要求同意起义的信,与解放军围城部队联系。1948年10月17日上午,曾泽生与解放军代表刘浩在长春第五四五团见面,共同商量了起义行动问题。入夜,解放军围城部队进入市区接防,曾泽生率第六十军撤出踞守的长春东半部,开往九台,正式起义。

第六十军的起义,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为长春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功不可没。之后,曾泽生与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配合,迫使困守长春西半部的蒋军嫡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的兵团总部及新七军于18日晚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使长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

这次起义,开创了在解放战争中迫使敌方整军起义,实现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辉战例。第六十军起义使蒋介石撤退长春、回兵沈阳,全力增援锦州、锦西(今葫芦岛)的计划成为泡影。长春和平解放,使解放军迅速彻底地拔掉了蒋介石在东北腹地的一颗钉子,能适时集中全部力量进行辽西会战,从而加速了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进而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21日,新华社评论说:长春的解放不但加速了东北的全部解放,而且给所有踞守大城市的国民党军队指出了一个光明前途。

11月29日,曾泽生偕第六十军全体官兵发表了《告国民党军官兵书》,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国民党广大官兵指出:“摆在全国蒋军前面的只有三条路:或是被歼,或是向人民投降,或是站在人民方面来举行光荣的起义。蒋军官兵中亦不乏有识之士,何去何从,该是时候了!”

第六十军起义对云南地方部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统战工作和长春起义的影响下,在解放大军逼近云南的形势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率部发动昆明起义,从而加速了云南全境解放的进程。

率部赴朝

1949年解放军全军整编后,第六十军被改编为东北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军长为曾泽生。

1950年10月25日,第五十军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在第一次战役中,第五十军与英二十七旅交手,攻至铁山地区。因英军退得快,第五十军斩获不多。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五十军于西线进攻英二十七旅和美二十四师一部,兜着敌军屁股追击,协助兄弟部队解放了北朝鲜全境。

在第三次战役中,第五十军突破敌临津江防线,从正面向汉城推进。在高阳以北的碧地里地区,第五十军击破了美二十五师一个营的阻击,又在仙游里地区击退了英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团第一营。英二十九旅组织了1000余兵力和200门大炮拚死反击,均被志愿军击退。志愿军乘夜向装备“百人队长式”重坦克、火力充足的皇家重坦克营发动猛攻,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从四面扑来的志愿军士兵,使英军顾此失彼,防线终被突破。到了天亮,皇家重坦克中队被全部歼灭,第五十军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战绩。

1951年1月,第五十军一部同三十九军以及朝鲜人民军一起攻入了汉城。

在第四次战役中,为打破美韩军队的北进攻势,志愿军采取了“西顶东攻”的战略。第五十军位于战线的最西部,在汉城以南地区,背临汉江,迎头挡住美三师、美二十五师、英二十九旅和土耳其第一旅的道路。这场阵地防御战进行得艰苦卓绝。敌军火力十分猛烈,炮弹像下雨一样。面对优势的敌军,死战不退的第五十军官兵们以血肉之躯苦苦坚守着阵地。最惨烈的时候,一天就有三四个连队全部牺牲在阵地上。营连一级的建制很快就打散了架,只好以团级单位进行防守。打了不到半个月,第五十军就已伤亡过半,全军勉强能成建制投入战斗的只有4个营又4个连的部队。因伤亡过大,很多阵地丢失了。曾泽生只好收缩兵力,固守要点,尽力迟滞敌军的北进。一直打到1951年2月初,因汉江面临解冻,第五十军不得不放弃阵地,撤至汉江北岸。在这里,第五十军继续阻击攻势不减的敌军。在50多天的防御作战中,共计毙伤俘敌1.1万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70余辆,击落击伤敌机15架,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汽车17辆、火炮34门。

1951年3月15日,曾泽生率第五十军回国休整。同年7月,曾泽生率第五十军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曾泽生率第五十军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韩军盘踞的极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

1955年4月19日,曾泽生率领第五十军回国,驻防丹东。

两次接见

在曾泽生将军戎马生涯中,最使他难忘的,是党和国家对他的关怀,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两次亲切接见他的情景。

1951年4月,50军回国休整期间,曾泽生将军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不几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据曾泽生将军生前回忆,那天他心情格外激动,毛主席和他谈话内容广泛,国际国内古今中外,当毛主席把话题转到朝鲜战场时,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汉江南北50昼夜战斗情况,曾泽生一一向主席作了汇报,但事后他又感叹地对人说道:“前沿阵地我很清楚,纵深一些地名不好记,一些分队驻地我忽略了,所以回答得不详细,我当时感到愧疚。毛主席日理万机,不仅掌握着大兵团作战,而且对小分队也了如指掌。”

1955年4月,50军奉命撤回祖国后,5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再次接见了曾泽生将军,毛泽东紧紧握住曾泽生的手高兴地说“你们打得不错啊!”曾泽生谦恭地回答说:“比起兄弟部队,我们还差。”毛主席对曾泽生谈这一席话时,他在笔记本上飞速地记着,使他视野更加开阔,感到倍受鼓舞,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增强了加快军队建设的信心。但曾泽生想趁此向毛主席提出一个久藏心中的愿望,他微笑着,鼓起勇气对毛主席说:“主席,我想当面向你提出一个要求。”

“哦,有什么要求你只管说吧!”毛泽东诚挚地说。

“我请求您能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泽生恳切地说。

“嗯”,毛泽东微笑地说:“这些年来你进步很快,觉悟不低呀,其实你不需要我来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停一会儿又说:“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

这话似乎让曾泽生有些不理解,他再次恳切地说:“主席,为啥呢?”毛主席继续说道:“现在,蒋介石在拼命攻击我们新中国,世界上敌视我们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诽谤我们。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全世界宣传介绍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你暂时不入党作用更大,为了祖国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

曾泽生对毛泽东这番话表示理解,他认为毛主席既不是不准他加入共产党,也不认为他当一个共产党员还不合格,而是党的统一祖国大业,统战政策的需要,他豁然理解主席的意图。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